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文史】越溪通济桥

文摘   2024-10-16 18:17   四川  

威远越溪通济桥碑记

威远越溪通济桥,位于越溪镇发展村。该桥由两座条石砌成的桥墩、三列石质坚硬的长方形条石平铺桥墩,与两岸条石桥基连接而成,横跨于溪河之上,沟通两岸,方便出行。

小溪虽无名,但它是越溪河源头水的一支。这座通济桥修筑工程历时一年,竣工于民国五年(1916),百余年过去了,桥墩、桥基、桥面基本完好,功能依旧。

在小溪右岸桥头上,矗立着高大的通济桥功德碑,尺寸约高260cm×宽70cm×厚70cm。头冠碑帽方柱形通济桥石碑:正面楷书竖刻“通济”三字,书法精美,十分醒目;“通济三字上方凿刻“观音阁”佛龛造像和对联,下方凿刻“土地祠”神龛造像和对联;碑面边刻修桥费用开支明细公告文字。

左右两侧碑面镌刻《永垂万古》碑文,即《通济桥碑序》和善众捐金功德名录。译读《永垂万古》碑文可知:这座通济桥由罗桂廷主持修造,耗资达1065千文(串)以上,按民国四年银元兑换制钱的比值(成都)【1】,折合银元730枚(元)以上,其中幸世清捐钱达一百串;通济桥碑,由杨沅撰写《通济桥碑序》文,幸文中沐手书碑,石匠苏林□、唐新山勒石。越溪通济桥,承载着越溪河流域先辈们乐善好施、众筹筑桥这一既平凡又伟大的历史功绩,值得保护;先辈们的善举,惠及当今,值得颂扬。现将通济桥碑文辨录于后,供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陈廷德

二一年九月

鸣谢:通济桥碑图片由吴岳辉李八中拍摄提供,特此致谢!

附:越溪通济桥碑文

一、正面石刻文字

(一)通济(楷书竖刻,特大字)。

(二)观音阁(行书横刻,大字);佛龛造像;观音佛龛联:念吾休惮水,渡世不须舟。

(三)土地祠(楷书横刻,大字);神龛造像;土地神龛联:全凭我来克□,保护□□过桥。

(四)(边刻记事碑文,小楷):民国五年修造此桥,经理总首罗桂廷、幸少□(秋?),二人经管,文支各项。前已经众□捐大功果之□请□□□□…石匠、木匠、挑河□□(人)工伙食,以及买树、买竹一切用费,总共费去钱八百四十七千零五十五文。人再□(有?)乖少皆(赀?)出有□(几)行匠□□工□二赀共钱二百□十八千一百七十六文,此钱不在桂廷之数内。兹有罗桂廷一人声明,支去杂账列左,若有亏心,神天参察。石匠王青廷,用去钱五百三十八千六百三十八文;挑河底小工,用去钱五十五千一百文;买竹树□□,用去钱九十三千一百四十六文;□河砌石□,用去钱四十三千六百三十文;面码头立碑,用去钱六十千零六百九十五文;请功果酒酌,用去钱二十六千七百六十一文;小工、木工,用去钱十九千四百文;石灰,用去钱九千六百八十五文;金大秤,六千文;胡□□,欠二十二千□百(文)。

二、《永垂万古》碑文

(一)左侧碑面文字:

1、永垂(篆书,大字)。

2、通济桥碑序

瀛海汪洋,非舟楫无以济于彼岸。山溪险□,非津不能达其两端。以是知长卧波,古昔原有此善政也。吾乡三星桥下游,溪流蜿蜒,虽非四达衢,照亦乡人往来,各处之贾负贩旅行,望洋兴叹道路苦之。罗君桂廷,乃身任其事,募诸同志,各助囊金,鸠工庀材,以成斯举,逾年告竣,嘱序于余。姑掇数语,以述其始末,勒诸贞珉,为后来者。是为序。

总首:罗桂廷;幸唐氏,男:安学、安江;幸安民;幸世清捐钱一百;何鸣珂。

化首:肖三兴、王伯敦、张自明各捐钱拾钏;金太和捐钱钏;金少三捐钱拾钏。

胡泽安捐钱五拾钏;何坦如、幸百万各捐钱拾钏;尹东溪、朱婆溪各捐钱拾钏。杨幸氏捐钱拾钏;金福春捐钱拾捌钏;何刘氏、何彬林各捐拾钏;何秀三、何伏隆、幸世朴、幸逢春、王苏氏、吴维进、吴康文各捐钱拾千文;胡幸氏捐钱九千七百(文);贺黄氏捐钱捌钏;幸金氏捐钱七千五百;肖幸氏捐钱七千;胡定安捐钱五千九百。廖华轩、幸辉廷各捐钱五串;胡武氏、黄文煜、陈志贵各捐钱四千;郭东廷、僧能玉各捐钱三串;周星田、李焕堂、杨焕文、杨福安、唐万和、幸火然、周春廷、周六元各捐钱千四百文;刘福兴捐树子四根。马龙章、张恒昌、罗福安、肖江河、张海江、张金明、辛福章、李伏中、黎三兴、尹德兴、李元兴、杨万和、王家信、郭春廷、肖玉兴、周家顺,每名各捐钱千文。王见安、张少武、李洪江、唐少华、刘润泉、侯定元、周述乾、林清平、王春山、曾允宜、彭宁武、邓朝明、唐和、刘平安、蒋伯安、吴敬廷,每名各捐钱千文。唐金江、周文光、尹少轩,各捐钱千文;罗元具、邓平安、周兴隆、肖南岗、幸代明、王惜山、幸洪顺、幸少周、幸世章、幸代章、罗少廷、吴万山,各捐钱千六百文。唐玉隆、何松廷,各捐钱千六百文;周春廷捐钱千五百文;王锡安、幸少三、幸玉廷、幸品三、幸有三、幸相廷、金福三,各捐钱千四百文;金智洪、金智高、肖怀安,各捐钱千三百;幸吉安、□洪具,各捐钱千二百。李世宇、戴玉臣、梁升平、幸代鸿、谭惜廷、唐金廷、唐少廷、张晋云、吴西□、将清河李云盛,每名各捐钱一千二百文;金焕堂、肖金廷、罗唐氏、幸及时,各捐一千文。吴卓继、刘大美、吴珍银、吴珍仁、黎蒋氏、林扬中、曾礼常、刘明光、肖常、王子常、易洪兴、邹成安、唐少武、唐□全、唐海成、□□□,每名各捐钱一千文。……(下部碑残文蚀,善众姓名捐金难以辨认)。

(二)右侧碑面文字:

1、万古(楷书,大字)。

2、杨沅敬撰,幸文中沐手书。石匠:苏林□、唐新山。

3、右侧碑面风化蚀损,善众姓名、捐金文字,须仔细辨认,暂缺录待补。

注:

【1】兑换比值资料来源于邱思达编著《中国近现代铸币图说》著作中,所载章宗文撰《中国泉币沿革》(民国四年)一文附表一。





作者简介


    陈廷德,男,属马,网名马大哥。上山下乡前,曾当过工人。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兽医学士。威远县政协文史研究员。作者潜心对飘散在茫茫时空中的威远早期文史进行了一些搜集、整理、研究,整理结集成《威远文史杂俎》、《威远文史抹烟》、《威远文史风微》三书,阐述了一孔之见,供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合作商家、网络,不代表“最威远”观点,请自行甄别。

不要个人私存起,放到朋友圈子里,让更多人看斗!

稿

  最威远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原创保护及赞赏功能,特向所有徒步、文学、摄影、美术、书法爱好者征集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可由粉丝打赏。赞赏收入的70%支付作者。

投稿邮箱:2470799330@qq.com

  随时期待你的来稿,让我们一起来为威远的发展助力!

最威远QQ交流群:128246415

报料邮箱:2470799330@qq.com

本期编辑:小远

更多精彩内容:

【威远摄影】威远这么美,你知道吗?

【威远文史】回眸周家坝

【威远文史】白龙池与山王殿

威远文史】山王镇:宋兴禅刹真觉寺

【威远记忆】葫芦口名字的由来,你晓得吗?

【婆城故事】严陵镇的由来……

【威远文史】简谈唐代威远县治的迁徙

【威远旅游】有古墓有故事有塔洞的鸡冠岩,你去过没?

威远旅游】快看,”白塔抹烟“的美景来了!

【婆城故事】鱼尾坝不是余家坝,你晓得吗?


加小编微信拉你进威远人自己的群 


  


最威远,威远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最威远
威远人,威远事,尽在掌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