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沟隋代聚落遗址睹仙台
文图:陈廷德
在威远县观英滩镇永兴桥村6组威远河上游左岸山谷中,有神仙沟隋代聚落遗址。
据一九九四年版《威远县志》记载:神仙沟聚落遗址面积22.5万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0.5米至1米,厚约2.5米,多发现于河岸及田边,遗址出土有形制较大的石狮、石板、石栏、板瓦等遗物,还有条石堡坎遗存,于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判定为隋代聚落遗址。
神仙沟遗址内还有巨石阵,巨石十余块,应为山体崩塌形成,其中三块巨石从上而下,呈直线等距分布,在第一块方形巨石上,有古石梯直上石顶平台,因石壁上有“睹仙台”石刻文字,而被称为“睹仙台”。
今睹仙台巨石矗立于村民老张家门前的院坝旁,据老张介绍:目前保存的睹仙台巨石,只有原来的一半大小,出土的大石狮在他哥哥的大门口。
威远睹仙台古迹,在史志中有明确记载。明《蜀中广记》在威远县条目中记载:“威远县,县有中峰峰峦峭拔,又有中溪溪水幽清,寰宇记云:东十五里葛仙山,古志相传葛仙翁曾游其地。志云:旧设观仙台,碑刻剥落矣。”
清乾隆《威远县志——山川》记载:“葛仙山,在县东北四十里,中有土窟,深广各三丈余,相传葛洪寓此”。
乾隆《威远县志——古迹》记载:“旧遗王殿址,城北四十里,殿废址存”,又记载:“覩(睹)仙台,在县东六十里,昔有仙游于此,古碑剥落。”
笔者曾撰文述及“旧遗王殿址”古迹就是今人所见的新场观音堂摩崖石刻(详见《新场观音堂摩崖石刻》一文)。而位于新场镇联丰村七组的芦高山(观音堂摩崖石刻的东侧),其峰顶半圆弧形山脊状如残缺的丹炉曾有“炉高山”之名,可能是乾隆《威远县志》记载的葛仙山。
从以上史料对睹仙台古迹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人设睹仙台,是为表达一种敬仰,或眺望葛仙山(芦高山),或祭拜葛仙翁。笔者以为:威远睹仙台与威远葛仙山,其二者不仅存在仙道内涵上的联系,而且还存在着地理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而今,睹仙台巨石(古迹)为村民镇宅,长发披肩的隋代石狮为村民守门。建议县镇加强神仙沟隋代聚落遗址保护,授牌保护威远睹仙台巨石古迹和石狮等隋代遗物。
陈廷德
二〇一七年九月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合作商家、网络,不代表“最威远”观点,请自行甄别。
不要个人私存起,放到朋友圈子里,让更多人看斗!
最威远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原创保护及赞赏功能,特向所有徒步、文学、摄影、美术、书法爱好者征集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可由粉丝打赏。赞赏收入的70%支付作者。
投稿邮箱:2470799330@qq.com
随时期待你的来稿,让我们一起来为威远的发展助力!
最威远QQ交流群:128246415
报料邮箱:2470799330@qq.com
本期编辑:小远
更多精彩内容:
【威远发现】观英滩镇竟然还藏着这么一个漂亮的地方!
加小编微信拉你进威远人自己的群
最威远,威远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