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大数据与健康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一流课程“流行病学”“大数据与健康”负责人
胡晓斌
教授,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大数据与健康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心主任,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甘肃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甘肃省一流课程“流行病学”“大数据与健康”负责人,甘肃省科普专家、金城首席科普专家;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兼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理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分会理事、卫生费用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委员,流行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流行病与疾病预防分会常委,甘肃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甘肃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胡晓斌:杏坛先锋健康梦
西部才俊桑梓情
——深耕医学教育助力振兴西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落实教育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征程上,在中国教师队伍中,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教师擎起使命的大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所指明的方向“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准则为遵循,立足脚下三尺讲台,为科技进步而劈波斩浪,为民族复兴而日夜兼程,创造出一系列不凡的成绩,书写了一段又一段壮丽的人生乐章。这其中,就有情动桑梓、助力西部教育发展的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胡晓斌的奋斗身影。在2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用一组组有力的数据诠释出一腔助力西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热忱;用一个个攻坚克难的项目,托举起一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青年队伍,酣畅地挥洒耐心、恒心,发扬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求真务实的精神。
躬耕教学笃行科研
在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的当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尤显突出。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胡晓斌,从专业建设到学科发展,从深化理论到教法创新,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坚定不移地在其分管的教学工作中贯彻“实干兴邦”思想。
胡晓斌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在平凡岗位上践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作为教学院长他主抓的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两个本科专业于2021年双双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预防医学专业为甘肃省特色专业。他牵头创建了“大数据与健康”跨学科通识课程,践行实例教学法,用工作科研实例丰富课程,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已成为甘肃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他还积极推进学校首批“以研代学”类课程“统计软件应用”的建设,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教研相长,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课程。
医者如何才能永葆一颗仁心的纯粹底色?唯有持之以恒地抓思政教育,常抓不懈。在从事流行病学教学科研的24年里,胡晓斌主要担任本科生“流行病学”“医学伦理学”“健康行为学”,研究生“现代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现场调查”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是甘肃省线下一流课程“流行病学”的负责人。胡晓斌因为突出的教学成绩,2008年、2015年先后荣获兰州大学隆基教学新秀奖、骨干奖;2014年荣获兰州大学医学部第一届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比赛第一名,并在代表学校参加的第四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他所主持的“现代流行病学”2021年荣获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等荣誉;2022年荣获兰州大学课程思政讲课比赛正高组二等奖。
不论是特色专业的形成还是具体学科的建设,都离不开基于理论教学的不断完善所获得的坚实支撑。胡晓斌在教学理论及教材建设方面同样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22年7月,在兰州大学医学部举办的暑期学校医学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专题会做题为《课堂革命的思考:以公共卫生教学为例》的教学理论经验分享。他主编的《医学现场调查》202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成为国内医学领域人群现场研究类的主要参考教材;主编的《流行病学实验教程》2024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胡晓斌开发了独到的“学-研-用”教学理念,确保站好讲台,育好专才。所谓“学”,即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知识需求为导向凝练重组适宜教学素材。“流行病学”课程基本理论结合新时代公共卫生发展前沿,开发和整理一套适宜的案例和实践教学素材库,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不断完善和更新,从教学源头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接合。何为“研”?即指教学研究围绕“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研究实用性课堂教学方法。以培养探究问题和科学创新的能力为导向组织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中基于一本教材按固定章节授课的单一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并与上述教学素材库内容相整合,采用“线上理论自学,线下能力提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何为“用”?即将专业课程学习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培养“用得上,用得好”的专业人才。深入挖掘课程中具有思政教育的元素,探索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施途径,将“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思想植入课程,基于流行病学前辈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伟大贡献与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医学生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确保学生在用人单位能够“用得上,用得好”。2022年11月,《“学-研-用”驱动创新的流行病学卓越师资团队建设》获批兰州大学医学部教学理念卓越师资类立项建设。
正确的方法是提高效率的催化剂,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是创新的突破口。胡晓斌基于在美国耶鲁大学的留学经历,作为核心骨干,通过中美大学本科培养模式与机制的对比研究,构建了适合我国本科生培养的“243”培养模式,即:“2”个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和项目实践平台;“4”种模式——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研究生与本科生毕业论文相结合、高年级毕业专题与低年级“创新创业”相结合、科研与本科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3”类创新建设——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该体系已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尝试,《基于中美对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2016年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多个兄弟院校进行推广。
胡晓斌带领团队长期关注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手机依赖症对学习动机与身心健康影响的问题,并进行了系列研究,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完成了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与《手机依赖症对本科生心理健康及学习动机影响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课堂手机依赖症”概念并研发了诊断标准,揭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及课堂手机依赖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剖析了专业教师及学生管理教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认知与态度,系列研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篇,2020年荣获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2021年主持兰州大学教改重点研究项目《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调查与研究》,2022年主持的《基于大学生学习动力研究的教学引导机制构建与实践》成为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率先垂范众行致远
教育,让追梦人从独行到众行,从追求快速成长到行稳致远,不仅可以培养出无数具备自我探索精神的个体,还能使其向心凝聚,形成一个不断适应和应对社会变革、迎接挑战的庞大群体。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在实践中,胡晓斌对这句话的体会越来越深刻。他通过在备课中手把手、在教学中面对面、在科研上“帮扶带”以及在发展上“助培引”等多管齐下,从理念到技法,从发展路径设计到特色培养,从长远规划到日常仪容规范,对身边的青年教师给予精心指导,日渐培养一支后劲十足的师资梯队。
青年教师王敏珍晋升副教授,担任医学部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先后荣获若干国家级、省区级教学奖项;青年教师郑山晋升副教授,赴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学一年,成为学科双语课程建设的负责人;青年教师井立鹏主持流行病学实验教学改革项目1项;青年教师王龙主持流行病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项目1项。胡晓斌助力培养的青年才俊在教学团队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在省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
教育,终究要服务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并为之寻找解决路径,正是科研人员的使命与担当。为助力攻克恶性肿瘤这一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1年由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医院,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建立了全球特色鲜明的多金属暴露的大样本队列。队列研究不仅可提高肿瘤早诊早治水平,也是评价环境对健康影响的关键性证据来源。作为核心成员,胡晓斌参与创建了多金属暴露中国金昌队列,2013年《镍暴露队列人群健康核心问题及疾病负担趋势研究》通过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团队在一区TOP期刊《国际流行病学》杂志(Int.J.Epidemiol)报道了该队列并引起了全球关注。他在该方向承担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环境部、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
该队列的建立,为发现影响该队列人群健康的核心问题、确定不同病种高危人群及疾病影响因素、确定人群健康优先干预领域、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了基础数据,构建了一种以企业服务为先导,产学研融合促进企业职工健康为目的创新理念,探索出了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2023年基于金昌队列研究指导研究生荣获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在公共卫生领域,胡晓斌在卫生费用和卫生服务方面也有深入研究。自2003年至今,他连续承担基于来源法与机构法的甘肃省卫生费用核算与研究工作,2015年在国内首批承担基于SHA2011核算体系的卫生费用核算研究工作,2017年在甘肃省开始地市级卫生费用核算研究工作。其研究主要结果自2011年起写入《甘肃省发展年鉴》,2013年研究团队出版甘肃省首部卫生费用研究专著《甘肃省卫生总费用研究(1995—2009)》,多篇相关论文在BMC Public Heal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统计》《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期刊发表。该系列研究可发现资源利用的状况、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问题,并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提供科学依据。
胡晓斌还致力于研究成果的政策转化,主持完成《甘肃省“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与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和甘肃省第三至七次卫生服务调查研究,在该方向承担国家卫生健康委、甘肃省卫健委、财政厅等项目16项。围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防范和传染病预测预警,开展了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收集和利用工作,先后完成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传染病预测预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甘肃省及周边省区传染病病原谱流行规律研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目前在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智能防范化解体系构建》等项目,为甘肃省卫生体系的发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未来卫生资源的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重要参考。
“星空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胡晓斌将始终以“四有”好老师为行为准绳,坚守初心,接续奋斗在高校教育的最前沿,为了推动西部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接续发展,为了助力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为了事关民生福祉、关乎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健康梦早日化成真切而美好的生活图景而努力奋斗。
更多阅读,欢迎订阅
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中华英才》半月刊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中华英才》半月刊所拥有。《中华英才》半月刊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更多阅读,请点击 ↓
关于我们
《中华英才》半月刊创刊于1989年10月,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是中国最早以人物报道为重点的大型新闻半月刊,每月1日、16日在北京出版,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2019年,《中华英才》三北防护林工程40周年特别报道获得了中国第三届期刊好文章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华英才》入选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出版物展”。2021年12月,《中华英才》被中国记协确定为全国行业重点新闻期刊。是每年全国两会指定上会期刊。
《中华英才》创刊30多年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在办刊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时代楷模”为办刊宗旨,忠实记录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杰出人物,着力讴歌让伟大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英雄,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报道书写英才群体的非凡人生与爱国情怀,形成了杂志高层次、高水准、权威性的品牌优势,全面展现了有影响力的大型高端新闻人物期刊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广泛赞誉。
为了适应新时期媒体融合发展的行业趋势,《中华英才》主动寻求发展机遇,不断创新内容表达、传播手段和生产方式,组建了新媒体发展机构,积极发展新媒体新业态,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以求在媒体融合上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力。
《中华英才》曾先后主办中国年度英才推选活动、百名书画艺术英才作品展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
为 中华 骄傲,为 英才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