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图 崔海斌
美的概念是相同的,而美的形式和内容则是不同的。石罈沟不仅很美,而且非常之奇,故我把介绍它的文章标题写做了“奇美石罈沟”。
石罈沟坐落在威远县新场镇红豆村境内,就在成自泸高速和威连路边上,离威连路仅数十米之遥,可很多很多的人都不知道她的存在,这就是十足的“养在深闺人未识”了。
说石罈沟“奇”,那不是虚吹的,它的奇,奇在几个方面:
第一、称它为“沟”,但它并不在沟中,而是在山上。不知道底细的人,就算人家给你说:“喏,石罈沟就在对面”!当你放眼望去,除了缓缓的一座山坡和茂密的森林、蕨草,还是什么也看不见。
第二、说她是“沟”,而要进入她时却不是两腿直立着走进去,而是“钻洞”!且这洞不是能随便钻的,必须像狗一样,四脚四手地过“爬”!即使过爬,还得选身材,无论你是先生还是女士,凡五大三粗者一律免进(因为你根本进不去)!
第三、命其为“沟”,她却不尽是沟,而更多的是“罈”。什么罈?石罈!经千万年水流冲击出来的深深浅浅的石罈,与家里用的泡菜坛形似又有较大区别,要么怎么会叫“石罈沟”呢?这些罈,大则能容下数个立方,小则仅有盆钵大小。
第四、它不仅是沟,而且是地地道道的“阴沟”!一是“阴暗”的阴,二是“阴森”的阴,三是“阴凉”的阴。
说它阴暗,是因为在很多地段里都“伸手不见五指”,说它阴森,是因为它深陷地下,若一两个人进去,那无疑会感到非常阴森恐怖。而说它阴凉,倒确实是一个极佳的消暑之处,就算地面三四十度的高温,沟中也是凉爽宜人的神仙境地。
第五、这石罈沟很奇妙。它曲伸不定、深浅不一、沟罈相连、洞天相通、水陆相衔、阴阳相交、宽窄相间、长短相宜,说是溶洞非溶洞,道是河沟非河沟,亦沟亦罈亦洞,亦隐亦露亦藏,小巧玲珑,形象万千,如此奇妙之景观,在全世界堪称“绝无仅有”!
说了石罈沟的奇,再说石罈沟的美。它的美,不似鲜花、不似少女、不似朝阳晚霞、不似琼阁仙山,而在于它的形状。
虽都称其为“石罈”,但这些罈子形状是各式各样的,有的深、有的浅、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扁、有的正、有的偏,有的肥、有的瘦、有的陡、有的坦…… 但无论是何等形状,你看上去都是一件爽心悦目的艺术品。
石罈沟中不仅有“罈”,而且还有“窟”!那岩壁上的石窟可比人工开凿出来的自然而且有意思多了,即便凡夫俗子,到窟里双手合十一坐,那俨然也成了神界“大仙”!
亲历石罈沟,让我有太多的“想不到”。第一想不到的是去石罈沟居然这么近、这么方便,威连路上下车跨过一座小桥,再前行百余米就到了。第二想不到的是去石罈沟比去任何景区景点都安全、轻松,没有那累死人的爬坡上坎,更没有那吓死人的悬崖陡壁。第三想不到的是一到入口就给你一个出乎意料的现实—— 洞口(而不是沟口)竟在一壁再普通不过的土坎上!
你别瞧不起这土里吧唧的小洞口,若你要进口去,首先就得让你降格到“罈子”里,然后再低下你那高贵的头颅,像狗进洞一样过钻!
尽管“待遇”如此不公,然我本就一卑微之躯,那顾忌什么体面和讲究,腰一弯便钻了进去。
钻到是钻进去了,可谁料里边太黑,不仅不知方向,更不知干湿、深浅和高低,好在前面带路的大哥“回光返照”,我才看清本就狭窄的通道竟然往左后转了个弯!我学着某些动物来了个“巨蟒翻身”,扭动着粗壮的“水蛇腰”梭过了第一道难关。
“罈子”一个一个的踩,难关一道一道的过,有几道关口是否都有意“卡拿”我,把我这个具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精神的人死死地卡在那里进退不得。好在我练过“缩骨功”,夹起尾巴收起肚皮屏住呼吸拼命往前挤,像过鬼门关似的终于挤过去了一块“夹沙肉”……
沟里除了精致的石罈和清澈的潭水、小巧的“拱桥”,还有那明镜般的、各式各样的“天窗”和紫色的“垂帘”(干枯下垂的冷蕨)、绿色的“纱幔”(洞顶植物的枝叶)。天气晴好时,阳光透过“天窗”和“纱幔”,形成一种所谓的“耶稣光”直射沟底,给人们营造出一种美轮美奂的神秘光影……
一行人就像一群土拨鼠一样,时而在地下钻,时而往地上爬,上上下下不知多少个来回,终于走完了据说三分之二的路程。
三分之二的路程,为什么不有始有终?因为那实在是一个消耗能量的活儿,有的朋友已感体力不支,建议今天就到此为止。我们想,留一点未知和遗憾也好,这样,能给下次再来探访留下个冠冕堂皇的由头。
非常愉快而有意义的考察探访暂告一段落,回望刚穿行过的奇美罈沟,除偶见蕨草丛中有一两个黑漆漆的小窟窿外,仍不知道那神秘的“阴沟”到底藏在何处。
此次探访考察之旅在当地村社领导的热情接待和大力协助下已安全顺利结束,但作为已亲历者,我觉得有必要给今后想来此探险的朋友们提几点建议:
一、少儿和老者不宜进沟,进沟有危险。
二、身有残疾者不宜进沟,进沟有困难。
三、体型肥大者不宜进沟,进沟通不过。
四、不讲文明者不宜进沟,进沟煞风景。
探奇有风险,
请量力而行!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合作商家、网络,不代表“最威远”观点,请自行甄别。
不要个人私存起,放到朋友圈子里,让更多人看斗!
最威远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原创保护及赞赏功能,特向所有徒步、文学、摄影、美术、书法爱好者征集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可由粉丝打赏。赞赏收入的70%支付作者。
投稿邮箱:2470799330@qq.com
随时期待你的来稿,让我们一起来为威远的发展助力!
最威远QQ交流群:128246415
报料邮箱:2470799330@qq.com
本期编辑:小远
更多精彩内容:
加小编微信拉你进威远人自己的群
最威远,威远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