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文史】山王镇: 宋兴禅刹真觉寺

文摘   2024-08-04 19:32   四川  



威远文史系列丛书




作者简介


    陈廷德,男,属马,网名马大哥。上山下乡前,曾当过工人。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兽医学士。威远县政协文史研究员。作者潜心对飘散在茫茫时空中的威远早期文史进行了一些搜集、整理、研究,整理结集成《威远文史杂俎》、《威远文史抹烟》、《威远文史风微》三书,阐述了一孔之见,供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宋兴禅刹真觉寺



原文欣赏


得知渝文、八中两位老师要去黄荆沟,航拍采集威远煤矿工业遗址影像资料,我有幸跟随一道前往。我们三人于2018年11月25日早上八点半从县城出发,由八中驾车,此时婆城还笼罩在大雾之中。由于担心沟谷浓雾弥漫影响航拍效果,因此我们的第一站就是真觉寺,而重访真觉寺则是我的考察重点。

越野车经球马路、过泥河,去黄荆沟,在原黄荆沟粮站右手方进入通村水泥公路上山。

行走在穹窿山岭上,汽车穿透晨雾,岭上阳光普照,而处于谷底的威煤工业区仍然笼罩在大雾之中,视野中建筑物形态模糊。


真觉寺坐落于威远县原黄荆沟镇联盟村(现为山王镇)的穹窿宝泉山山坡上,坐东朝西,背靠奇峰,面对沟谷,如坐莲椅。如今,到真觉寺的通村公路已修筑为水泥路,尽管路基窄了点,但路面改善了,越野车可直接开到真觉寺大殿的背后。


深山禅寺供古佛


我们来到真觉寺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古石狮,它们饱经风雨、古朴沧桑,一雌一雄,镇守在大门两旁。天气晴好,八中放飞无人机,航拍采集真觉寺及其周围奇峰风景视频。


真觉寺主要建筑为一座较大型的四合院落,前殿和两侧厢房为两层楼,进大门沿石梯而上是正殿,即大雄宝殿,大殿屋基与厢房二楼地面基本持平,大殿内主要供奉石雕古佛像三尊。右侧厢房为内外两列,其外列二楼活动空间大,可容纳数席桌以接待香客和游人,窗外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奇峰绿树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在真觉寺大门堡坎下方,还有两级宽阔的台地,现为农户的承包地种树种菜。如果从下往上数,今人所见的真觉寺主建筑就位于第三级台地上。


在真觉寺的第二级台地右前方,有一方形石笋山体巍然屹立,远观如钟状似乎是天赐神钟,在石笋石壁上留有“宋兴禅刹”文字题刻。在第二级台地左前方,有一巨石如鼓状好似天降“咸阳石鼓”,还有古灯杆石一对,杆体上刻有古对联文字和莲纹。



古灯杆石静静地伫立着,天灯多年未亮,横穿灯杆石的竹竿上,晾晒着红苕藤,招阳迎月。


真觉寺是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寺内设有管委会,有住持师父和居士若干人。真觉寺地处威远与资中两县交界偏僻地,远离城市,平时香客、游人不多,香火不旺,如若师父外出云游,寺里每天也有居士1—2人轮流值守接待。见我们到来,值守居士十分热情,并着手为我们张罗佛事斋饭等。



在两位居士的陪同下,我们游览寺庙、膜拜古佛。大雄宝殿内的三尊石刻古佛,由于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因此已用玻璃将其罩了起来。

三尊古佛高大雄伟,慈眉善目,身着袈裟,袒胸盘腿,均端坐于莲台之上。佛像雕刻比例协调,形态逼真。



莲台宝座上,双层上下反向的莲瓣纹和多层石板纹,雕刻细致精美。中位大佛头戴宝冠,别具一格。真觉寺供奉的三尊大佛,他们是不是“横三世佛”,即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尚有待佛学专家释疑。

在真觉寺建筑背后的山崖上,有古洞窟佛堂一间,面积较大,窟内石刻佛主已不存,但佛主背光刻迹还在。


摩崖金刚造像


洞窟门外两侧石壁上,两尊古刻浮雕摩崖金刚造像,怒目有神,雕刻精美。两尊石刻金刚似乎法力无穷,其造像隐藏在崖壁厚厚的藤萝蕨草下,得以躲过劫难。金刚造像的凿刻年代,尚有待专家研判。洞窟旁崖壁上,还有今人凿刻的大佛和观音菩萨造像。




今年73岁的居士刘大哥向我们谈起了真觉寺的一些往事。刘大哥说,他的岳父也是庙内居士,在上世纪中期,真觉寺的最后一位和尚老师父过世前,就将寺庙交由他岳父管理,因此他也有缘成为居士,参与寺庙的管理活动。

刘大哥对我们说,大佛是石刻的,2008年大地震时其中一尊大佛的佛头被震歪,而大佛及莲台上的金彩是今人所为。

刘大哥对我说,真觉寺的历史刻在古碑上的,原来有三块古碑,现在只剩两块了,另一块碑已不知去向。刘大哥还对我说,石笋石壁上的“宋兴禅刹”四个字,是古人刻的,字上的红颜色是由今人加填。


在真觉寺大门右侧门内,两块古碑就立放在这里,我用手机拍照碑文,以便于译读。

一块碑为光绪末年刻立的《同结善缘》功德碑,碑载《重修真觉寺碑记小引》一文,令人遗憾的是此碑下部斑驳,文字残蚀。

细读此碑残文可知:真觉寺倾圮于道光年间,光绪三十三年(1907),威远观音寺住持僧月空,遣徒弟济乐入庙住持,并与徒弟济惠三人,在募化二百余金的基础上,举观音寺善众之力,共耗赀一千余金,合力将庙基上移一层,使之焕然一新。今人所见的真觉寺建筑基址,应是光绪末年月空大师所留,而道光以前的真觉寺建筑遗址,应该在今立有古灯杆石的第二级台地上。


另一块碑是刻立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万年天灯碑》功德碑。碑文记载了峨眉悉心禅院受戒僧如卉上人,于清雍正壬子年(1732)云游至宝泉山古刹,辛勤开山、纳徒修行,重建真觉寺,及其率领徒弟源修、静修,三世徒映光,四世徒惠明、惠源、惠珍,五世徒宏达、宏远,六世徒心禅,七世徒廷玉等,出银五十二两、灯杆树一根,并募化善金,合力燃灯的过程。



万年天灯照山村


《万年天灯碑》的存在,提示真觉寺于乾隆末年燃灯,与之呼应的古灯杆石也应竖立于燃灯那一年。

在古灯杆石上,刻有的古对联两幅,寓意吉祥平安。一幅对联为“燄烛九霄神妥侑,光昭三宝户祯祥。”另一幅为“花开火树群云舞,泽沛星桥万□(年)安。”刻有对联的灯杆石,今已不多见了。


见我们提起真觉寺天灯,又勾起了刘大哥对往事的回忆。

刘大哥对我们说,他在真觉寺里点了十几年的天灯,那时每到农历腊月底,寺里夜晚就开始燃灯,直到元宵节后才结束,而今出于安全考虑,寺里已经十多年没有燃灯了。刘大哥又说,虽然没有燃灯,但是燃灯用的木灯杆、连接灯杆石和木灯杆的插销木、灯盏、灯笼、拉升绳索等用具都在。

我们没见过点天灯,也没见过点灯的用具。

刘大哥很有兴致,并带着我们认识这些点灯的用具。真觉寺的木灯杆长12米左右,现今被绑在右厢房的内侧的屋檐下。木灯杆的下部开凿有一圆一方两孔,与灯杆石上的两孔相对应,点天灯时将圆孔插销木插上,方便木灯杆横竖起来,再用方孔插销木将木灯杆固定竖立在灯杆石柱中间。

灯盏是陶制的,盏内底部留有一个不洞穿的小圆孔,用于插灯芯,灯芯插好后,向盏内倒入菜油,把灯芯点燃,灯就亮了,直到油尽灯灭。


数十个陈旧的小灯笼,仍然挂在二楼的铁丝上,诉说着那过去的亮堂。

小灯笼由竹篾编成菱形骨架,内可承托灯盏,外糊上红色薄纸,挡风透光。

点天灯时,点燃的灯盏是放在一个个的小灯笼里,将小灯笼挂在横杆上,再将其拉升到木灯杆的顶部,也许木灯杆顶部设计有滑轮,就像木船升帆一样将灯笼升到木灯杆顶。

刘大哥说,点天灯时,左右两边小灯笼各挂十八个。为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两位居士还示范小灯笼点灯过程,让我们大开眼界。



离开真觉寺后,我也在思考:只要再添置几十米电缆、一个小型野外配电箱和省电的LED灯具,利用好现有的木灯杆和灯杆石等,真觉寺就可以再次点亮电天灯。那时,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里,穹窿山村的夜空中,真觉寺的天灯将成为一道不输城市的靓丽风景,灯光将照亮山野乡村。

宝刹莲开在何年


真觉寺莲开在何年?笔者在县志中找到了答案。

即真觉寺庙宇修筑于宋朝,而真觉寺内供奉的三尊古佛凿刻于唐朝。乾隆《威远县志》记载:“真觉寺,县西北九十里,明景泰四年(1453)碑记尚存。”



嘉庆《威远县志》记载:“真觉寺,在游家河,县西北九十里,明景泰四年碑记尚存,不足录。”可见,乾隆、嘉庆两部县志对真觉寺的记载是一致的,并且都提到“明景泰四年碑记尚存”,遗憾的是这块景泰碑及碑文今已失考。而光绪《威远县志》对真觉寺没有记载,这与真觉寺在道光年间倾圮有关,并可在《同结善缘》碑载《重修真觉寺碑记小引》一文中得到佐证。



一九九四版《威远县志》在文物古迹中记载:“真觉寺石刻,位于山王区巩固乡境内。寺内有3尊石刻佛像,均结跏趺坐于莲台上,面有白毫,两耳均下垂于肩,袒右肩,身着袈裟,中间佛像头戴宝冠,左右两像为高肉髻,佛高均为 1.52米,莲台高 1.45 米,造像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现3尊佛像颈部均断裂,表面用油漆填色。经四川省文物普查队鉴定为唐代石刻。”。

此县志在佛教寺庙中又记载:“真觉寺,位于山王区巩固乡。寺虽建于宋代,寺中的三尊石刻大佛像却颇具唐代风格,为县内保护的重点文物。”由于真觉寺周围存在石质较硬的方形石笋山体,三尊唐代大佛,是在一座方形石笋山体(或一坨巨石)上就地整体雕刻而成的,还是异地巨石分体雕刻后镶砌而成的?尚有待专家进一步研判。

九四版《威远县志》对真觉寺建于宋的记载,可在真觉寺右前方石笋山体石壁上的“宋兴禅刹”古题刻文字涵义中得到佐证。笔者推测认为:“宋兴禅刹”古题刻极有可能刻于明景泰四年,与古碑纪年一致。鉴于真觉寺三尊唐代石刻佛造像体型硕大,凿刻精美,笔者建议县府及文保部门向上申报提高文保等级,加强保护。

世运迁流,红羊数换!古碑淹没,世事无传。虽然千年古刹几历兴废,但是盛唐石刻依然莲开!愿真觉寺香火绵延不断,天灯点亮山村,香客游人如织!





本文选录于《威远文史风微》(威远新出内(2024005),该书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关于威远穹窿古砦群等遗址遗迹相关的调研文章和习作,所录文章绝大部分首发于逐日网,部分文章曾在《长江周刊》、《威远宣传》上发表。书中阐述了作者的个人观点,供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合作商家、网络,不代表“最威远”观点,请自行甄别。

不要个人私存起,放到朋友圈子里,让更多人看斗!

稿

  最威远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原创保护及赞赏功能,特向所有徒步、文学、摄影、美术、书法爱好者征集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可由粉丝打赏。赞赏收入的70%支付作者。

投稿邮箱:2470799330@qq.com

  随时期待你的来稿,让我们一起来为威远的发展助力!

最威远QQ交流群:128246415

报料邮箱:2470799330@qq.com

本期编辑:小远

更多精彩内容:

【威远摄影】威远这么美,你知道吗?

【威远发现】黄荆沟惊现古寺,众多谜团待解!

【威远传说】山王有个风垭口……

【威远传说】山王有个磨子山

【威远记忆】黄荆沟有个龙大湾

【威远游记】黄荆沟有个威远煤矿



加小编微信拉你进威远人自己的群 


  


最威远,威远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最威远
威远人,威远事,尽在掌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