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怪的事,把敬酒顺序这样屁大的事,看得和天一样大。却把食品安全这样天大的事,看得和…一样

文摘   2024-12-25 15:46   山西  

80后,体制内混迹十余年,笔名悟道,希望能悟道。专注民生、体制、职场。善于从细微之处见真章。


前几天看到一张图片,几位服务员,用尺子仔细的量着水瓶的摆放位置,一会就是大会召开。

一个视频里,某领导因为服务员敬酒顺序搞错了,当场就拍桌子:"这是最基本的规矩,连这都不懂还做什么服务员!"

但是之前江西一所高校的学生在食堂饭菜里吃出了老鼠头,学校领导却遮遮掩掩,想大事化小。

这让我想起前两天和朋友聊天,她说她儿子特别喜欢吃某品牌的火锅。

结果那天新闻说这家店用假冒的"鲜鸭血",她儿子看到新闻后,难过得好几天没吃饭。

这样的新闻,在2023年特别多:假冒的泰国香米泛滥市场,连星巴克都被曝光用过期食材...

看着这些新闻,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对一个小小的餐桌礼仪如此较真,对真正的"大事"却可以轻描淡写?

为什么我们可以为了一个敬酒顺序大动肝火,却对吃进嘴里的隐患能视而不见?

最近和妈妈视频,她说现在买菜都不敢在网上订了,"总觉得不放心"。

我能理解她的担心。

翻看《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一个数字让我惊出一身冷汗: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投诉举报量超过300万件。

每一天,都有8000多个家庭遇到食品安全问题。

而这还只是被发现的、被举报的。

想想看,如果不是那个学生把高校食堂的老鼠头拍下来发到网上,这事会不会就这么算了?

如果不是有人偶然发现并举报,那些假冒的泰国香米还会在市场上流通多久?

前几天刷视频,看到某个奶茶店在三个城市的门店都爆出食品安全问题。

我算了算,这个品牌每天卖出几百万杯饮品。

也就是说,每天可能有几十万、几百万人在喝着"不放心"的饮品

处罚结果呢?

"责令整改"、"警告"、"罚款"。

就这么简单?

一个搞错敬酒顺序的服务员要丢掉工作,一个让几十万人健康打问号的企业,交点罚款就没事了?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她说现在带孩子出去吃饭,看到新闻上曝光过的店,就绕着走。"与其担心吃出问题,不如干脆不去。"

这话说得多无奈。

查了一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咱们家庭每年花在吃上面的钱,差不多占总支出的30%。

想想真够讽刺的,我们对一顿饭该先敬谁这么较真,对每天真金白银买回来的食品安全,反而不怎么计较。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大数据监管、食品追溯系统都有了。

按理说监管应该更容易才对。

但是,2023年那些假冒的泰国香米、火锅店的假鸭血,哪个不是骗了很久才被发现的?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说得特别准:"一个社会最该较真的事情,恰恰是那些关系到每个人,却容易被忽视的基本问题。"

食品安全就是这样。

它不像敬酒顺序搞错了马上就能看出来,它的问题可能要等很久才显现。

但是等问题真显现出来,那代价就不只是一个"对不起"能解决的了。

看看报告吧:每年因为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

这些钱,够盖多少所学校?

够建多少家医院?

够解决多少实际问题?

这些年,我们是不是把一些事情搞反了?

该较真的地方,我们不较真:

  • 食堂里可能吃出老鼠头?"小事一桩"

  • 奶茶店屡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罚款了事"

  • 假冒食品满市场?"下次注意"

不该较真的地方,我们特别较真:

  • 谁先敬酒谁后敬酒?"原则问题"

  • 领导面子挂不住?"开除员工"

  • 餐桌规矩没做好?"天塌下来"

前几天看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看到一句话:"食品安全是最基础的民生,它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

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

想想看,当我们的孩子不敢喝奶茶,我们的父母不敢网购食材,我们自己看到食品安全新闻就觉得"又来了"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我不是专家,也不懂太多大道理。

但我觉得,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

  • 该较真的事情,就要认真对待

  • 该严格的地方,就要严格执行

  • 该重视的问题,就要放在心上

比起餐桌上的面子,我更在乎饭菜是不是安全。

比起形式上的规矩,我更在乎实际的健康。

所以,当我们开始为一个敬酒顺序大动干戈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较真,是不是用错了地方?

觉得悟道写得还行的,帮忙点个免费的关注和赞吧,咱们明天再见


悟道空间
体制内奋斗十余年,见了太多,想说点真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