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台联会陈海民会长听说我要去阜山看看,便向我极力推荐陈宅村。久闻陈宅村的大名,北宋开基历史悠久,明代古桥清代建筑保存完好,以及整个村落独特的北斗七星布局,都令我神往……
当我真的行走在这个仿佛梦境里出现过的古村时,却沉醉于那穿越时光的静谧!卵石墙的老屋,青石板的小路,伴随着蜿蜒流淌的溪水,我想望中的江南秘境,原来就藏在家乡的重重山峦之中。
据《阜山乡志》记载: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北宋名臣陈襄的次子陈文法从福建迁居青田方岙(陈宅古名),为陈宅村陈氏始祖。
风水宝地陈宅村 | 摄影 叶植
陈襄(1017-1080),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历任浦城县主簿、仙居县令、开封府推官,三司副使。后出知陈州、杭州。官终枢密直学士兼侍读。陈襄与苏轼曾同在杭州为官,政见相近,关系融洽。据史书记载陈襄有二子,长子陈绍夫,次子陈中夫。陈文法是否就是陈中夫,待考。
陈襄手书 | 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一种传说则为:北宋陈文发先是入赘青田余家,后偶游阜山方岙,见此地山环水绕有如桃源胜景,乃携妻余氏筑室而居,是为陈宅陈氏开基始祖。
明正德三年(1508),陈宅村始建陈氏宗祠。嘉靖年间(1522-1566),倭寇流窜到阜山,陈氏大宗祠被烧毁。万历四年(1576),陈宅陈姓第一次重修宗谱(原宗谱已散失)。
看,这里有好多田鱼 | 摄影 叶植
村中现存古建筑多幢,均临水而居,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之江南风貌。信步走进一幢古宅,这不就是曲水毛绍平老师写过的、他的老师陈钜鑫先生的旧居吗?
门楼门台额字"守拙园田"四字,是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戏剧家,青田名人韩锡胙的手笔。老屋门口立了个牌子,多种文字介绍,颇为详细。
大门敞着,进院子来却未看见屋主人,夹檐头下一溜的鞋子排着队,很有生活气息。想来这里的住户是陈钜鑫先生的宗亲后辈吧!
漫步前行,在溪水的拐弯处,看到一个高墙大院,外面也立着牌子:青田县文物保护单位——周志平宅。可惜大门紧锁,无缘一探究竟。
沿着石板路走走停停,又见到一栋陈家府邸,门外的标记是陈志煜故居,隔溪望去感觉是民国建筑,细节雕琢精巧。
这里水多桥多,三源合流,大大小小有二十多座桥,最为难得的是,其中六座古桥是明清时代的遗存,这就是派岩桥、毓秀桥、木廊桥、永济桥、汇源桥和上马石桥。
最古老的派岩桥,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是丽水山区伸臂式单孔古石梁桥的典范。
派岩桥与木廊桥
位于三溪汇流处的木廊桥,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由五棵大柳杉圆木横跨两岸为梁,木梁与桥面之间设架空层,便于通风防潮。
六桥中最负盛名的“毓秀桥”位于村北,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是由小块溪石堆叠垒砌成的单孔石拱桥。民国时桥上增建砖木结构廊屋,五开间悬山顶,两侧设美人靠,亭柱有联曰:“毓木培根成古迹,秀水佳山汇诗情”。
桥畔有三株树龄七百余年的柳杉和一株高大的香枫,上有浓荫如盖,下有盘根错节,其中一株柳杉的树根沿着拱形桥身伸到对岸,古树与古桥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在毓秀桥内侧,立着一块碑石,上书四个大字“两岸同根”。这是旅台著名书画家陈正娟女士的手迹。想来七十余年前,尚在髫龄的她就是从这桥头走向海峡彼岸的。悠悠故园,能不思恋?同源同根,能不相亲?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手札,与你共同回望与书写,我们的家乡和往事~~敬请同好者长按下图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