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消耗的自然,
面对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消失了的天灾人祸,
面对被权力资本技术系统性捆绑与剥夺的现实,
面对附近的具体创伤与远方的无穷苦痛,
艺术何为?
或许,艺术不应只摆放在岁月静好的美术馆,或投放在艺术圈层内部。艺术家可以抛弃艺术史的野心,不追求穿越时代的回响。艺术家也可以不只作为一个旁观者,止步于关注和提出问题。在一个让人失语的社会里,艺术可以成为一丝丝带来尊严的穿堂风,一阵阵代表民意的海浪声,一道道照亮悲苦的闪电。
时代席卷着此时此地的所有人,选择活在真实中的人,选择行动和艺术的人,Ta们会选择包括但不限于:直面所处时代现场里的问题,主动地回应自身的处境;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在漩涡里对话,探索有公共意识的创造性表达;让想象力有助追问,让艺术朝向社会改变。
而这种艺术经验发展出来的判断和信念是:具有同理心的冲动大于逻辑,立基于事实的行动大于呼吁,推动改变的事件大于艺术;在一次次的带着强烈问题意识奔赴的社会现场里,以创造力、行动能力、应变能力与社群动员,以及持续不断地守住“常识”的努力,去准确地呈现、回应和搅动这复杂的时代。
2023艺术行动课的三位讲者,武老白、坚果兄弟、郑宏彬,近年他们做了一些罕见的、极具创新又有趣的艺术行动,他们一直在尝试在复杂的语境里打开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缝隙,使得很多被遮盖、被回避的重要议题重浮水面,还以别开生面的方式推动了一些具体问题得到改善。
此次课程面向普通的艺术爱好者、对艺术行动感兴趣的实践者。也欢迎零基础的,对改变社会抱有热情的同时代人。三位讲者将通过大量的现场经验和案例,分享Ta们的艺术行动的方法和心得。
扫码添加“小助手”咨询/报名
课程设置:
一、艺术方案形成之前:五条进路和六种选择
点击图片观看内容
你是否好奇艺术家如何选择议题?
Ta们面对问题如何开始工作?
艺术方案在确立之前会经历什么?
如何抓准艺术表达的落点?
之后,还面临一种基于自身的时间、精力、资源和心力的综合评估后的选择……然而这只是一个艺术项目开始前的四、五分之一的必要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我们解剖了一条自己腌制的“咸鱼”跟大家分享。
相比在工作室里做艺术,社会现场会给艺术家带来怎样的鲜活感知和认识?
调查如何确保你能够精准的命中议题的靶心?
做艺术跟记者与编辑、刑辩律师、行医等有何共同之处?
你的“灵感”如何具有事实根据,并较有逻辑地给普遍的美学经验带来冲击和反思?
如何寻找意义抵达的技术?如何挖掘通达公共领域的路径?
我们翻箱底找出了数十个案例,打算烩在四个锅里炖了。
三、艺术(行动)中的社群连接:五类缘起
对于艺术行动而言,你可知道几乎没有艺术家独立完成的?
在社会现场里做任何事情几乎都需要互信,也几乎每个议题的背后都是具有遭遇和诉求的群体,当你开始提问,这种连接就开启了。
你可知道每一次艺术项目的开启,每一次艺术行动的展开,每一次项目执行,每一次后期编辑和制作,每一次发布,它都需要寻求跟不同的人合作,或基于共识来构建工作小组。
你可知道一个生长出来的艺术项目发布后,在网络空间只能看到这课“树苗”的形状?当你将它重新栽种回线下,它会因社群再次生长。
我们选择“日日新”的形态,来分享那些基于共识、共生与共营的生态缘起和价值。
四、不花钱做艺术:ABCDEFGHI…种方式
五、创造性传播:十数种取径
以问题为导向的艺术为什么需要创造性传播?
做艺术为何要成立“临时编辑部”?
如何让艺术跟公众真正的相遇?
如何形塑艺术的表达力?
为何要将世界(包括火星)作为艺术的实施场地或观念表达场域?我们打算通过十数个案例,跟大家探讨艺术的创造性传播的多种(无限)取径。
时间安排:
报名信息:
讲者介绍:
武老白,艺术家。他常以艺术行动介入公共生活,将日常生活中被遮蔽的问题以艺术的形式重新拉回公众4视野。他关注社会边缘群体的权益及遭遇,其艺术实践多通过社会参与式艺术、交叉学科及协作关系介入公共议题。他与多家公益机构合作,曾发起过《死亡身份证》、《恋人》、《未完成的告别》等艺术项目,也曾参与协作过很多艺术行动。
坚果兄弟,诗歌爱好者,两获樱花诗赛一等奖。2009年发起非盈利文化机构“99人书库”,2011年开始艺术创作。他开过多家倒闭的书店、开过多家现已注销的公司、开过被工商局干扰的超市、开过一晚就关门的川面馆、开过可以预约新闻的新闻社、开过不能吃的火锅店…他曾评为界面2015年“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受邀在"Creative Time Summit DC | Enter the Anthropocene"、TED、一席等平台发表演讲。他的很多作品被纽约时报、路透社、法新社、华盛顿邮报、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国内外媒体报道。
郑宏彬,曾任职多家艺术机构的策展人,他长期致力于社会性艺术和艺术行动的策划工作。他曾策划过多个艺术驻地和社区艺术项目,是副馆长计划、居民、西三电影制片厂等项目的联合发起人;是有关音乐的“8+3重金属乡村巡演”和西三歌队的发起人之一;他也曾做过“万人朋友圈展览”、“清明”等线上的参与式艺术,还参与过《村民记者》、《蝼蚁动力学》、《未完成的诉讼》、《悲丝》等影片和剧场的策划及执行工作;近年,他放弃了展览,更注重在社会现场的实践,策划了“九个发布会”等诸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艺术项目。
此外我们还打算根据这次课程的情况,择日开始线上孵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