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体制内混迹十余年,笔名悟道,希望能悟道。专注民生、体制、职场。善于从细微之处见真章。
01
"今天又要翻旧衣柜了。"
小王苦笑着跟我说。
他已经连续3个月没收到全额工资了,每个月只能拿到60%的基本工资。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没人知道。
前几天,他所在的公司管理层开会,明确表示:"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公司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共度难关。"
小王并不是个例。
最近,我后台收到了很多类似的私信:有的企业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全额工资,有的干脆宣布停发工资要求员工休假,还有的企业默默地把发薪日期从每月5号推迟到了15号,然后是25号...
工资发不出来的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根据最新的司法案例显示,因为企业拖欠工资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在快速上升。
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时,甚至开始考虑企业的经营困难,允许企业在与员工协商后延迟支付工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连法律都开始对企业发不出工资这件事"网开一面"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通缩压力持续存在,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扩张...这就是现在整个经济环境。
02
为什么会这样?
表面上看,是企业经营不善、现金流出问题。
但深入分析,问题远不止于此。
当一个企业发不出工资,可能是企业的问题;当大量企业都发不出工资,那就是整个经济体系出现了问题。
让我们看看最新的经济数据: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虽然2023年GDP增速预计能达到5.3%,但经济内部依然存在着不少隐忧:
1、通缩压力持续存在
企业在通缩环境下,收入和利润都在下降。
为了生存,它们能做的就是节省成本——裁员、降薪、延迟发工资。
2、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房地产的困境不仅影响了相关企业,更导致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下降、相关产业链企业经营困难、消费者财富缩水。
3、地方债务压力加大
当地方政府都在为债务发愁时,它们能给企业的支持就会减少。
一些依赖政府项目的企业,资金链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问题正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企业发不出工资 → 员工收入下降 → 消费能力减弱 → 企业收入进一步下降 → 更发不出工资...
现实案例比比皆是:
一位HR最近告诉我,他们公司已经连续5个月发不出全额工资了。
起初员工们还能理解,但随着时间推移,人心开始散了。
有能力的员工陆续离职,但新员工又招不进来,公司运转更加困难。
最可怕的不是工资发不出来,而是看不到改善的希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转型期。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经营困难、收入下降、就业压力加大,这些都不是短期现象,而是必须要直面的新常态。
03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必须认清一个现实:
经济下行期,每个人都是这场变局中的参与者,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过:"经济周期就像人的心跳,有起有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关键是,你要学会在起落中生存。"
这句话用在今天特别合适。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与其焦虑和抱怨,不如冷静下来思考几个问题:
1、关于工作
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工资有多高,而是你的工作有多稳定。
2、关于收入
数据显示,当前社会正在经历一个消费降级的过程。
这不是坏事,而是一个重新认识金钱和生活的机会。
北京大学的研究报告提醒我们:个人的财务安全不能只依赖单一收入来源。
3、关于支出
在经济下行期,"省钱"比"赚钱"更重要。
必要支出:要保证,改善性支出:可以缓行,虚荣性支出:坚决砍掉。
4、关于现金
记住一个铁律:现金为王。
能存多少是多少,能少花就少花,能晚花就晚花。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叫我们降低生活质量吗?
不是的。
这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在经济寒冬中活得更明白。
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说过:"市场可以保持非理性的时间,比你能保持清醒的时间更长。"
但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清醒。
这个寒冬,或许会比我们想象的更长一些。
但只要我们保持清醒,调整好心态,就一定能熬过去。
毕竟,我们是见过太阳的人,不会被黑暗吓倒。
觉得悟道写得还行的,帮忙点个免费的关注和赞吧,咱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