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题模板
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说明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进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不断演进,形成人类社会的历史。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顺序,人们依次概括出社会形态滨进的“五形态”说,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1)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 一种社会形态,充竞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如果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进步:如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历史的倒退。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展味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3.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后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发生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虽然资产阶级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但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剥削的关系。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越尖锐。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从空想到科学)
(1)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实践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莫定了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4)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 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 "新”的体现)
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特点(“新”的体现):
(1)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点具有决定性意义。
(2)就革命前途来说,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英好前景和现实進路。
7.运用所学知识分时期佐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教中国”?
(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高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交革。(社会生产力有了 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莫定了基础。)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8.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变了四个面貌)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吃立于世界的东方。
(3)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路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退步没有出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启示)
9.为什么要坚定四个自信?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道路自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理论自信)
(4)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制度优势是一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制度自信)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7)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攻得的一切显著优势都证明了要必须坚定四个自信。
10.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类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国际地位没有变。
(3)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11.如何理解中国梦?
(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触为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中国梦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
12.如何实现中国梦?
(1)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人民是主体。
(2)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要牢记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不断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要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各阶段从2020到 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文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党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5)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路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段中放飞青乔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受伟大租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氏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恒炼品德修为。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答题模板
第一课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1.为什么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答题要素】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国有企业的作用
【答题模板】
(1)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促进生产及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3)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材料
(4)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材料
2.怎样壮大国有经济?
【答题要素】增强国有经济五种能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答题模板】
(1)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3)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措施
【答题要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答题模板】
(1)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4.国有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答题要素】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对国有经济的作用+对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
【答题模板】
(1)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答题要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答题模板】
(1)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6.怎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答题要素】市场环境+国家层面+企业自身
【答题模板】
(1)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2)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7.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
【答题要素】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公有制为主体的作用
【答题模板】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体现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决定采取按劳分配制度,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8.怎样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
【答题要素】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答题模板】
(1)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①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②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际、安全等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③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股份制改革。
(2)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①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②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9.党中央为什么既要重视国有企业,又要支持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谈谈对“民营经济应当退场了”这一观点的看法。
谈谈你对“国民共进”的理解。
【答题要素】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答题模板】
(1)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促进生产及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3)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材料
(4)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材料
(5)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的部分作用+材料。
(6)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大战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企业如何经营成功?
【答题要素】经营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信誉和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现代的企业制度
【答题模板】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综合运用价格、质量、服务和品牌效应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正当竞争,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结合材料拓展(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和推广;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正确认识市场调节
【答题要素】市场调节机制+市场调节的优点+市场调节的缺点+市场体制和体系
【答题模板】
(1)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主要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引导和调节资源配置。
(2)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3)市场竞争引导资源流向效益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4)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等。
(51)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2.分析整顿市场乱象的原因
【答题要素】市场调节的缺陷+政府经济职能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的目标
【答题模板】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它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
(2)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3)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4)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政府如何整顿市场乱象
【答题要素】市场规则+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答题模板】
(1)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2)履行好经济职能,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4.说明材料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谈谈应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如何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只能单靠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答题要素】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
【答题模板】
(1)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调节的优点(1.合理配置资源。2.有效利用资源)如果更强调局限性或者政府宏观调控,可以不进行调节优点的扩展。如果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可以分为三点。
(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如果强调局限性,可以分为三条作答,材料也可能只体现了其中一点)
(3)政府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建立现代化市场体系的措施。(材料单独考察或者更重视政府,要将措施分条作答,如果强调市场,可以说简政放权)
(4)总结,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5)企业:诚信经营,既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等。
(6)创业者、经营者个人。遵守法律法规,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5.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答题要素】现代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征信体系+市场化退出机制+市场价格的机制+政府宏观调控
【答题模板】
(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2)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3)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4)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5)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6)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共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措施
【答题要素】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征信体系+共同富裕+科学的宏观调控
【答题模板】
(1)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2)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3)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4)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7.政府怎样履行经济职能
【答题要素】发展战略+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
【答题模板】
(1)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3)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4)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6)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1.运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知识分析材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
【答题要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要求+意义
【答题模板】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2.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及要求
【答题要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要求+意义
【答题模板】
(1)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3)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4)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5)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分析材料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及其解决的主要问题
【答题要素】新发展理念的内容+其解决的主要问题
【答题模板】
(1)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2)协调发展理念。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4)开放发展理念。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5)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4.设问模式:如何推动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答题要素】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市场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经济体制+综述
【答题模板】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3)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5)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6)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7)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8)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分析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答题要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大发展新理念+现代化市场体系+经济体制+宏观调控
【答题模板】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
(3)建设创新引领,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体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两点)a.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4)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以单独作为答题点)。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5)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6)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1.为什么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答题要素】必要性+重要性
【答题模板】
(1)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2)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3)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社会公平。
2.运用个人收入的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使人民拥有获得感、幸福感?
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谈谈你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看法。
就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合理有序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题要素】两个同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消除贫困+根本措施
【答题模板】
(1)收人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个人收人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人分配关系。
(2)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人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两个同步)
(3)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4)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5)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6)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人,增加低收入者收人,扩大中等收人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7)必须坚持消除贫困。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3.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保障能为百姓撑起一把“幸福伞”?
谈谈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的认识。
谈谈社会保障安全网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题要素】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答题模板】
(1)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2)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人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高福利制度的后果给我国带来什么启示?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该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请你就如何完善社会保障,谈谈XX给我们的启示。
【答题要素】公民保障权益+经济发展相适应+权责清晰+应保尽保原则
【答题模板】
(1)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权责清晰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应保尽保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观题答题模版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题要素】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历史任务+革命实践+历史总结
【答题模板】
(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2)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答题要素】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题模板】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答题要素】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先锋模范+党的建设+指导思想
【答题模板】
(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如何解答“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试题?
设问模式
(1)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什么关系?
(2)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答题要素】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基本执政方式+二者关系+意义
【答题模板】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依法治国就是要保障广大人民当家作主。
(3)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是依法执政。
(4)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5)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只有坚持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5.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新举措
【答题要素】思想+制度+治吏+作风+党内政治生活
【答题模板】
(1)以思想建党为根本,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筑牢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堤坝。
(2)以制度治党为保障,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用制度治党,依法依规治党。
(3)以从严治吏为重点,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的监督和管理。
(4)以党的作风建设为主题,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5)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
6.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做某事或做某事的依据是什么?
【答题要素】性质、宗旨+地位+作用+自身建设+指导思想
【答题模板】
(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在做领导力量,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宗旨+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领导方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其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确保党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
(5)(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6)(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7.中国共产党怎样做某事?
【答题要素】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先锋模范+党的建设+指导思想
【答题模板】
(1)发挥党的地位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6)贯彻党的指导思想。
(7)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1.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知识
【答题要素】民主+民主的特点+专政
【答题模板】
(1)(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我国的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最广泛的民主体现在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上最真实的民主表现在,政治保证上有党的领导;制度和法律保障上,制度和法律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实现方式上,有各个方面的民主选举和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
(3)(专政)在我国,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从而维护国内正常的社会秩序。
2.全国人大为什么做某件事。
【答题要素】国家性质+人大地位、性质+职权+组织活动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答题模板】
(1)是由全国人大的地位、性质(全国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决定的。
(2)是履行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的必然要求。
(3)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4)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客观要求。
(5)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3.全国人大如何做某事
【答题要素】治国方略+人大职权+组织和活动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定制度自信
【答题模板】
(1)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履行人大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支持人大代表行使其职权,维护人民利益。
(4)坚持民主集中制(权力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坚定制度自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4.人大如何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答题要素】地位+权力+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题模板】
(1)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
(2)人大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5.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做某事
【答题要素】地位+权利+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答题模板】
(1)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6.人大代表应怎样做某事
【答题要素】权利+义务+素质
【答题模板】
(1)积极行使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2)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3)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7.为什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题要素】决定因素+地位+优势
【答题模板】
(1)决定因素: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律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2)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优势: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8.人民政协为什么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答题要素】共产党+政协性质+民主实现形式+政协职能
【答题模板】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挥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有利于推动和改进党的执政方式,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3)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重要渠道的作用,符合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合力。
(4)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有利于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改革举措、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
9.人民政协对巩固党的领导的作用。
【答题要素】政协性质+民主实现形式+政协职能
【答题模板】
(1)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有利于党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通过政协协商有利于党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
(3)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民主党派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10.政协委员如何做某事
【答题要素】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商式监督+密切联系群众
【答题模板】
(1)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2)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协商式监督。
(3)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1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答题要素】国情+民族分布特点+社会政治基础
【答题模板】
(1)由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3)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1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答题要素】国家统一+当家做主+民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
【答题模板】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3.我国发展民族关系的措施
【答题要素】政治基础+物质保障+基本制度+政策保证+权利和义务
【答题模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
(2)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基本制度)。
(4)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证)。
(5)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14.如何辩证地看待宗教的作用?
【答题要素】性质上+宗教活动上+时空上+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答题模板】
(1)从性质上看:宗教从产生至今,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应该看到宗教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也发挥了(着)一些积极作用。
(2)从不同性质的宗教活动看:非正常的宗教活动只起消极作用,而正常的宗教活动则有利有弊,尤其要看到其可以为社会和谐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起积极作用。
(3)从时空角度看:从时间上看,宗教一直以消极作用为主,近年来宗教的积极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充分;从空间上看,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4)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15.为什么发展基层民主?
【答题要素】基本政治制度+调动了积极性+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答题模板】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发展基层民主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3)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答题要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从中国实际出发
【答题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2.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答题要素】总要求+宪法实施+法律体系+法律实施机制+依法治国
【答题模板】
(1)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总要求)
(2)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3)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4)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答题要素】法治轨道+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科学决策+公正文明执法+制约和监督+依法行政能力
【答题模板】
(1)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2)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3)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落实法治政府的建设。
(4)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5)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6)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7)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8)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4.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答题要素】党的领导+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民守法
【答题模板】
(1)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坚持依法执政。
(2)科学立法: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科学立法,加强监督。
(3)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4)公正司法: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司法机关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5)全民守法: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遵循宪法和法律。
(总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建设法治社会要求
【答题要素】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答题模板】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①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①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②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①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②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6.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答题要素】依法立法+发扬民主+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答题模板】
(1)要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2)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客观地认识、确认和保护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7.严格执法的意义/作用
【答题要素】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政府
【答题模板】
(1)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如果有了法而不严格执法,法律就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政府必须带头严格执法,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全社会尊崇和敬畏法律。
(2)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
(3)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各级政府能否切实物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只有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
8.如何推进严格执法?
【答题要素】履行政府职能+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答题模板】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求。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段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2)坚持规范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
(3)坚持公正执法。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是别对待。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4)坚持文明执法。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9.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答题要素】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为人民,依靠人民+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答题模板】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10.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答题要素】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民道德建设
【答题模板】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要求:深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11.我国国家领导人的产生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的?
【答题要素】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答题模板】
(1)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党中央在人大选举前提出国家机构领导人选的建议名单。
(2)依法治国,体现在党中央的建议名单不是直接交全国人大代表选举,而是通过法定程序,由人大主席团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推荐候选人,经过人大代表讨论,充分协商后确定正式候选人,再经过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国家机构领导人。整个过程都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
(3)人民当家作主,表现在无论是讨论确定候选人,还是投票选举国家机构领导人,都是经过人大代表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总而言之,整个选举过程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某某事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的。
【答题要素】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答题模板】
(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3.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
【答题要素】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意义
【答题模板】
(1)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
(2)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3)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4)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威信的需要。
(5)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14.政府应怎样做某事?
【答题要素】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科学决策
【答题模板】
(1)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坚持宗旨和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5)科学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15.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
【答题要素】工作原则+原则政府+职能政府+决策依法+行政接受监督+工作人员
【答题模板】
(1)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3)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4)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5)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6)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伦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16.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原因
【答题要素】根本原因+必要性+意义(合民意+提高工作效率+防腐+树立威信)
【答题模板】
(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
(3)意义: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17.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措施
【答题要素】民主和法制+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政务公开
【答题模板】
(1)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二靠法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
(3)坚持政务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
18.如何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答题要素】政府性质+职能+宗旨+原则+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民主集中制+政府权威+政府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答题模板】
(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3)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4)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5)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为此需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6)政府要树立权威,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7)我国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监督。
(8)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9)中国政府在国际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利益。
必修三大题总结
一、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知识。
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
2.(宗旨+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是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5.(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贯彻党的指导思想的需要。
6.(领导方式)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7.(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8.(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9.(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有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
1.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是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人民的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有关“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知识。
1.(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2.(法宝)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党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因此,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
四、有关“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知识
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五、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2.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
4.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六、关于“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知识
1.(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我国的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最广泛的民主体现在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上最真实的民主表现在,政治保证上有党的领导;制度和法律保障上,制度和法律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实现方式上,有各个方面的民主选举和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
3.(专政)在我国,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从而维护国内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
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知识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2.(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关于“全人大常委会”的知识)
①(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②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八、关于“人大代表”的知识
1.(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权利)人大代表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义务)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九、有关“根本政治制度(政体)”的知识
1.(人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人大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十、利用“人民政协”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发挥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
2.(主题+职能)人民政协要始终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
4.加强政协的民主监督。
5.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十一、有关“民主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
1.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把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结合起来。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P63。
4.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十二、有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知识
1.(含义)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民主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3.(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凡是涉及到村民(居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召开村民会议(居民会议)讨论集体作出决定。
4.(民主管理)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的关键。
5.(民主监督)进行村务公开(社区公开)、民主评议会等各种形式监督村委会的工作。
十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总目标
1.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十四、中国共产党和法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法律赋予的。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和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4.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宪执政。
5.中国共产党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6.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法律是党的意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的主张要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答题模板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马克思是对的。
【答题要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科学性+真正的哲学。
【答题模板】
(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了实践的反复检验。
(3)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运用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题要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
【答题模板】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强调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推进人类解放。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中国实践需要,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经受住了检验。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或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分析……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要素】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措施+意义
【答题模板】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发挥正确意识(或科学理论)的促进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设问模式】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题要素】客观存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反对两种错误思想
【答题模板】
(1)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设问模式】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要素】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结合+措施+意义
【答题模板】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在运动变化中利用规律。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二者结合
【答题模板】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重要条件,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一.联系观
1.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或联系客观性原理或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要素】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措施+意义
【答题模板】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材料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材料
(4)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作用。+材料
(5)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材料
2. 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
【答题要素】相互联系+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
【答题模板】
(1)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我们应当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部分是整体的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 结合材料,用联系的观点。。。。
【答题要素】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答题模板】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规划同时必须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4.结合材料,用联系的多样性相关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多样的+本质的联系+多种条件
【答题模板】
(1)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要看到那些直接的 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也不能忽视那些长远的 间接的和本质的联系。。。
(3)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5. 结合材料,用联系的客观性相关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本身固有+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建立新的联系
【答题模板】
(1)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根据与实践的关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
(3)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5)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6.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
【答题要素】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取向
【答题模板】
(1)系统具有整体性 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取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3)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4)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发展观
1.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要素】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其他观点+措施+意义
【答题模板】
(1)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材料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材料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的状态)。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材料
(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材料
2.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关原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渐进性和飞跃性)分析。。。
【答题要素】量变和质变+量变对质变+质变对量变
【答题模板】
(1)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4)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结合材料,运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的趋势)的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综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答题模板】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3)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结合材料,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与。。。的关系。
【答题要素】综述关系+同一性+斗争性+既对立又统一
【答题模板】
(1)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2)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连结,相互贯通,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属性;
(3)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属性;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分析。。
【答题要素】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要勇于揭露矛盾
【答题模板】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③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的知识,谈谈。。。
【答题要素】不同事物+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
【答题模板】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
(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4.结合材料,说明。。。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答题要素】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题模板】
(1)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要具体分析不同事物不同的矛盾。
(4)要具体分析同一事物发展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
(5)要具体分析把握同一事物中不同矛盾的各自特殊性。
5.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问题的精髓)分析。。。
【答题要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答题模板】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2)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3)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结合材料,运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分析。。。
【答题要素】主要矛盾的地位+次要矛盾的作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答题模板】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3)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7.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分析。。。
【答题要素】矛盾主要方面的地+位矛盾次要方面的作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答题模板】
(1)矛盾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要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又要求我们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3)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
【答题要素】斗争性的表现+同一性的表现(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答题模板】
(1)原理内容(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具体关系(具体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3)如何做(两者并重,既要……又要……)。
9.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
【答题要素】一分为二+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答题模板】
(1)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2)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在认识事物时要遵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
(5)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6)既要把握主流、识大体、顾大局,又不能忽视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1.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反作用+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
【答题模板】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历史性
【答题模板】
(1)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够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3)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4)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题要素】来源+动力+标准+目的
【答题模板】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
【答题要素】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答题模板】
(1)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我国航天事业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们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载人航天方案、技术都是从载人航天科学实验中积累、总结、探索出来的,并在航天科学实验中不断检验技术、发现问题,进而加以改进完善。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航天人不断地超越自身,把我国航天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分析问题
1.结合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答题要素】真理的特点+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的发展+真理的作用+材料
【答题模板】
(1)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
(2)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真理才能得到发展。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设问模式】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道理的
【答题要素】可知论+实践论+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发展
【答题模板】
(1)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2)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4)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答题要素】客观性+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要坚持和服从真理
【答题模板】
(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我们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2)。。。。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
(3)要尊重科学,坚持和服从真理。
4.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对。。。出现不同认识的原因。
【答题要素】认识的主体+认识的客体
【答题模板】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看,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对。。。的认识在不同的时期认识不同,正确的认识仍然需要一个过程。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材料
【设问模式】如何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问题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要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人民群众+其他观点
【答题模板】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另外应与时俱进,使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跟上时代的步伐。
2.根据材料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辩证关系(从一般到个别决定作用+反作用+相对独立性)+分析材料
【答题模板】
(1)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分析材料。
(2)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反作用)+分析材料。
(3)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先于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
【答题要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答题模板】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要求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题要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答题模板】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要求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
4.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知识说明…的依据
【答题要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材料分析
【答题模板】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材料分析。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材料分析。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材料分析。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材料分析。
5.社会历史的主体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是怎样坚持社会历史主体观的
【答题要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基本观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材料分析
【答题模板】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材料分析。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材料分析。
6.“关注民生”的理论依据
【设问模式】
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题要素】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
【答题模板】
(1)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
(2)导向作用(先进的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材料。
7.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的依据。
【答题要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答题模板】
(1)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歌颂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弘扬劳动精神,重视劳动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强国。
(3)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弘扬劳动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弘扬劳动精神,讴歌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1.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问题
【设问模式】如何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问题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要素】人的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答题模板】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应该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①弘扬劳动精神,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2.运用价值观知识,说明在文化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如何担当作为。
【答题要素】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答题模板】
(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文化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坚定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规划人生道路。
(2)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中书写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新篇章。
(3)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风尚作贡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4)弘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用扎实的学识和过硬的技术,为提升中国的发展动力和国际竞争力贡献青春华章,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一、运用文化功能的知识命题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功能的知识,说明发展……文化的意义
【答题要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核心+文化的功能(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民族国家
【答题模板】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为经济、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引领风尚: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4)教育人民: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服务社会: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6)推动发展: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7)民族国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命题
1.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分析,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答题要素】文化价值(继承创新、国家、人民、文化遗产、对外)+教育功能+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其他角度
【答题模板】
(1)文化价值:
①继承创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挖掘…文化的深刻内涵,注入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国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助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③人民: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民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强文化获得感。
④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⑤对外:促进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教育功能: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帮助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经济价值: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商业贸易等,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政治价值:为党治国理政提供智慧和经验,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2.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题要素】继承(保护、选择)+创新+中华民族精神+传播(途径手段、借鉴、走出去)+人民+科技+方向
【答题模板】
(1)继承: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要批判继承,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文化的物质载体;选择……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深刻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时代价值)。
(2)创新:立足实践,注入时代精神,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上进行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4)传播:
①途径手段:通过商业贸易、教育和人员往来等促进秀传统文化交流传播。通过大众传媒等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借鉴: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既要学习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又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特色。
③走出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化的传播,推动其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人民: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广泛参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优秀文化。
(6)科技: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信息技术),创新传播手段和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传播。
(7)方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反对文化虚无主义。
三、运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命题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并谈谈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答题要素】基本内涵+特点+现状+必要性+重要性
【答题模板】
(1)基本内涵:
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原因:
①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对人)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对综合国力)
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对政治)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举措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他们是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
【答题要素】主心骨+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时代精神+实践
【答题模板】
一个“主心骨”、一个价值观、三个必须、一个实践
(1)最主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2)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弘扬新时代中国女足精神的文化价值。
【答题要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题模板】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
(3)培育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族综合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一、运用中外文化交流的知识命题
1.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或意义)
【答题要素】文化交流+多样性+走出去+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
(1)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推动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加强不同国家和民族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相了解。
(2)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3)走出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文化创新: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推动双方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共同繁荣。
2.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措施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答题要素】态度+原则+借鉴+途径+手段+走出去+方向
【答题模板】
(1)态度: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2)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繁荣。
(3)借鉴: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民族特色。
(4)途径: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商业贸易、教育、文化产业合作等途径加强文化交流。
(5)手段:立足实践,依靠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走出去: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7)方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华文化立场。
3.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答题要素】态度+中国国情+中华文化立场+原则+相互尊重
【答题模板】
(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开放的态度,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
(2)立足中国国情,促进外来优秀文化与中国国情相借鉴。
(3)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4)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促进世界的繁荣。
(5)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重要其他民族文化。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答题要素】以人民为中心+时代之基+融通古今中外
【答题模板】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③融通古今中外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2.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答题要素】中特色文化+文化自信+主旋律+两个修养+文化事业和产业
【答题模板】
(1)建设文化强国,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建设文化强国,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3)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4)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6)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答题要素】夯实基础+文化底蕴+最根本的要求
【答题模板】
(1)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夯实基础)
(2)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文化底蕴)
(3)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最根本的要求)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答题要素】文化自信+导向作用+两个文明+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精神文化需求
【答题模板】
(1)有利于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
(2)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示范导向作用。
(3)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4)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6)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5.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题要素】中特色文化+文化自信+主旋律+两个修养+化事业和产业
【答题模板】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