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调适指南
愉快的暑假生活已接近尾声
秋季开学如期而至
你做好身心双重准备了吗?
不慌!
开学温“心”提示
帮助大家开启全新的旅程~
学生篇
▷情绪调适
假期过后会存在一个过渡阶段,可能会产生烦躁、抵触,或者兴奋、期待等情绪,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应激反应。
返校前的适度紧张反而能督促我们做好开学的准备,帮助我们尽快调整到开学模式哦!
1
停止负面思考
盒式呼吸(Box breathing)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正念冥想技巧。
【步骤】
找一个安静且舒适的空间,坐着或者躺着
闭上眼睛,或者微微睁着眼睛但降低视线
第一条边:用鼻子深深吸气,并数到四
第二条边:屏住呼吸,并数到四
第三条边:用鼻子缓缓呼气,并数到四
第四条边:屏住呼吸,并数到四
几个呼吸循环后,你会发现情绪会变得平静,身体也会变得轻松。每一次情绪按钮被触碰时,都做这个“盒式呼吸”练习,让情绪自由地穿过我们,让我们一起把压力“呼”出去。
2
表达负面情绪
拿出日记本,将自己的不安、害怕、忧虑等负面情绪写下来,减少自我斗争和内耗:
是的,我有点焦虑,因为放假太舒服了,我变得有点懈怠了;
我担心开学,怕新学科学不好;
我不想社交;
薄弱的学科还是没有起色
......
3
理智积极思考
当我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担忧什么,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整。
积极暗示:又可以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了、生活会更加规律和健康、可以和好朋友每天见面等。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强愉悦感,让我们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哦~
转移注意力:每天花几分钟收拾自己的屋子以及学习课桌,这样既能使周围环境井然有序,又可以有效调节心情,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远离压力。
▷学习规划
打造仪式感
同学们可以提前整理好新学期的用品,也可以提前采购一些新文具。对开学保持一定的期待感、新鲜感,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对开学的焦虑和抵触情绪~
制定新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以尝试拟定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等,规划好自己在新学期的学习路线,重拾学习状态,减少新学期开始的失落和无措。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邀请家长帮助自己,对计划进行调整或监督。
▷规律生活
01 建议同学们在开学前一段时间就逐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可以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或交由父母保管,减少干扰。
新
学
期
02 同学们可以从今天开始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制定一张与学校学习生活节奏类似的“时间表”,一天一天循序渐进,与上学作息逐渐靠拢,与同伴分享,让父母监督。
03 每天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通过身体的激活来进行情绪和态度的调整。每天傍晚的跑步、打球、跳绳能让你显得“元气满满”!
家长篇
暑假余额不足,孩子们可能会出现“开学综合症”: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和被窝难舍难分,和电脑藕断丝连,和电视依依不舍,和手机形影不离......
▷关注心理动态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收心”工作应从家长做起。
在这一阶段,家长们需要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尝试耐心询问“你的担忧是什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营造收心环境
为了帮助孩子在开学初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节奏,家长可以提前帮助孩子营造收心环境。比如:
慢慢将家庭作息调整成开学后的作息,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早睡一个小时,晚上早点酝酿睡意,全家一起在睡前通过阅读或者亲子闲聊的方式来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特别要注意家庭氛围,尽量不在家里组织太多的娱乐活动,让孩子感觉假期已经渐渐远离。逐渐减少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出去玩的时间,和孩子商量安排一个合理娱乐时间表。
▷贴心有效沟通
01 假期生活复盘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准备一个开学前家庭会议,分享交流假期里各种好玩有趣的事件和经历,让假期的结束也有仪式感!
02 制定学习计划
从假期的无序到新学期的有序,过渡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详尽的学习计划,让孩子有章可循,有追赶的目标。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展望下未来,鼓励孩子制定自己的新学期学习成长计划,例如下学期要提高哪几门功课的成绩,在学校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一门新特长等等。
▷做好心态调整
除此之外,还要提醒家长朋友们帮孩子收心时,务必注意避免这些常踩的“雷区”。
【雷区1:急刹车】
假期中,孩子很多方面都处于松弛状态,如果突然承载过多压力,易导致孩子情绪低落,甚至对开学产生恐惧心理。
【雷区2:强制】
家长强行遏制孩子的一切娱乐活动,孩子可能产生抵触、逆反情绪。
心理热线
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
联系电话:0512-65205520
服务时间:每天24小时在线
林老师“热线(苏州市家庭教育公益热线)
联系电话:13771776000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19:00~21:0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希望同学们都能尽快调整好状态
顺利度过开学适应期
我们校园见!
供稿 | 学生处
编辑 | 施晓
审核 | 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