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四川李庄
刘文华
记不清是多少次来四川了,飞行轨迹里最密集的线条标记都在这里。
印象里的四川要从很小的时候说起,上世纪90年代,父亲是个包工头,下面有些干活的团队,其中有一支关系非常铁的团队便来自四川。时至今日这支队伍里的两张面孔依然让我记忆犹新,南方男士那种立体挺拔的鼻梁极其深刻,小时候总逗我玩。所以从那个时侯就听说,四川那是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一年父亲来了四川,从四川回来跟我们描述:那还叫天气了,连个太阳都见不上。于是,在我小小的脑海里对四川的定义就是没有“太阳”的一个地方!
直到后来汶川地震的发生,再一次梳理了我印象里的四川。2008年5月12日14:28分,那天下午刚上课,震感不是很明显,只是老师的一句玩笑话:地震了?让整个教室雅雀无声,我不自觉地抬头,看到顶上的灯管左右摇摆不定。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什么,后来没有太大的情况发生就继续上课了。直到下午回家,信息才像一颗吹爆的气球:四川地震了!!!当时电视上铺天盖地的新闻已经是如潮涌至,画面真实地直击人们心灵,深深地震颤着举国上下14亿中国人民的心。
至今难以忘怀,那是怎样的一种民族伤痛?在自然灾害面前,人如蝼蚁,生命的脆弱被无限放大,地震突袭,刹那间城市沦为废墟;震后洪水汹涌,瞬间吞没村庄。每一次地动山摇、每一阵狂风肆虐,都可能轻易碾碎生活的希望。然而就算震后的土地还在微微颤抖,已然有众多身影活跃在这片疮痍之上。同胞受难,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体现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彰显出人性的伟大与坚韧。天地混沌间,人的渺小、脆弱、哀伤,既无力又苍白。没有地震该有多么美好,那是多少人心之所向呀……毛主席笔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在中国内忧外患之际,腹背受敌之困中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情境下,对广阔无垠的大地发出的灵魂拷问。而此时此刻,苍茫大地间沉浮却变得那么失控 … …
后来在大学里认识了我的宁武老乡,他和我同届不同专业,是学校的国防生。逐渐熟悉后,都认识了彼此周边的同学,他的一个同学便是来自四川,那年我们敏感地不敢去问他同学:你家在四川哪里?地震受影响没… …逐渐知道他家所有人都平安,在以后玩的时候才敢谈论家里亲戚方面的话题。
记得第一次来李庄还是在2013年的夏日,那个时候的李庄古镇不是此时的面貌,没有重建开放,只能看到周边田地绿悠悠的蔬菜和日间弯腰而作的农民,要知道5月的北方未褪去春衣,时而冷意还会返袭,鲜明的对比下对南方的喜欢渐渐升温。跟着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了中国营造学社,也知道了罗哲文先生的事迹,知道了梁思成、林徽因更多的故事……逐渐开拓了视野,了解了更多,也接触到了曾经未曾够得着的东西。那些年,看着老师每一个项目从开始的期许到期间日日夜夜的努力,再到落地,真的学习成长了很多。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思维模式的转变、工作效率的提高、持之以恒的决心……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以前真的是一只井底之蛙)。幸遇良师,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有情怀的人,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他的思维中充满了智慧与力量,所以老师于我的知遇之恩需要时刻都铭记在心。
那些年因为来了之后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所以未曾仔细欣赏过“李庄”这位既优雅又端庄的“姑娘”。今年初夏再次来到李庄,完全打破了当年印象里的中国营造学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生机勃勃、浓烈的江南风情、沸腾的烟火气息、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古镇。我就一直在想原来的李庄不是这样子的,原来的东西呢?那个听老师讲过无数遍的罗哲文先生拜师学艺的中国营造学社呢?上次由于带着工作,所以并未很好地细细品味这座古镇的美,只能在晚间与同行的高老师走到长江岸边去看看这道夜幕中的风景。那次我俩就约好下次有机会来李庄一定要多留时间。
李庄古镇是一个“不是江南,却更胜江南”的长江下游南岸古镇,沿街有着满满的酒糟味。飞机落地宜宾,刚走出机场,扑面而来的酒糟味,奶龙就奇怪地问我是什么味道?我跟他讲这是酒精发酵的味道,对面就是五粮液的酒厂。奶龙捂着鼻子说道:咦,不好闻,难闻死了,有股巧克力发霉的味道。小孩子的形容总是这样直接,但却很精确。踏入古镇入口的牌坊门虽然历经风雨但依旧线条流畅的雕花,生机盎然,挺拔有力,是这座古镇金色的名片。我穿过牌坊,沿着青石板路,走近错落有致的街边店铺,发现每一家皆是惊喜与甜蜜。顺着蜿蜒的小路,我看到庄重的旋螺殿,八角形的建筑结构独具匠心,斗拱飞檐像是大鹏展开的羽翼,欲要腾空而起。
最让我喜欢的是落日余晖照映古镇的那一刹那,真的会被眼前的美景所惊艳,仿佛人间仙境一般。晨间江上的烟雾缭绕,宛如一条巨大的白色丝带,蜿蜒盘旋在江面上,时而浓密,时而稀薄,给人一种置身仙境的错觉。远处的山峦在烟雾的笼罩下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像是一幅水墨画中的淡淡墨痕,与江边的烟雾融为一体,构成一幅雄伟而神秘的山水画卷。
除此之外,这个地方还有种世外桃源的气息,农田种植,依山傍水,独特的码头文化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坐着缆车畅游古镇,就能看到浩瀚的长江沿边有许多船只;穿梭在仿古街巷,有种时空倒流的感觉。因为路上并不平坦,所以驾车司机的娴熟愈能将那种颠簸扩大。奶龙兴奋的表现引来了同车人的目光,哇,小孩子这么激动啊… …是呢,北方孩子没见过这样的画卷,兴奋是正常的。说到李庄的饮食,最为深刻的便是那“三白”,白肉、白糕和白酒。白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白糕口感软糯、香甜可口;白酒糟香自然舒适、入口醇厚甘甜。这三白都是值得品尝的地方特色。
还有很多感受需要细细地,带着心去体会,如果您有空就来趟李庄古镇吧,感受下这般人间仙境值得!
作者简介
刘文华,女,山西宁武人,宁武县作家协会会员。任教于山西农业大学,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副秘书长,多次取得教学比赛奖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项目多项。
编委会主任:付彦云
编委会副主任:刘二龙 刘强
本期审核:刘二龙
联系我们:NW20192020(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