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真好!
付彦云
3分07秒,真的,仅仅3分07秒,年轻的心跳就在这短暂的美妙中沉沦了。那淡淡的乡愁,顷刻间,便被家乡满街的红联,芦芽皑皑的白雪包裹的严严实实,浓浓的年味覆盖了游学他乡的思念,殷殷的赤子之情溢于屏外,悄悄地打动着每一颗热爱家乡的心。抖音看罢,仿佛年轻了许多的我,惊讶的发现,一帧帧精美的画面里,其实,蕴藏着新时代下青春的呢喃,而这绵绵的情丝,却是新媒体的几个年轻人心的巧织。
人生一世常叹单向无归,而回乡的列车上往往归心似箭。在这个多元速变的时代,多一次双边的交流,或多一份双赢的机遇;多一回双向的奔赴,或多一回双交的缘分。可实实在在,千真万确有一个桥断在奋斗的跋涉中不时闪现,那就是:少年时,每一次双眸的热泪,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是为双心的难舍;远游时,每一步双足的逃遁,有百分之百是双亲在牵挂。
过年了!回家过年!蛰伏了许久的心思,由寝食难安的心动,变成了车轮滚滚的回音。携着同行者的手,一起回到了魂牵梦绕的老家——晋西北的宁武关城。
家乡的芦芽山,如今已成游人打卡地;而刚刚在县城街道上倘佯的几个年轻人,从熙攘的人群中穿梭而过,在宁武鼓楼前稍作定格,历史的烟云还未在她们周游世界奇观的碧海蓝天间升起,一往情深的三颗心,却早已飞往北方的香格里拉—银装素裹的芦芽山中了。
真可爱!雪地里的可人儿,雪作似的娇美;雪境里的戏耍,又好似童话里的宁馨儿。在这儿,我想告诉姑娘们的是,芦芽山的雪,不仅好看,而且好吃,如果你钟情于它,在喧嚣的人海里,一眼望不到头时,有时你会不由自主想起它。
记得第一次看到芦芽山的雪景,是在三十一年前的冬季。那年我还是个广播员,跟着普法宣传车巡回乡村“现场直播”,以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宣传目的。到了芦芽山脚下的西马坊乡细腰村,已是暮色四合,彤云密布。老乡们热情地用烧酒、杀猪菜和热乎乎的煮鸡蛋留下了我们。因为喝多了,一夜无话。可醉了的人,偏偏起得绝早。悄悄地起身下炕,慢慢地推开屋门。啊呀呀,我的个妈呀,下了足足三寸厚的雪。我打小爱踏雪,尤其是爱踏这无人踏过的雪。我踏着经由我的足一步一步踏出的雪径,听着脚下一粒一粒雪花的絮语,一路逶迤,深深浅浅的足印,似起起伏伏的心迹,而不远处高耸的芦芽山,经冰裁雪剪,露出了俏拔如雪剑,素洁似笋白的崔嵬。远岭一线,银蛇蜿蜒;近树丛丛,雪挂晶莹。观之,壮美之景冰雪铸就,浩然之气云水升腾。一阵风起,飞扬的雪花清冽拂面,有一片,像一羽小鸟,飞落在我举起的掌心,一片又一片,飞入我昂首问天的口中,一丝冰凉,五内全新,一时间,觉天地壮阔,我等何其渺小;莫若玉粒琼花,能化尽心中块垒!
又年夏,我登临芦芽山顶峰,绕太子殿一圈,沉醉在万山耸翠,云雾缭绕,林海茫茫,山花烂漫的绝美风景中,觉得人生定如芦芽春景,一路青山绿水,满山花香鸟语。又过十年,又临冬季,我的事业处在十字路口,一时不知何去何从;加之雪上加霜的婚变,使我失魂落魄。我没有登临华山栈道梦想羽化成仙,也未到峨眉山金顶舍身侍佛。芦芽山,就是我心中的毗卢佛道场,芦芽山就是我理想王国里的“冬宫”。想当年,我远离职场的困扰,家庭的争吵,回归雪后的芦芽山。芦芽山天寒地冻,奇冷无比,冰雪的铠甲下,愈显雄伟壮丽。一瓶忻州高粱白,壮怀芦芽满山白,始悟浮生一白,雪可烹茶,与其醉死大白,不如志入云端,煮雪烹茶,文以载道,逍遥快乐!记得那一日,我又一回仰望芦芽山,大声背诵《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过,吟诵罢,释然返归市井后,便又还怡怡然红尘一俗人而已,但仍会时不时地想起风雪中兀自傲立的芦芽山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人这一辈子,也不过是缘聚缘散,求个随喜随心。2024年,已临花甲的我,心空中常常有往事随风,如芦芽飞雪,不期而遇。让我欣喜让我感动的是,我所在的融媒体中心的新时代媒体人,一年四季,拍芦芽山的春夏秋冬;抖音短视频里,中外游人可尽览芦芽风光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芦芽秋色、芦芽雪景在CCTV(1、13)和中国主流网站新华、腾讯以及“学习强国”上频频亮相,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激发着人们对华北这一桃花源般的休闲康养圣地的憧憬和向往。
这样,壮美芦芽山的雄奇险秀,一次次在旅游的践行中得到验证;而风雪中的芦芽山,同样也让远来的客人体悟到柔美之外的狂放粗犷,使越野的车队深入雪域奇境的极限时空后感叹“芦芽山里道,越野乐其中;北域名牌聚,车轮滚滚行。”如此一拍,拍来了芦芽风光无限好;这样拍下去,待等到冰雪运动铺展芦芽山,荷叶坪上建起飞机场时,凡是来访芦芽山,上过雪山,下过冰洞,走进过林间仙境的人,心中就会充盈“诗和远方”,如果他们乐意,一定都是“神奇宁武,诗意山水”合格的形象大使和最美的志愿者。
《回家过年》的短视频中,学子们对雪乡的如倾如慕,她们对这片古老土地上扑鼻而来的年味的如痴如醉,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然而,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却是:
回家过年,真好!学成归来,最好!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
作者简介
付彦云,男,1965年3月生。中共党员。宁武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播音员。系县作协副主席兼公众号编委会主任,遗山诗社社员。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诗文100多篇。红色读本《红色记忆里的宁武人》(三晋出版社,2020)总撰稿,获2020年度忻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荣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奖章。
编委会主任:付彦云
编委会副主任:刘二龙 刘强
本期审核:杜鹃
联系我们:NW20192020(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