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如果要给孩子的毛病排名次,“磨蹭”肯定排第一。
虽然磨蹭不算病,但磨蹭起来可真要命。
催孩子起床、吃饭、出门、睡觉、写作业……几乎天天都要被这些小事气得抓狂,忍不住大吼大叫。
可奇怪的是,孩子却越催越慢,越来越磨蹭。
01
磨蹭背后的原因
slow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孩子磨蹭的根源。
孩子的磨蹭,很多时候并非故意,而是有原因的。
“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
“快点吃饭,吃完去写作业。”
“快洗漱,写完作业就睡觉,不然明天又起不来”
“别磨蹭,作业还剩这么多,啥时候写完!”
要说磨蹭,在学习上最为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育儿专家田宏杰曾说过:
“其实孩子上小学碰到问题是必然的,因为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大脑神经的额叶没有发展好。”
额叶是啥?和孩子磨蹭又有什么关系呢?
额叶在大脑最前方,额头后方的位置。它负责思考、计划和决策,比如决定今天做什么。
蓝色区域为额叶
额叶还被用来管控人的情绪,比如让人在遇到烦心事时保持冷静。对说话表达也很关键,确保人能清晰说出自己的想法 。
所以,如果额叶没发展好,孩子就无法专心做一件事,就会出现磨蹭、做事慢吞吞的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正在长脑子,所以才磨蹭。
比如小朋友在玩沙子的时候,正琢磨着怎么堆、怎么堆得好看点。
家长却在旁边一直催着“别玩了,脏死了”,直接把孩子拽走,那孩子玩沙子的兴致一下子就没了。
时间久了,孩子就不敢再玩,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会受影响;甚至等到上学后,遇到类似需要发挥想象力的课程,也很难有出色的表现。
02
逆反心理
slow
人民日报曾经提起过一个 #被动废人群# 的话题讨论:本来主动且愿意干的事情,一旦被催促,就会立马表现出抗拒。
评论区也有很多网友表示共鸣:
“是我本人了,你越是抓着一件事说我越是反感,越是不想做。”
“我妈越催我起床我越不起…”
“不管干啥只要你一直没完没了的催我,我就失去一半以上的动力了。”
成年人都尚且如此,更别提孩子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会逐渐觉醒,他们渴望拥有掌控自己生活的权利 。
父母总是不停地催促,孩子就会感觉自己的自主性被剥夺,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着走,内心自然会产生逆反心理。
这种逆反心理会促使他们用相反的行为来反抗,以此证明自己有做主的能力。
原本有序的动作也会被打乱,甚至故意放慢速度;原本能按时完成的事情,最后反而因为催促变得拖拖拉拉。
03
怎么才能让孩子不磨蹭
slow
清晰指令,明确规则
孩子磨蹭,是因为没听懂我们的要求。
比如,催孩子起床上学,如果只是喊:
“快点啊,要迟到了!”
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我们可以说得具体些:
“现在起床,先穿好上衣,再穿裤子,然后去洗漱。”
这样清晰的指令,孩子就能清楚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
熟悉时间,不断巩固
很多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快点”是多快,所以我们要帮孩子建立时间概念。
可以准备一个闹钟,和孩子一起设定起床、写作业、睡觉等各个活动的时间。
比如在写作业前,和孩子商量好,这科作业计划用30分钟完成,把闹钟调好放在旁边。
当闹钟响时,不管作业有没有写完,都要先停下来,让孩子感受30分钟有多长。
放慢自身节奏
大人做事讲究效率,但小孩不一样。
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磨蹭,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
比如孩子在玩积木,我们想让他快点收拾好去吃饭,就不停地催促。
但在孩子眼里,搭建积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正沉浸在自己的创意世界里。
这时候,我们不妨放慢节奏,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玩。
然后再引导他:
“我们再玩5分钟就去吃饭好不好?吃完饭休息一下,还可以接着玩。”
当我们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孩子也会更愿意听我们的话,磨蹭的情况自然就会减少 。
用鼓励代替催促
总是催促孩子,不仅会让孩子厌烦,还可能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变得更加磨蹭。
相反,鼓励的话语能让孩子更有动力。
比如孩子早上起床穿衣服的速度比昨天快了一点,我们就可以说:
“你今天穿衣服好快呀,比昨天进步了,非常棒!”
孩子听到这样的鼓励,心里会很开心,下次就会更积极地配合。
通过鼓励和引导,能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要加快速度,而不是在家长的催促声中被迫做事 。
点击 👇 下方卡片 关注我,加 ★ 星标★
VIPKID英语,学练测评一体化,为您提供一站式英语学习方案
6大亮点匹配您的学习需求:
❖精选北美优质外教,100%来自美国和加拿大;
❖打磨11年教材体系,让孩子听得懂、学得会;
❖翻转课堂模式,课前-课中-课后;
❖效果保障,150万+学员效果保障;
❖退费保障,随时可以申请退费;
❖专业服务,班主任关注孩子学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速领免费试听!#VIPKID
#VIPKID家庭语言学习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