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轲
旅美艺术家,1974年生,山东莱阳人,中国致公党中央第十五届文化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海南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中国美术馆馆长,见山书院院长,《青年文学家》杂志艺术总监,《中华艺术》杂志总编,烟台市十三届政协委员。主编出版美术类图书10余部,累计2000多万字。2014年在美国洛杉矶创办美国中国美术馆,创办《中华艺术》杂志,曾先后出访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兰、荷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举办展览。作品被多家学术机构、驻华使馆及多国元首收藏。
百年以来,中西绘画艺术相互交融,各有影响。如毕加索喜欢中国式水墨,林风眠引入西方色系改造中国画,吴冠中亦是在点线面的色彩和构成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画更是频繁地走向国际。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之中,中国书画走出去则需要引路人搭建桥梁。我所熟悉的旅美艺术家宋轲先生就是中西方国画艺术交流的使者,其于2014年在美国洛杉矶创办美国中国美术馆,创办《中华艺术》杂志,曾先后出访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兰、荷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策划、举办多场交流展览。其不仅为中西书画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其本人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书画艺术俱佳。观其近作,创作国画题材丰富,涉及人物、山水、荷花。这批作品,明显在国画传统的视觉传达上大有突破,整体创作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以下仅以本人多年友人之视角,以情真、善学、艺美三点而概括论之其国画艺术。
与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
情 真
宋轲为人大方,待人真诚,对友之所托往往会不遗余力。艺术来源于生活,情感则是画者主观意识和客观生活的统一,如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言:“在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情感,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由此可见,艺术是主观情感和客观思考的融合。在宋轲的作品之中,其山水画至真至简。从这些作品之中,宋轲力求通过简洁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观者感受东方的美。这种感情真挚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对于中西方审美意识的高度理解和认识。其在创作之中减少了传统的水墨及各种复杂的技法表现形式,力图通过简洁的线描构图,通过反复晕染丰富了画面肌理、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与黑山共和国前总统菲利普·武亚诺维奇
与波兰前总统科莫斯罗夫斯基
善 学
宋轲在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上造诣颇深,其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兼善,皆有扎实的传统功底,这些归功于其读书万卷,善于学习、总结。其主编出版美术类图书10余部,后在美国创办过《中华艺术》杂志,眼界开阔,对于中西方绘画有深入的见解,其把40多个国家游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做了大量的笔记,并且不断地用色彩去探索中国画的国际化,并作为其持续尝试的课题,经年累月之功,逐渐使其作品与传统中国画既保障了“基因”,又拉开了距离。
在中西方绘画的比较和融合之中,其更是独具视角,行之于笔下,更是直接取法宋元,其画面古意盎然,而又富有时代的勃勃生机。如其彩荷系列,不仅有传统的笔墨线条,背景色则为水彩效果,使其画面更加亮丽,变墨为色,更加富有色彩的写意性,这种探索值得关注和肯定。
与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
与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
艺 美
宋轲旅居美国,有多年的国际文化交流经验,具有国际化的艺术视野,当下的书画作品只是其个人艺术探索的点滴展现,另在写作、电影制作上其亦有涉猎,综合学养丰富,其艺术表现有四美:
一为笔墨之美。中国画的传统造型还是以线为主,宋轲有多年的书法功底,其在二王书体上用功甚勤,其以书入画,线条瘦劲,力透纸背。无论是山水、人物绘画之中,虽然寥寥几笔线条勾勒,皆见功力,如其山水画作品《太行山行图》《寒云欲雪图》等。
二为造型之美。在宋轲的作品之中,情感表达非常直观,无论是其山水画,还有花鸟画,都是造型简洁,这种简洁的装饰美更加直观,犹如西施之美,不施粉黛,但美得不可方物。这种造型简洁的能力应用到山水画上,更是驾轻就熟。树木葱郁、峰峦叠嶂、茅屋房舍,皆是用线勾勒,无宋元以后山水画常见的皴擦点染之笔,画面看起来更加纯粹,如其山水画作品《云山清和图》《岳麓清幽图》等,通过几个色彩块面,使山水构图有了节奏感,整体视觉感觉让人清爽、愉悦。
三为色彩之美。在色彩视觉上,宋轲借鉴了敦煌壁画的青绿、朱砂色系,画面色彩亮丽,但不艳俗,非常具有雅逸气息。在其山水画之中,色系亦是一样的简洁,往往是青、绿、赭色、黑色等几种颜色形成的块面互相辉映,厚重而又雅致。其在秋意图的表现上也是可圈可点,其没有延续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的中国红色系,而是采用了硃磦色,在山体的阴阳变化之间略有渐变,其画面艳而不俗,更不刺眼,如其山水画作品《深秋满山红》《秦岭秋霁图》皆是秋意图之中的佳作。其彩荷系列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其借用了油画、水彩的色系,以及广东岭南画派的撞色表现形式,背景色彩非常丰富,荷花和荷叶所构成的画面非常具有装饰性,如其作品《初夏荷塘》。
四为意境之美。这一点在其青绿山水、泼彩山水、荷花图之中表现更加明显,中国画之所以与西画之中的风景画不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意境之美。在中国画之中,画者笔下的山水不再是自然的丘壑,而是山水景观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山石、树木有了符号化的特征。宋轲在传统山水画、荷花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了背景色,使其画面色彩、视觉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其摒弃了传统中国画之中纷繁复杂的技法表现,虽然平面性较强,但画面主体突出,犹如电影之中的一帧画面。这种探索是可见其深厚的美学功底,与其尝试过电影拍摄、画册出版、美术策展的工作不无关系。
宋轲的艺术之旅还在前行之中,其中西融合、古今融合,其艺术作品色彩丰富,既有传统的味道,同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带有新时代的装饰性。我坚信宋轲的艺术旅程必将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必将前路广阔,越来越好。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作品赏析
《和气致祥》 68cm×136cm
《新放》 68cm×136cm
《曲岸幽香》 68cm×136cm
《荷风》 68cm×136cm
《香远益清》 68cm×136cm
《浮香》 68cm×136cm
《云谷晨晖》 68cm×136cm
《溪山远岫图》 68cm×136cm
《溪山晓烟》 68cm×136cm
《清声远流》 68cm×136cm
《万岭翠烟图》 97cm×180cm
《蜀山烟霭图》 97cm×180cm
《万壑佳秋图》 68cm×136cm
《蜀山秋色图》 68cm×136cm
《万壑金风图》 97cm×180cm
《云山秋意浓》 97cm×180cm
《花鸟四条屏》 34cm×136cm×4
《春烟出岫、夏山晓日、秋云下陇、冬晴远岫》 25cm×100cm×4
《林岭春烟、夏云归山谷、秋山远黛、冬山千里银》 25cm×100cm×4
《春风贺喜、夏木滴翠、秋色清华、冬雪祥瑞》 25cm×100cm×4
《春云出谷、溪山清幽、林峦秋霁、万壑银装》 25cm×100cm×4
《春浓山馥、夏景清幽、秋山霁雨、冬晴远岫》 34cm×136cm×4
《春浓山馥、夏景清幽、秋山霁雨、冬晴远岫》 34cm×136cm×4
《春浓山馥、夏景清幽、秋山霁雨、冬晴远岫》 34cm×136cm×4
《春浓山馥、夏景清幽、秋山霁雨、冬晴远岫》 34cm×136cm×4
《云山意境·之一》 45cm×64cm×11
《云山意境·之二》 45cm×64cm×12
《翠微藴籍》 45cm×64cm×12
更多阅读,欢迎订阅
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中华英才》半月刊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中华英才》半月刊所拥有。《中华英才》半月刊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更多阅读,请点击 ↓
关于我们
《中华英才》半月刊创刊于1989年10月,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是中国最早以人物报道为重点的大型新闻半月刊,每月1日、16日在北京出版,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管主办。2019年,《中华英才》三北防护林工程40周年特别报道获得了中国第三届期刊好文章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华英才》入选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出版物展”。2021年12月,《中华英才》被中国记协确定为全国行业重点新闻期刊。是每年全国两会指定上会期刊。
《中华英才》创刊30多年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在办刊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时代楷模”为办刊宗旨,忠实记录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杰出人物,着力讴歌让伟大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英雄,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报道书写英才群体的非凡人生与爱国情怀,形成了杂志高层次、高水准、权威性的品牌优势,全面展现了有影响力的大型高端新闻人物期刊的历史责任与时代担当,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广泛赞誉。
为了适应新时期媒体融合发展的行业趋势,《中华英才》主动寻求发展机遇,不断创新内容表达、传播手段和生产方式,组建了新媒体发展机构,积极发展新媒体新业态,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以求在媒体融合上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力。
《中华英才》曾先后主办中国年度英才推选活动、百名书画艺术英才作品展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
为 中华 骄傲,为 英才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