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守候一座城/杜鹃

文摘   2025-01-22 08:37   山西  


守候一座城

杜鹃


行走关城,重拾文字,半生蹉跎,无问东西。

此16字足以概括我在宁武30年之人生履痕,隐幽心迹。

——宁武城是斜城,正气穿街浩荡,间或啁哳歪曲,构成了她的百态世情、市井画图。

每每行走于大街,遇见的相互打声招呼:“你上呀?我下呀!”“那你下哇,我上呀!”一上一下,取代了别处的“东西南北”。

这怪怨不得这座城,何以斜生自己的座标——是那条最终去往了朔州、大同、河北、天津的恢河替她做了主,以护城河的姿态,把她逼在了华盖山前,水口门一侧。而那条始发于分水岭,经20公里或明或暗的短程流到了宁武城的恢河,我们也不能治她的原罪。两山夹一川,想不斜势淌过关城脚下定是不可能的。

恢河与汾河是宁武分水岭一母同胞的孪生姐妹,在宁武境内待字闺中,终是都嫁得了名门大河——海河水系的桑干河与滔滔东逝水的黄河水系。低调不是罪过,原生如此,小事一桩,奔腾之势,都留给了出宁武境之后的大河。

不管怎样,恢河的出走,给宁武人民留下了一套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宁武关+长城+边塞文化。

古汾河浩浩汤汤,运木行舟,御敌拼杀,用历史的光影刻录下了沿河两岸屯营堡寨上下行宫等军事遗迹,更成就了一座宁化军口的宋时风华;

古恢河雪野冰床,十骑并进,九牛锁关,汇聚了宋辽之争明清商贾晋北要塞的风云变幻,更涌动出了这座宁武关塞的大明威武。

斜城有斜城的风云际会,英才雅集。譬如我们作家协会的70多名会员,从随笔、小诗的小情小调写到了山河、世事的霸气侧漏,每一名会员都不想辜负这个旅游大县、这座历史名城赋予自己的灵气、浩气,在文旅兴县、文化强县的振兴大道上,秀笔摇曳,认真书写着自己对一座山、一座城、一座关的热爱之情怀。

河流的故事,随斗转星移四季物候的变化起伏跌宕。酷暑微凉渲染全域旅游的生态交响乐章;

萧瑟秋风,翻涌“中国高原莜麦之乡”的金色麦浪;

水关军口,河殇往事,合流成边关军镇肃杀过的冬天;

历史的风声,在文艺的春天变了节奏,飞渡关山如诗如乐……

行走于斜城,无问东西。人生如城,暗藏玄机,何须问东西。走着走着就顺了,做着做着就收了。

——无问东西的默然踏实,找不着北的矢志不渝,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内心欢愉。


守候一座城,接受她犄角斜坡,允许她愚忠守旧,宽谅她大快朵颐,等待她月白风清,欢呼她凤鸣九天……

守候一个人,如是。

作者简介

杜鹃,籍贯定襄,宁武县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宁武县作家协会主席。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长城学会、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忻州市长城学会理事,忻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著有诗集《涟漪之湄》《稗子在歌唱》,散文集《烟火》《关山飞渡》;参与过多部文旅书的主创和执行主编。另系“忻州市长城研究保护十大杰出人物”“忻州市十大长城卫士”,曾获第四届(乌兰察布)、第五届(忻州)中国长城论坛三等奖,大同市长城诗歌征文大赛三等奖。

编委会主任:付彦云

编委会副主任:刘二龙 刘强

本期审核:杜鹃

联系我们:NW20192020(微信)


宁武作家
种一粒作家的种子在梦里,种一份作家的情结在心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