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诵古韵,经典焕新生。欢迎小朋友们来到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每日诵读栏目,今天由“小小领读员”张媛为大家带来百部经典中的《陆游集》。
陆 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南宋成就最高的诗人,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又是著名词人和散文家,影响广泛而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1],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2],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3],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4],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5],岂有逆胡传子孙[6]。
遗民忍死望恢复[7],几处今宵垂泪痕。
[1]和戎: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平相处的一种政策。此指与金人议和,暗寓屈服于金人,含有讽刺之意。隆兴二年(1164),宋、金达成和议,成“叔侄之国”,“岁币减十万”,史称“隆兴和议”。事见《宋史·孝宗纪》。戎,古时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此指金人。十五年:自隆兴元年(1163)孝宗赵春任命王之望为“金国通问使”议和,至淳熙四年(1177)诗人作此诗,恰已历十五年。
[2]朱门:朱红色大门,指豪门贵族。按:打节拍。
[3]戍楼:古时军队守望边界的岗楼。刁斗:古时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则击以巡更。
[4]笛里:《关山月》一般用笛吹奏。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5]中原:此指金人所占淮河以北地区。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指代战争。
[6]“岂有”句:何曾听闻异族占据“中原”,繁衍生息。金人占领中原后纷纷移民,以图长期统治。传子孙,金国自太祖完颜旻建国,灭北宋,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已传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世。
[7]遗民:指沦陷区的宋朝百姓。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乐府解题》:“《关山月》,伤离别也。”陆游创造性地运用乐府旧题写时事,巧妙紧扣关、山、月三字组织材料,表现主题。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成都任上。隆兴元年(1163),宋军在符离大败后,孝宗由主战变为主和,次年十二月十一日,“和戎诏”下,与金国达成和议。至淳熙四年,南宋朝廷仍苟且偷安,不思恢复。陆游积极主张收复失地,揭露、谴责主和派,“和亲自古非长策”(《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醉歌》)。此诗感伤时事,借守边士兵口吻,谴责统治者妥协投降,将军们歌舞宴饮,不修武备。战士空怀壮志,老死沙场;遗民忍死盼恢复,泪尽胡尘,都是和议的恶果。诗人批判统治者,同情守边战士和金人统治下的遗民。以“和戎”句统领全篇,与下文诸种场景形成因果关系,描写三种人在夜月下的不同境况,三个空间,构成三幅画面,由关山月连在一起,构思奇巧,立意深远,形象逼真。以月为线索,移步换景,把三个空间串连起来,三段式,非常有特色。统治者、守边战士、遗民对比,南宋朝与金朝对比,古今对比,手法高妙。“落”“月”“白”“发”皆为入声字。四句一换韵,分别表达三个主题。大手笔,具有高度形象性、概括性、典型性,是南宋社会缩影,是一幅悲壮的时代画卷。诗人沉痛悲愤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慷慨悲壮、沉郁顿挫,颇有“老杜”之风。
本篇中出现的原文、注释、意思、点评内容均选自《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陆游集》。
欢迎小朋友们前往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二层《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专题图书展示区阅览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