讲忻州故事.传秀容美名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空山 空山不知岁月老
「Chinese Culture」
{ 什么是文化 }
在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文化成”的缩写,出自《周易》的卦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差异,“文化”一词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
1
文化
一、定义
站在人类改造自身、社会和自然的立场上给“文化”下定义,可认为“文”是指“人文”,“文化”就是“人文化”,是人类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在改造社会、改造人本身的过程中所创造思维一切。
二、分类
从人类创造的文化所具有的形态看,有物质形态的文化、行为形态的文化、制度形态的文化和精神形态的文化。凡是文化都具有群体性或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作为传统文化,其传承性尤为突出。
2
中国传统文化
一、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有着鲜明的历史性、历时性)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并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中国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
二、特性
鲜明特性——历史性、历时性。
中国大地上曾经还有过一些消失了的民族、群体参与创造过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的甚至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如红山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历时性仅指在其体系基本确定后一定时段内文化内容的构成上有所不同的情况(如儒家、道家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新形式)。
三、分类(常考选择题)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划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会意识)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属于主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属于亚文化。
(1)物质形态的文化:
通过考古发掘,我们不但发现了中国地面上原始人类所使用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竹木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等,而且发现了反映其思想、观物质文化产品。
(2)行为形态的文化:
指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中人们的行为方式,集中表现在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的见之于动作的行为模式上。如古代酿酒、烧窑、开船、行军、开战前要先祭酒神、窑神、水神、路神、战神,祈求顺利、平安、胜利;婚礼举行时一整套迎亲、拜天地、祖宗父母、宾客、夫妻对拜以及入洞房、闹新房等仪式和行为;春节除夕守夜、包饺子、吃年饭、拜年、闹元宵、观花灯等,都属于行为形态的文化内容。
总之,凡是用行为举止表现的文化都属于行为形态的文化。
(3)制度形态的文化:
制度形态的文化内容在中国古代更引人注意,它包括各种各样规范人们行为活动的制度。从传说中开始于夏代的饮宴礼仪制度,到西周时形成的一整套“周礼”,以至延续到明清的各种典章制度,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完备严密。
如“井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人亩”和“分封制”“郡县制”“募兵制”“府兵制”以及“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改土归流”“金瓶掣签”等,涉及土地、财税、人口、政治、军事、取士、建筑、少数民族事务等。
(4)精神形态的文化:
精神形态文化的积淀在古代中国极其深厚。社会意识文化也可以称为精神文化,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是文化的核心部)。这一形态的文化包括属于社会心理层次的文化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层次的文化。前者如人们的要求、欲望、情绪、风尚等社会大众中流行的心理心态,后者如政治理论、法权观念、科技、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在内的意识形态观念。
老庄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杨朱以“为我”为核心的哲学,王弼、何晏的“玄学”、范缜的无神论、张载的“元气”说、王阳明的“心学”等,各成体系,如百花盛开。
李约瑟博士称中国人古代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史·总论序言》)。
3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一、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国地面上,发现了距今180多万年的山西芮城西侯度猿人和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 距今五六十万年的北京猿人已被世界公认,已学会用火熟食,开始了人类饮食史和掌握自然力的一次革命。距今5000年左右时,以炎黄部落联盟为中心,开始形成了华夏族前身,至夏时形成华夏族。 至汉代形成了稳固的、人口数量最大的汉族,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这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在中国大地上,传承过程始终没有中断。传承的环节完整、过程连续。所以中国文化是世界上从数千年前传承到今天的唯一连续而完整的文化序列。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具有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
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原的文化(如河南仰韶文化、西安半坡文化、河南龙山文化、西安客省庄文化等)为主,吸收了南方(如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跨湖桥文化等)、北方(如红山文化、北京山顶洞人文化、磁山文化、后李文化等)、西方(如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东方(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以及草原文化如哈克文化)等多地域的文化因子,地跨黄河、长江、岭南、塞北、农耕区、畜牧区。
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南北东西的文化分野;至春秋战国时,则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秦、三晋(赵、魏、韩)、燕、齐鲁、楚、吴、越、巴蜀、粤等地域文化。从秦汉开始,上述地域文化融合形成汉文化区域,并以此为中心逐渐形成包括周边山地、草原在内的中国大文化圈。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融合儒家、道家、佛家文化(魏晋以后)为主体的文化
儒家文化主要是政治、伦理道德文化,即一般所说的经世致用的“治世”文化。“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儒家文化的实质功用。
道家文化主要是哲学文化,其社会文化部分在服从其哲学原则的前提下,以处静、处柔、处弱之势制动、制刚、制强。
佛家文化则是纯粹的宗教文化,它以其深邃的宗教哲学给人们提供了因果报应、解脱尘世的宗教精神食粮。如果说儒家文化是“入世”文化,那么道、佛文化则是“出世”文化,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44页)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切合实际:儒以修己为体,以治人为用;道以静为体,以柔为用;佛以定为体,以慈为用。
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内涵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佛文化为主体,然而不仅仅局限于儒、道、佛文化。如史前文化有著名的元谋猿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丁村人、马坝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的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进入阶级社会后有二里头文化、先商和商文化、先周和周文化等;春秋战国时期和儒家、道家同时代,还有墨家、兵上被胜信:家、农家、名家、法家、横家家等号称“百家”以及杨子、告子、鬼谷子、任子等“诸子”的文化。
一般认为,作为高层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纳百川文化的最深层面,是文化发展的最高形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精深最集中表现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湛深邃上。
五、中国传统文化是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在其内部,各民族文化一直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助互长、共同发展的。如战国时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汉灵帝掀起的胡食之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唐代盛行百余年的胡风之热,都是无数华夷文化交流的典范。 中国传统文化总是用“以尊临卑”“以华制夷”的心态来对付外来文化。
至于域外之物、饮食、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从来持欢迎态度,来者不拒,为我所用。
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世界东方,这里主要指东亚和东南亚。在这一广阔区域内,中华文化一直是时至近代社 主流文化。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中华文化圈,向东辐射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向南辐射到越南。一两千年间,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建筑、文学、艺术、文字、中国化的佛教、饮食、服饰等多方面的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产生着巨大影响,其余韵至今不绝。
中国文化不仅仅影响着东方周边国家,它对全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如汤因比说:“实际上,中国从公元前221年以来,几乎在所有时代,都成为影响半个世界的中心。”(《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忻州大剧院
更多活动,敬请期待
点击二维码购忻州大剧院演出票更优惠
v
投稿
邮 箱:512440714@qq.com
微 信:13935024662
编 辑:梁俊杰
【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公益性分享,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分享或侵权,请及时通过微信回复,我们将及时回应或删除。
2.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