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非税收入增长40.4%!这个数据,把上面都吓一跳

文摘   2024-12-23 15:46   山西  

80后,体制内混迹十余年,笔名悟道,希望能悟道。专注民生、体制、职场。善于从细微之处见真章。


01

当我看到这个数据时,说实话有点被震惊到了。

40.4%!

这是财政部最新公布的11月非税收入同比增速。

不是4.04%,是40.4%!

这增速比火箭还快。

什么是非税收入?

通俗点说,就是政府除了税收之外的收入,包括各种收费、罚款、国有资源使用费 等等。

现在实体经济这么难,大家都在过紧日子,我认识的好几个做小生意的朋友,天天愁眉苦脸说活不下去了。

结果倒好,政府的非税收入不降反升,还涨这么猛。

这些钱里有相当一部分是罚款收入。

前两天我被一个新闻气得睡不着觉 -河南洛阳一个可怜的卖菜大爷,就因为菜里农残超标,赚了可怜巴巴的21块钱,结果被罚了11万 !

你敢信?

一个靠卖菜为生的大爷,得卖多少年的菜才能赚到11万?

这还不是个例。

浙江有个农民卖自家养的猪肉,赚了700块,罚款5万。

陕西有个小商贩卖了5斤不合格芹菜,赚了20块,罚了6.6万...

我就想问问,这些天价罚单,真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吗?

还是某些部门为了创收,在拿老百姓的血汗钱完成任务?

连国务院都看不下去了,专门点名要查处"罚没收入异常增长"的问题。

可想而知,这有多严重。

02

前几天,我又在早市遇到了老王。

他卖了20多年的豆腐,现在每天4点就起来忙活,结果时不时还要担心被罚款。"现在做生意太难了,"他说,"一个不小心就是几万块的罚款,够我卖半年豆腐了。"

2024年,1到11月总共收了37088亿,平均每个中国人要交2600多块钱,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在北方的一个山区县,光是交通违章罚款就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

是路标真的有问题,还是......

唉,大家心里都明白。

看看各地的数据:甘肃的罚没收入增长21.4%,国有资源使用收入增长53.1%,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更是暴增60.9%。

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少小商贩的叹息,多少家庭的压力?

我特别理解地方财政的困难,税收不够,支出压力大。

但是,把手伸向那些本来就在生活边缘挣扎的小商贩,这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吗?

每次看到这些新闻,我就会想起早市上的老王,想起街边小店的张大姐,想起马路边卖水果的李叔。

他们只是想通过辛勤劳动赚点小钱,却要时时刻刻担心一张天价罚单把自己打回解放前。

03

说到底,为什么会搞成这样?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日子不好过啊。

想想看,现在地方政府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 卖地?现在房地产市场这样,哪有人愿意大手笔买地

  • 税收?企业都在咬牙过冬,能收多少税

  • 但支出呢?一分都不能少啊

工资要发,工程要建,债还得还。

说白了,就是今天的钱,昨天就已经花完了。

你说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急不急?

肯定急啊!

这不就想尽办法搞钱嘛。

非税收入就成了救命稻草。

但是啊,这种"救命"方式,说不定会要了经济的命。

我就问问,哪个老板不怕被罚款?

哪个小商贩不怕被查处?

前面说的那些案例,看着是不是都揪心?

这不是要人命吗?

你们发现没有,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 经济不好,政府没钱

  • 政府没钱,就想办法搞钱

  • 搞钱的方式伤害了市场

  • 市场受伤了,经济更不好

  • 经济更不好,政府更没钱...

这不就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吗?

今天通过罚款、收费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把营商环境搞坏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真的,心疼那些被重罚的小商贩,心疼那些战战兢兢的企业主,也心疼那些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创收"的基层工作人员。

财政收入应该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体现,是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的写照。

靠"掐尖要钱"得来的收入,就像是在伤口上撒盐,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再能"挤"的牙膏,也有挤完的时候。

觉得悟道写得还行的,帮忙点个免费的关注和赞吧,咱们明天再见


悟道空间
体制内奋斗十余年,见了太多,想说点真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