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的寒气,已经传递到高校教授了:生源不足,未来大量民办大学或将倒闭

文摘   2024-12-22 06:01   山西  

80后,体制内混迹十余年,笔名悟道,希望能悟道。专注民生、体制、职场。善于从细微之处见真章。


01

昨天晚上,我刷到一条朋友圈,看完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这是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发的,他在民办大学教了20多年。

过去他的朋友圈,都是一些新生开学的照片,晒晒自己带的新课。

但这次,他只发了一句话:

"教了大半辈子书,第一次为招不到学生发愁。

今天又开了一整天的招生工作会议,看着招生数据,心里真的很慌。"

私下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学校一半的专业都没招满。

隔壁几所民办学校更惨,有的专业只招到计划的三分之一。

往年就算再难,大家咬咬牙也能把生源招满,今年是真的不行了。

我知道他的学校在当地口碑不错,教学质量也过得去,学费虽然比公办学校贵一些,但也还说得过去。

可就是这样一所还不错的学校,现在居然也撑不住了。

这不是个例。

2024年,广东一所民办本科院校的招生数据曝光,完成率居然不到一半。

要知道,这可是在广东啊!

教育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按理说怎么也不该招不到学生。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翻看了一下人口数据,心里更凉了: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1883万;到了2023年,只剩902万。

七年时间,出生人口直接腰斩。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过几年,连招生最基本的生源都会严重不足。

人口负增长的寒气,像一阵凛冽的北风,终于吹到了教育行业。

而第一批被冻到的,恰恰是这些本就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民办高校。

2021年,全国一下子倒闭了9所民办高校,创下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最难看记录。

每想到那些匆匆离职的老师们,那些不得不转学的学生们,那些为了孩子教育费用东拼西凑的家长们,心里就一阵发堵。

而这,似乎只是一个开始。

02

2001年,全国才124所民办高校,到2023年猛增到789所,在校生比例从不到5%暴涨到26%。

我们先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2016年,全国还有1883万新生儿降生,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跌到了902万。

生育率直接腰斩啊!

想想看,等这批孩子到了上大学的年纪,会是什么场景?

这就像是一个看不到尽头的恶性循环:教师走了→教学变差了→学生少了→钱紧张了→更多老师要走...

江西的情况更让人唏嘘。

31所民办高校,大部分都没招够学生。

要知道,对民办学校来说,招不够学生就意味着收不够学费,而学费可是他们的命脉啊。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

多少家长一听"民办"两个字,第一反应就是"花钱多、质量差"。

这种刻板印象,真的很难改变。

其实,问题远不止于此。

202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和小学数量同比减少了4%-5%。

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寒意,已经从最基础的教育阶段开始蔓延了。

这就像是一场静悄悄的雪崩,从山顶开始,慢慢往下蔓延。

现在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这场雪崩的开始。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冲击不会只针对民办学校。

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公立大学也难以独善其身。

据专家预测,未来连"双一流"高校之间的竞争都会异常激烈。

毕竟,当蛋糕越来越小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受影响。

03

说实话,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心情挺沉重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们的大学校园会是什么样子?

空荡荡的教室?

废弃的图书馆?

还是干脆变成了商业地产?

这些变化来得如此悄无声息,却又如此不可逆转。

巴菲特说:"当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但现在的情况是,潮水退得太快了,不光是在裸泳的会被暴露,就连穿着救生衣的也有可能被卷走。

不只是民办大学,整个教育行业都在经历着剧烈的阵痛:

  • 很多幼儿园开始转型做托老服务

  • 小学开始合并或撤点

  • 大学里的"冷门专业"面临撤销的风险

有人可能会说,那就控制招生规模呗,量力而行。

听起来简单,现实却很残酷。

民办学校的运转,就像是在骑自行车,一旦速度慢下来,就可能直接摔倒。

学费收入减少了,但是房租、工资、设备维护这些支出却不会等比例下降。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还在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焦虑的时候,未来可能连"跑道"都保不住了。

而这个趋势,一旦开始,就止不住了。

觉得悟道写得还行的,帮忙点个免费的关注和赞吧,咱们明天再见~


悟道空间
体制内奋斗十余年,见了太多,想说点真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