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乡新貌迭台寺
刘强
迭台寺乡位于宁武县东南,东与原平市长梁沟镇接壤,南与怀道乡、东马坊乡交界,西与东寨镇相连,北与余庄乡相通,距县城25公里。全乡面积178平方公里,共15个行政村,目前,户籍人口2933户7059人,常住人口1159户2227人。
全乡交通较为方便,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忻汾旅游公路(忻州-汾河源头)穿境而过,过境长度21公里,且是“分怀”(分水岭-怀道)、“隔辉”(隔河-辉顺沟)公路的中心。
演变经历
据当地人讲述,迭台寺乡因乡政府驻地原有三座寺院坐落坡上,高低重叠,故此得名。事实上,在整个忻州市,以佛教、道教名词或寺观庵社命名的地方很多。
迭台寺乡最近一次的演变,是在2021年3月,将原来的圪廖乡撤销,与迭台寺乡合并而来。此前,1949年,迭台寺乡境域属宁武县第四区;1953年6月,成立迭台寺乡人民政府;1956年3月,改设西岭和迭台寺两个乡政府;1958年7月,合并成立迭台寺乡,9月改为迭台寺人民公社;1984年11月,更名为迭台寺乡人民政府,驻地迭台寺村。
自然地理
迭台寺乡地处云中山脉和管涔山脉之间,主要山脉有刘家毛山、沙峁岩、照山岩、大山岩、大梁山、牛槽峁、驼岩梁等山,平均海拔1800米。洪河的两条支流分别从石庄、迭台寺注入洪河,有50多条季节性小河流。无霜期在120天左右,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6℃以上。该乡村庄分布零散,东西狭长,气候差异较大,北面的麻黄沟村和中间的西岭村、马圈湾村相差一个节令。
马圈湾村
煤炭资源
迭台寺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煤炭储量2800万吨,大部分村庄出露岩层为侏罗纪天池河组和大同组,含厚层紫红色石英砂岩,当地叫紫罗岩,是农业和工业建筑较好的地基材料。其次,大同组出露于石洞沟、滩泥沟、唐家山、西岭、伙家村、长梁上、忻州峪等地带。大同组顶部含2#可采煤层,厚度平均1.3米左右,局部为0.5-1.7米,不易开采,日产2.88吨左右。据企查查显示,宁武县迭台寺乡忻州峪村煤矿于2001年9月20日成立,目前处于存续状态。
传统产业
迭台寺乡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境内地势高峻,沟谷纵横,土地资源丰富,多系沟坡地,属半坡半山黄土丘陵农牧区。现有耕地6.57万亩,基本农田6.04万亩。这里的粮油作物以土豆、莜麦、胡麻、豆类为大宗,但在早期,却由于作物粗糙,导致广种薄收,亩产不过百斤关;后来,通过农业技术应用、创新、推广,有效激发了农业生产新活力,2024年,粮食年产量约570万斤。
青贮玉米种植项目基地
也许,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发展林业,首先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荒山荒坡,而迭台寺乡荒山荒坡占全乡总面积的52%,发展林业恰如其分。起初,这里的部分村庄有沟渠里自然生长的杨树林,但大部分山坡树木稀少,植被覆盖也很稀少。而在部分串杨林和灌木林中,还有党参、黄芪、秦艽、猪苓、大黄、蒲公英、车前子等野生中药材;主要树种为落叶松、云杉、白桦、杨树;主要灌木有醋溜溜、柠条、马茹茹、野玫瑰、山榆叶、山桃、山杏等。经过多年零星植树、种草,目前,已有林地9.17万亩、草坡8.78万亩。
同时,迭台寺乡的养殖业也较为发达,目前,牛存栏约0.5万头,羊存栏约1.2万只。在各方努力下,2024年,15个行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56.35万元,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新兴项目
2024年,迭台寺乡依托本地作为传统养殖大乡的优势,建设4个牛羊养殖项目,在马圈湾村实施青储饲料加工项目,流转马圈湾、西岭、伙家村、忻州峪、西沟、滩泥沟等村5000余亩耕地,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带动附近农户增收;对西岭村和马圈湾村各有百村百场生猪养殖扶贫资产及时制定盘活方案,引进能人大户,给予政策支持。
宁武县锦源养殖有限公司
黄岭村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持续打造带有地方特色的“黄岭山茶”。一方面把新采摘的毛建草经过筛土、清洗、烘干、摇青、揉捻等工序,在包装车间经过袋装、挤压、打包等工序,最终形成可对外销售的高端茶产品;另一方面完成了50㎡发酵室改扩建及完善更衣室等配套设施,购置了成型机、分拣机、纸杯机等机器,持续巩固产业发展成果。
黄岭山茶
文物古迹
迭台寺乡文化底蕴深厚,文物保护古迹繁多,按照《宁武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辖区内县保级历史文物包括圪廖村村街、岭堰山神庙、圪廖供销社旧址、秦家大院、郝家宅院、口子村遗址、郝氏家族墓地、大阳坡拦洪坝、圪廖堡址、西沟蓄水池、八一机井、滩泥沟石碾、忻州峪石碾、乱柴沟石碾、乱柴沟石桥、西沟水井、迭台寺关帝庙,迭台寺石桥、余家沟庙、龙王庙遗址、胡家沟戏台遗址、胡家沟庙遗址、尹家宅院、金山梁墓群、杨家梁墓群、迭台寺王氏家族墓地、西岭尹氏家族墓地、老坟口王氏家族墓地、迭台寺供销社旧址、迭台寺农业银行旧址、龙凤舞台、迭台寺王家大院、石庄马王庙、胜天桥、东土窑村接崖楼、宁四区区公所旧址、石洞沟民居等37处;市保级历史文物包括侯家民居1处。
其中侯家民居位于迭台寺乡西沟村中,规模宏大,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据县文物馆考证,侯家民居建于清代。该建筑依沟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780平方米,共有房屋212间。
侯家大院
还有忻州峪石碾位于迭台寺乡忻州峪村,经考证为明代遗物。现存石碾碾盘为石质,圆形,径1.85米;碾轱辘石质,圆柱体,长0.6米,径0.45米;碾芯为铁质,高0.3米;碾子高1米。碾盘、碾钴辘、碾芯都保存基本完整。在偏僻落后的农村,石碾是村民碾米的工具。
忻州峪石碾
由此可见,迭台寺乡是一片被历史偏爱的土地,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和满满的诚意。无论是谁,只要来这里随便走走,总能发现一个个文物古迹。它们经历了无数风雨,却依旧低调地存在,像是时间流逝的见证者,也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今天,就让你我一同走进这里、走近这里,去感受它们独特的魅力,开启一场与时空的对话之旅吧!
作者简介
刘强,山西宁武人,90后,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系宁武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临汾分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忻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忻州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宁武县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宁武县芦芽文学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曾从事新闻工作8年,现供职于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爱好歌词、诗歌、散文创作,各类作品总计50万字。著有歌词集《春华秋实》,现代诗集《微醺的月光》。
编委会主任:付彦云
编委会副主任:刘二龙 刘强
本期审核:田磊
联系我们:NW20192020(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