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教给我的三个小道理

文摘   生活   2024-03-22 13:25   美国  

01 愿力是从小事培养起来的

我听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笑话:有人宣称要改变世界,要去做有影响力的事情。然而,当他母亲叫他扔垃圾时,他却回答说自己没空,声称自己要去做大事。

如果一个人连做一件小事的意志都没有,那么他改变世界的决心也显得并不那么有说服力。

这类小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如果楼层在五楼以下,尽量选择楼梯而非电梯;或在心烦意乱时,放下手机出门散步几分钟。每次选择去做一件稍微困难一些的事情,实际上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决心。

然而,有时候我真的不想动弹,完全没有任何动力。我经历过整天不出门,步数不到1000,对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劲。尽管我知道许多道理和方法,如简单活动一下或出门散步可以帮助改善心情,但我就是提不起劲。在这种时候,我选择不强迫自己,允许自己暂时颓废也无妨,因为地球依旧在转动。

02 小差异化自恋

我接触到这个词是因为我在吃美国烧烤肉汉堡时被人说我表现出narcissism of the small difference(小差异化自恋),因为我自豪地说:“中国的烧烤更美味,种类更多”。

虽然认识每个单词,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但是放到一起就不明白。

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意识到生活中小差异化自恋的现象非常普遍。

小差异化自恋描述了一种现象:人们对于彼此之间微小差异的过分关注和强调,尤其是在本质上非常相似的情况下。

在日常生活中,小差异化自恋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在咖啡店里,有人可能会特别强调自己喝的是“单品手冲咖啡”,而不是“普通拿铁”。

这种差异在别人眼里可能微不足道,但对方可能因此而感觉自己更有品味。

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偏见正是源于我对差异的过度关注和自己认同事物的强调。例如,我对汉堡、啤酒就有很大的“偏见”。

我提醒自己,应该尽量欣赏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学会包容自己和他人的小喜好,而不是把它们作为炫耀自我的工具。

03 吃亏是福

很多人对我可能有这么一个印象——我能吃苦,适应能力强,也明白“吃亏是福”的道理。最近,我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

前些天我看了一个心理咨询平台上的一个视频资料,就是每次心理咨询前,咨询师会给我发送一些资料, 我看了其中一个视频,讲的是如何处理关系中的矛盾,视频中提到了两个概念:“willingness”与“willfulness”。

willingness的定义是:Letting go of being right and acting despite imperfect conditions.(在不完美的条件下放下正确与否的执着,并采取行动)

willfulness的定义是: Being unreasonably stubborn and demanding the situation improve for us before we act.(不合理地固执,并要求情况在我们行动之前得到改善。)

这两个词给我的感觉都是愿力,都是要,一个是通过行动来获得,是向自己要,是主动的;另一个则是纯粹地希望,向他人或世界要,是被动的。

当涉及到处理关系中的矛盾时,我很长一段时间以为,先道歉或先解决问题的人,似乎是在承认对方是对的,仿佛“输”了。但我现在认识到,主动“受苦”的人,主动解决问题的人,实际上才是真正的赢家,因为他们赢得了行动的机会,赢得了自我修正的机会,最终赢得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赚翻了。

最后,分享一段我在独自爬山时听的一本书里听到的话:

人生空空地来,空空地走,这一段时间我们能做什么呢?就是我们有机会受,我们有机会做,然后在做跟受之间有机会修,最后你空空地走,你唯一能带走的是一个可能更好的自己,其他全部带不走。

让我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拥有,更在于经历和成长,所有的「吃亏」都是在修炼自己。

孙玲在美国
2009年高考399分毕业后去了深圳的工厂打工,2010年5月开始学习编程,11年9月成为程序员,2017年10月底来到美国读硕,2018年10月开始,我换了一个时区继续打工,还是程序员。偶尔喜欢折腾,偶尔也喜欢安静地坐下来码字,记录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