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体制内混迹十余年,笔名悟道,希望能悟道。专注民生、体制、职场。善于从细微之处见真章。
前几天翻到一份美国国防部的报告,说2024年中国核武库突破600枚,预计2030年会超过1000枚。
就在这份报告发布没多久,中国密集展示了一系列重磅军事装备:洲际导弹、第六代战机、零七六两栖攻击舰。
这事让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
那会儿咱们连个袜子都造不好,一说"中国制造"就等于便宜没质量。
全球经济被欧美死死攥在手里,连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已经当上了欧美的代工厂,而中国呢?
连代工厂都当不上,就是个买家都不待见的穷国家。
那时候中国开始搞「引进来、走出去」。
沿海城市建了一堆工厂,农民工往城里跑。
欧美一看,挺高兴:中国这是要当世界工厂啊,不错不错。
他们心里打的算盘是这样的:俄罗斯和中东负责挖石油,中国和东南亚负责做苦力,欧美坐享其成。他们吃肉,施舍中国一口汤。
但有个条件:中国只能老老实实做苦力,碰都不能碰尖端科技。
刚开始中国确实很配合。
没办法啊,得先让十多亿人吃饱饭。
光是解决温饱这一关,就够呛。
但中国跟越南不一样,从来没想过一辈子给人打工。
你要问为啥?
举个简单的例子。
2010年之前,中国生产的袜子便宜得吓人,「十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说的就是那会儿。
但你仔细看会发现,中国在赚这份辛苦钱的同时,偷偷干了件大事:在全国各地建设重点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不止是教育,中国把赚来的钱都投到了关键地方:重金挖人才,买设备,补贴科研。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一个农民工,白天搬砖挣钱,晚上偷偷去夜校进修。表面上在老老实实当世界工厂,实际上一直在偷偷憋大招。
一直到2010年,美国才算回过味来。
那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了世界第二。
这下子美国坐不住了,赶紧掉头从中东回来打压中国。
说实话,之前美国也打压中国,但没使多大劲,觉得中国就是个穷地方,打压不打压都无所谓。
现在到了2024年,中国已经走到了「三步走」的最后一步,要跟发达国家争夺世界顶级位置了。
这意味着啥?
意味着在科技、金融、工业这些领域,中国得跟欧美硬碰硬了。
看看2024年的数据就明白了。
中国GDP到了134.9万亿,创新指数排第11,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68%。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8.9%,航空航天、电子通信这些高科技行业都是两位数增长。
这些数字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已经有实力跟欧美掰手腕了。
你可能会问:既然已经这么强了,干嘛还要高调展示军事力量?
不低调发展更好吗?
问得好。
但现实就是:到了这个阶段,藏着掖着反而容易出事。
打个比方,两个人谈生意,如果对方觉得你是个软柿子,反而更可能狮子大开口。
所以2024年末中国密集展示军事装备,就是要告诉对手:咱们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了。
有人担心:搞军事会不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数据是这样的:2024年中国军费占GDP只有1.7%,美国是3.5%,俄罗斯是4.1%。
同期养老金支出增长8%,比军费增速还高。
而且军工技术带来了不少实惠。
北斗导航现在遍地都是,快递、网约车都在用,覆盖率超过70%。
航天科技集团45%的收入来自民用产品,比五年前多了一大截。
中国制造业现在也不是当年的水平了。
2024年不光规模全球第一,关键是质量上去了。
新能源发电占比32.6%,这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
金融这块也有意思。
2024年中国进口额2.6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人民币在国际上越来越好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军事实力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海军现在有370多艘舰艇和潜艇,规模全球第一。
空军的歼-20战机越来越多,新型导弹PL-17打得比美国的还远。
按计划,2027年军队要实现现代化,2035年要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回头看这四十多年,中国「三步走」的套路其实挺简单:先让老百姓填饱肚子,再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最后把国家建设得强大起来。
就像一个农民工,先是靠着卖苦力养活一家老小,然后供孩子上学,最后孩子学成了工程师。
过程很苦,但方向明确。
到了今天,自然就不用再装孙子了。
这大概就是2024年中国要展示实力的深层原因吧。
觉得悟道写得还行的,帮忙点个免费的关注和赞吧,咱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