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齐聚上海共论“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

文化   2024-12-01 16:55   上海  







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和阿登纳基金会上海代表处联合主办的“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近日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全球范围内区域国别学的理论与方法等方方面面展开深入研讨。


作为一门“看世界”的学问,区域国别学主要针对特定国家或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从而促进国家自身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2022年9月,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全国目前已经有50家左右的高校设立了区域国别学博士或者硕士授权的学位点,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科学的途径。


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区域国别学应当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战略以及国家和地方对外开放的实践,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兼顾学科建设和智库发展双轮的驱动,从学科交叉迈向拥有独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交叉学科。


“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在中外比较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共同推动区域国别学这一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许学军认为,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交叉学科,需要加强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同时发展好区域国别学也可以赋能传统的学科,催生新的研究问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研究范式,由此形成区域国别学与其支撑学科之间的良性的互动。


上海全球治理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重点分析了区域国别学的功能,并提出中国的区域国别学建设要超越西方,但并不是以霸权扩张的目的,而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姜锋指出,推动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语言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一个田野的意识和田野知识的支撑。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教授高特瓦尔德分享了他关于当代区域研究中的角色理论与安全化的想法。高特瓦尔德说,每个学者都应该有创新的精神,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去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理论手段,去分析这样的一个变化的世界。特别是在做治理的时候,也是需要区域国别学和社会学科,联合这两股力量,要使这两种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与会专家还特别提到推动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十分关键,应更加注重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他们表示,要突破学科的壁垒、注重交叉学科,但不是说一上来就把整个学科交叉了,而是要深耕某个学科领域,扎实掌握该学科领域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灵活融合其他学科的视角和方法论。还有学者建议,拥有外语学科背景的学者要发挥语言优势,进行前瞻性思考和学术准备,积极引入技术手段,开拓新的研究方法和领域。


阿登纳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马大卫(David Merkle)希望以区域国别学建设为契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人类共同面临问题的解决。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指出,区域国别学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各具体国别与区域研究间的交流,更好地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学科参与到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中来,构建常态化、机制化的全球区域国别建设研讨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上海,记者、编辑:许婧2024年11月30日

图片来源: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编辑:陈惠兰

审核:俞宙明

中德人文交流
以讲述中德人文交流好故事、传播中德人文交流好声音、拓宽中德人文交流纽带为目标,搭建中德人文交流对话的重要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