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宁专栏 | ​鉴赏《非礼勿动猴》

文摘   文化   2024-08-02 22:16   上海  

记得小时候,是在汽车站门口摆的石雕摊铺上,才认识的青田石雕。一盒大木屉上,摆满了待售的青田石雕成的雄鸡、小兔、小猪、小狗、小猴……简直是个动物世界,很招人喜爱,特别是拿了它们放在嘴边,还能吹出悦耳的哨声。

待我稍长大了点,渐渐明白了艺人们所取的题材:小雄鸡,叫"一唱雄鸡天下白";小兔,称为“守株待兔”;小猪和小狗在一起,呼作“猪朋狗友”;三只小石猴叠成罗汉,一双手蒙眼,一双手蒙耳,再一双手蒙口,谓之"三勿猴",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青田石作品三勿猴

可待我长大读了《颜渊问仁》,知道是“四勿”,还有一个“非礼勿动”的呀,古时和当今的石雕艺人们怎么缺了一个“勿”而不知去雕呢?是不是“非视、非听、非言”这三勿,用肢体语言,好雕刻,而另一“非礼勿动”,同样用肢体语言会一时无法表述?

这个疑问一直存在心里,直到近日鉴赏到青田石雕收藏家郑小勤的一件石猴藏品,才知“非礼勿动”的题材,是好表述的,不得不佩服我们古时的青田民间石雕艺人是多么的充满智慧。

这件石猴藏品,工艺古朴、粗线条地雕刻了两只连体的石猴,一小猴,一母猴。活泼爱动的小猴,在母猴的右肩膀上做势欲爬到母猴的头顶上(非礼),而这时母猴的双手貌似温柔地抱紧了小猴的双腿,却实则拖扯住了小猴,不让向上爬(勿动)。整个画面温馨中透露肃穆、静默中富含动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非礼勿动”的寓意。

石雕非礼勿猴”正面

说起郑小勤这件“非礼勿动猴”藏品,可是大有来头,据说是在一家青田石雕小摊铺里按唐朝出土之物淘来的。

提到唐朝,我县就是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建县的,已有1313年历史。可是,迄今为止我们县的石雕书籍文献、石雕博物馆里头都没有唐、宋两朝的石雕实物,若这件真的是唐朝实物,那可就是填补了空白,在石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一件作品的诞生,会深受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题材、石材、工艺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从这方面进行探索和鉴赏,往往会领略到艺术境界里的诸多奇情妙趣。

石雕非礼勿猴”右侧面

从史书里知道,以猴为主题而创作的文艺、工艺品应以唐昭宗(公元867—904)之后而形成高潮。据传,大名鼎鼎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并非虚构,原型就是出自唐昭宗朝的一只猴子,它曾大闹皇宫。

幕府燕闲录》记载:"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

这则记载说的是唐昭宗饲养了一只猴子,由随驾的艺人驯养。这只猴子聪明可爱,能模仿大臣行礼,在朝中站班,服侍皇帝起居。唐昭宗非常宠爱这只猴子,赐给他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配穿戴的"绯袍",根据"猢狲"之意,取名"孙供奉"。

 "朱梁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

记载续道:朱温篡唐建梁之后,得到了"孙供奉",命令它在大殿居住,像从前服侍唐昭宗一样服侍自己。没想到"孙供奉"在皇宫里见到朱温,跳出来,扑向朱温,上蹿下跳袭击朱温,撕坏朱温的龙袍,朱温大怒,下诏将"孙供奉"杀害了。

《七修类稿》也有类似的记载:"昭宗时又有猿,赐以绯衣,谓之猴部头。朱温既篡,引坐侧,猿忽掷号裂衣,温叱杀之。"

"孙供奉"可贵的"忠臣气节"及其英勇表现,令那些向朱温卑躬屈膝的唐朝遗臣们汗颜。

后世有学者认为,明朝作家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受"孙供奉"猢狲姓氏的启发,给石猴取名孙悟空。唐昭宗的宠物"孙供奉"大闹朱温皇宫,吴承恩获得灵感,写了一段孙悟空大闹天宫。

石雕非礼勿猴”左侧面

可见,“孙供奉”的忠勇气节,在古时的青田民间石雕艺人心目中是深受赞赏的,从而视“孙供奉”为“君子”,将《颜渊问仁》这样的故事情节中,君子的完美形象附在了“孙供奉”的身上,现身说法,警示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件出土的“非礼勿动”,从创作题材来看,自唐至今,尚属于首见,并充满智慧,填补了“三勿猴”的不足,圆满凑齐了“四勿猴”;从工艺上看,雕刻手法简朴、粗犷,作品精粹经典、古意盎然;从石材上看,属于青田图书石,既有风化痕迹又包浆,显出年代已很久远。

海南博物馆唐代

有趣的是,在海南省博物馆藏有唐代出土文物“十二生肖陶俑-猴俑”。这位陶猴俑,像人一样,已身着朝服站立着,一如“孙供奉”一般。其五官长相与青田石雕“非礼勿动”相比较,可以说是十分的相似,如出一辙。


陈志宁
2024.08.02


感谢阅读转发,欢迎同好者关注~~手札,与你共同回望与书写我们的家乡和时代~~


陈志宁专栏 | 鹤城第一峰——丁公尖

曲水专栏 | 忆童年:大办食堂

吴德正专栏 | 北山吴氏宗谱编纂年代考证

老徐专栏 | “反动派”的洋娃娃

手札
回望与书写 光阴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