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宁专栏 | “勤政爱民”丁一中

文摘   文化   2024-11-14 15:06   上海  

丁公尖 | 摄影 叶植


近日,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开展“文化基因激活培育”项目申报工作,我觉得明嘉靖年间,青田县的知县丁一中以其政绩和为民服务的精神,特别是他作为一名外籍官员,来到我们青田,将青田当成自己的家园,做到勤政爱民;而青田人民对这样一位外地好官,也是敬爱有加,双方成就了一段“官民一家亲”的佳话,这在当今极具现实教育意义。为此,细细地搜集了丁一中的相关历史资料,作为需要激活培育的历史文化基因,来纪念这位历史名人。


一、 丁一中的背景:

丁一中(1511-1593),明代官吏,诗人,浙闽名宦,丹阳县城人,字庸卿、大义,号少鹤。他是盛唐诗人丁仙芝的二十七世孙,南靖县令丁玘的次子。


二、丁一中来青田的经历:


丁一中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任青田知县,当时他49岁。在青田任职期间,他面临兵燹后的重建工作,采取措施治理创伤,使民生渐渐复苏。


三、丁一中在青田的具体政绩:

1)城门的改建:据《青田县志》记载,丁一中在青田任职时,正遇倭寇侵扰,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为了保护县城,丁一中决定改建城门以利于防守。他将“丹山门”从原位置迁移到龟山之麓,将“龙津门”迁移到学宫之北,并增高了城墙。如今, 随着古城墙的拆除两座城门都已废。


丹山门上侧的城墙建在溪坑之上,为保证城内有活水流入,特意在此段城下修了两个入水口,这两个入水口尚在。


龙津门虽已废,但龙津埠头尚在,并为纪念龙津门而命名的“龙津街”及“龙津公园”尚在。


改建城门的战略意义:丁一中改建城门的原因是原城东、北二门地势较低,门外的山势高于城墙,敌人可以俯瞰城中并投掷矢石。因此,他决定迁移并重建这两座城门,以增强城市的防御能力。这些改建不仅增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也体现了他对军事战略的深刻理解和对民众安全的高度重视。


2)此外,据《青田县志》与《鹤城镇志》记载,为了防止倭寇切断水源,丁一中督众在城内凿水井,共六口,人称“丁公井”。如今,六口“丁公井”:


井一在今上店街原粮食局路边,方形,井口直径60厘米,井内壁用卵石、条石砌成,井中部直径2米,深5米。


井二、井三、井四,据旧志载,清时已废。井五在校场巷,今润泽大酒店前,已闭塞。井六在学宫前,今耶酥教堂内,已废。据文献《青田文物图集》2007年1月出版的记载,丁公井被列为文物保护点,显示了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丁公井的历史意义:丁公井不仅是丁一中为民办实事的历史见证,也是青田人民对抗外来侵略、保卫家园的历史见证。这些井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为城内居民提供了必需的水源,尤其是在战乱时期,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四、丁一中在青田的其他政绩:嘉靖四十年(1561年),青田县遭遇旱灾,丁一中虔诚祈雨,成功求得大雨。他还针对青田多山常有老虎出没的问题,采取了适当的措施防虎,使得虎患得到缓解。

五、丁一中的升迁:

1)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丁一中被聘为乡试同考官,选拔了许多名士。后来因为其文章和吏治都被评为第一,被升为户部广东司主事。

(2)丁一中于明隆庆元年,即公元1567年。曾任泉州府郡丞,即同知,这是明代泉州府的副职,相当于现代的副市长。

丁一中在泉州抗倭贡献:在倭寇骚扰闽南沿海时,丁一中与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积极配合,筹兵转饷,保住一方安宁。

丁一中在金门的题刻

丁一中的海防策略:丁一中著有《海防策》,对海防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策略。

丁一中在泉州任职期间,还参与了筹兵转饷,对抗海寇曾一本的乱事,并且疏清正提调官制,被神宗命勒石遵行。  

丁一中在泉州文化贡献:丁一中在海沧汤岸温泉洗浴后,提笔挥书作了《温泉铭》,这篇铭文倾注了一种乡野的情感,堪称海沧文化的瑰宝。

丁一中的文学成就:丁一中素以文闻名于当世,著有《鹤鸣集》等作品。

丁一中的书法艺术:丁一中在福建厦门炮台有手书诗句,并在鼓浪屿的日光岩石壁上勒下“鼓浪洞天”四个大字,由此成为鼓浪屿的正式命名。在海岛金门,也留下了他的书法题刻。

由上所述,丁一中在福建泉州的历史上,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着重要贡献,也在文化、文学和艺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六、丁一中的晚年:万历二年(1574年),丁一中升任南京户部浙江司员外郎,后因考绩优异,被授予奉直大夫,并最终以原官致仕。他于1593年去世,享年83岁。

七、据民间传说,丁一中原官致仕后隐居于青田丁公尖山。

(1)他依恋青田山水,对鹤城怀有难舍之情,于是来到鹤城之最高山峰白云尖的天门峡处隐居,养生修禅,开创了小尖硐之宗教事业此处能遥望清秀的鹤城与瓯江,云来雾往,风景独佳。

黄降丁公井

又帮助陈山,黄降当地人民建庙,传授佛教文化。又帮助黄降人民修建水井。吃水不忘造井人,人们将他帮助建造的水井也称为“丁公井”,其井至今保存完好。人民感恩,也赠送丁公粮食,蔬菜等物品,因为他和当地民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人们特将白云尖改叫成丁公尖,这也就成了丁公尖的正式命名。   

丁公尖云海 | 摄影 叶植


(2)丁公尖山的文化意义:在丁公尖的天门峡出现过金香炉的传说,当地人民认为是丁大义显灵了,将其塑像入座小尖硐青云寺宝殿之内,供人民奉拜,祈福求福,永远庇护黎民百姓。

据上所述,丁一中与丁公尖山的关系密切,丁公尖山不仅是他隐居修行的地方,也是他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的象征,并且今后将成为当地“勤政爱民”教育基地的文化地标。 


陈志宁

2024.11.14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手札,与你共同回望与书写,我们的家乡和往事~~

陈志宁专栏 | 一代名相和青田海西朱氏

青田往事 | 那些渐行渐远的老城记忆

老妈学诗词 | 万里归来颜愈少

曲水专栏 | 山口第二份

手札
回望与书写 光阴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