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养生文化,希望用传统的养生理念结合现代的生活方式,来践行老祖宗的养生智慧。中医讲求“天人合一”,倡导“因时制宜”,顺应时间的变化来进行养生。顺时而养·时辰养生,以“时间”这一易被接受与感知,读懂一日时辰,读懂中国人的一天,来了解养生可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吧。“养生固本 健康人生”的健康养生理念,根植于中华数千年优秀的养生文化。其实养生并不复杂,其根本在于“三调养,四合理”。三调养,指扶正气、平阴阳、调脏腑,是认识及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是指导养生的具体的中医理论体系;四合理,指饮食、起居、运动和情志的合理,是依托中华优秀养生文化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是生活习惯,是健康的基础。一个是日常行为,一个是中医的食疗、药疗以及保健品调养的具体指导,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加分,可以取得“1+1>2”的养生效果。而顺时而养,融汇了中西方养生观念,是健康养生理念的践行原则。顺时而养,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智慧。中医讲求“天人合一”,倡导“因时制宜”,顺应时间的变化来进行养生。顺时而养,也就是让我们的生活规律与自然界天地日月的变化同步,顺应自然阴阳、昼夜的消长,四季的更替,再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生活习性,建立一套规律的养生方法和生活习惯。这样,生命活动规律和自然界能量的消长能够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自身拥有足够的能量、维持良好的健康水平。《黄帝内经》记载:人生于地,悬命于天。人与天地向参也,与日月向应也。大自然当中的动植物都是根据四时变化来繁衍生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并遵循着昼夜的规律。人也属于万物生灵的一种,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样也要顺应天时。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风寒暑湿燥火,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身心。调养身体也要顺应自然变化,顺应天时。同时,顺时而养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美国三位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由于“发现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颁2017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研究解释了动物和人体有24小时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生物拥有内部时钟帮助其调节生理活动以适应昼夜变化。如果人们不按生物时钟作息、生活和工作,工作效率会降低,而且还会患病。由此可见,顺时而养,在中医传统养生和现代医学中都有着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压力、移动终端的普及等等,让很多人的作息违背了天时,因而出现一系列的亚健康问题。一个人逆着天时作息,好比一辆逆流而上的船必须加大马力,会消耗更多的精气神,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早衰。践行顺时而养,有利于提升我们生活和生命的质量。顺时而养就是以“时间”为切口,告诉我们:“养生可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顺时而养,简单来说就是遵循三个“一”:一天的时辰,一年的时节,一生的时段。
时间,正是自然规律的高度凝练。中国古人有大智慧,仰观天象,俯察万类,通过对宇宙自然的观测,将其变化规律凝结到一个独具特色的时间轴里:“刻→辰→日→候→气→时(季)→年”。这是顺时养生的标尺,也是最高级的养生导师。一日之中,日升月落,时辰流转;一年之中,春来秋往,四季轮回;一生之中,生长壮老已,有始有终。《黄帝内经》提出“女七男八”的生命规律,即女子以七年为一个周期、男子以八年为一个周期,背后也是时间,一生的时间。中医讲求“因时制宜”,在这些不同的时间维度上,不同的时间阶段和节点,对应不同的养生方式,就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顺时而养即顺应生命的周期,遵循时辰、季节、生命周期变化,将四合理+三调养践行在每一天、每一年、把“顺时而养”变成生活方式,让接下来的一生都达到更年轻、更健康的好状态、顺应自然,长寿安康。养生其实很简单。感知自然,觉知自我,把握当下的每一刻,做时间的生活家,享受生命绵绵意蕴的美好。那我们该如何遵循一天时辰的周期变化,做时间的生活家呢?每个人体内都藏着一部无形的生物钟,它遵循正常的生理节律运行不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千年来,在中华养生智慧里,老祖宗们记录了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了解了寒来暑往和太阳的关系、也掌握了随着太阳的运动规律调节自身作息的法则。一天之内,什么时间该做什么,都有定数。日升日落,昼夜更替,会影响人体的阴阳变化,因此要顺应昼夜节律而养。古人将一天 24 小时分成 12 个时辰,对应人体十二条经络,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都有起居调养的宜忌。我们倡导遵循十二时辰的规律养生,顺应一天的时间变换来规划起居、饮食、生活和工作,与自然相应和,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如:卯时顺时早起,辰时早餐吃好,申时喝茶疏泻等等。接下来我们详细看看如何遵循时辰规律来养生。卯时就是日出之时,指 5-7 时,阳气初升,随着太阳的升起,阳气浮出地表,万物生机勃勃。人体阳气也在此时开始升发。应迎着晨光醒来,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气血通畅了,体内阳气才得以充分升发,使我们的一天充满朝气。卯时大肠经当令,最重要的是“开天门,开地户”,是“黄金排便时间”。《黄帝内经》有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维护肠道健康,有利于大肠排毒,传导糟粕物质到体外去。错过这个最佳时机,大肠经“下班”,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排出糟粕的功能了。起床后,喝一杯温水(30~60 摄氏度),能润肠通便。也可以来上一杯卯时茶,温养肠胃。陈皮理气调中,普洱性微温平和,可化积滞。肺与大肠相表里,喝茶啜饮之时,吐故纳新,肺气充足,也会促进大肠的蠕动,助力大肠把存在体内一天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卯时茶,是一种顺时轻调养的生活方式。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生活作息顺应自然规律,调节身心健康,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辰时指 7-9 时,古人称“辰时”为“食时”,也就是吃早饭的时间,此时胃经当令,胃的阳气到达顶峰,胃的消化功能最旺盛,易于吸收水谷精微等物质。胃司受纳,为五谷之府,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在这个时候吃一顿早餐,身心会得到极大满足。也有助于下个时段也就是巳时脾经当令,脾运化水谷精微。脾胃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提供必要的能量来源。很多脾胃不和的问题,都是不吃早餐引起的。而如果我们本身已经有肠胃的问题,那就更应该注意每天早上卯时到辰时的养生,相信经过慢慢调养,就会得到改善。同时,早餐要吃好。不同颜色的食物,蕴含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不同。中医认为,五色养五脏,红色养心,青色养肝,黄色养脾,白色养肺,黑色养肾。为了身体的均衡发展,建议大家在日常有意识地摄入不同颜色的食材。午时,指 11-13 时,又称日中、日正、中午,也就是一天中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即将产生的时间,《黄帝内经》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磨。”阴阳交替转换的时候也是养生的关键,此时应该安静的休息一会,让身体自我调整,协调脏腑,恢复元气。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吃顿美美的午餐,再睡个午觉,蓄能养神。午睡,可以促进阴阳消长和气机的转换,使上午耗散的阳气得以培补。午时也是心经“值班”的时段。心藏神,主血脉,主神明,心与思维活动最为密切,此时心气最旺,是养心的最佳时机。午睡,有助于安定心绪,休息 20 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 1 小时。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静坐养心,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同样,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晚 11 时至凌晨 1 时)和午时(中午 11 时至下午 13 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因此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申时:15-17 时,又称哺时。从下午到晚上,天地间阳气渐收,人也要慢慢让自己收敛下来。此时,小肠已经把水谷精微输送至全身各处,膀胱化气行水,排泄水液,被誉为“净府、水府”、“津液之府、州都之官”,主管蒸化水津,贮尿排尿,就像是“废水池”和 “下水管道”,多喝水,有助于将体内的垃圾废物从下水管道冲出体外,下水管道畅通无阻,人体新陈代谢也会更畅通,卸除一天身体的负担。膀胱与肾相表里,主一身水气之通调,不注重肾与膀胱的保养,水分不足或者过剩就会出现尿频,尿急,尿潴留等,又因为“肾主骨,肝主筋”,肾水滋润肝木,水少则木枯,水枯则筋病,因此身体的筋骨问题也与膀胱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午 3:00-5:00 的申时,膀胱经当令,可以喝一杯申时茶,帮助自己更好地排泄,卸除掉一天身体的负担。陈皮理气调中,普洱性微温平和,陈皮普洱茶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非常适合做“申时茶”饮用。申时茶还有更具仪式感的喝法。喝茶人“正襟危坐”,采用腹式呼吸法,在 40 分钟左右喝上 7 杯茶。通过喝茶和冥想,微微发汗,帮助疏泄,并感受身体的变化,能更好地察觉身体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调养。这种习惯也有助于减轻白天持续工作的压力,缓冲身体的疲劳,在这个时段饮茶和适量吃一些茶点,也能改善人体状态,让精力充沛的状态保持到黄昏,也不会因为过于饥饿而晚餐过量。好处数不胜数。
亥时,也就是每晚 21:00-23:00 点,也叫作“人定”,是一天十二时辰中最后一个时辰,属于三焦经当令。
《黄帝内经》认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意思就是上焦宣化蒸腾,像是雾一样弥漫灌溉全身,中焦腐熟运化水谷,如沤渍食物一样使之吸收利用,下焦作用是清浊,排出糟粕,像是沟渠排水一样。
三焦通百脉,负责全身的气血循环。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就应该要进入入睡程序,例如静心、阅读、拉伸、热水泡脚等,让气血回收,养护心神。“阴气盛则寐,阳气盛则寤”,尤其是睡眠质量不好或者失眠的人,睡前泡脚,也可促进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有助于睡眠。然后在11 点前入睡,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入睡,就会错过子时熟睡的时机。
生命是一天天汇合而成的,除了遵循一天的时辰规律来养生外,养生也要从每天的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四个方面做起,做好一天的四合理。
饮食方面
合理搭配一日三餐。不在贵贱而在品种上,五色养五脏,有意识地摄入不同颜色的食材,品种多则既保证营养均衡又不会营养过剩。
三餐要定时。7:00-9:00 辰时吃早餐,11:00-13:00 午时吃午餐,17:00-19:00 酉时吃晚餐。要有充足的进餐时间,不能狼吞虎咽。
三餐要适量。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每餐多菜少肉七分饱。
适时适量喝水。5:00-7:00 卯时、15:00-17:00 申时适宜喝水;
17:00-19:00 酉时不宜大量喝水,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起居方面
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尽量保证 20 分钟的午休,23:00 前睡觉,5:00-7:00 卯时起床。
起居作息习惯要规律。现代人工作日常常睡眠不足,一到周末就睡到十一二点,甚至是下午,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一星期以来的睡眠不足给补上,但这是不利于养生的错误做法,要尽量避免。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眠的环境、用具、姿势等也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的好坏,培养合适的睡眠姿势,选用软硬适中、适合自己的或是带保健作用的枕头、床垫等,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等都能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运动方面
运动要适量。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方式,不要过急、过量。
建议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轻运动”,选择有氧运动。如每天行走一万步、做做养生操、跳交谊舞、练瑜珈、太极拳等。
运动要适时。早上 5:00-7:00 卯时和下午 15:00-17:00 申时适宜运动。晚上不适合剧烈运动,适合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饭后散步、跳广场舞、练瑜伽,做这类运动的目的是放松肌肉,卸下一天脑力或体力的重压,帮助入睡。
运动贵在坚持。每周 3~4 次、每次 20~30 分钟的规律运动,远比偶尔一次的大量运动来得有效。
情志方面
晨起静心,午时养心。养生先养心,调其心志。11:00-13:00午时,要趁心经当令,安静休息一会儿,哪怕没有条件午睡,也要静坐养心。
申时茶修冥想,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19:00-21:00 戌时心包经当令,此时宜保持心情舒畅,可看书、听音乐、阅读等,以缓解一天的疲劳和压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中医讲求天人相应,注重人与社会、人际之间的和谐共生。逆着天时作息,在一个现代快节奏的社会里,不仅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亚健康、早衰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还会影响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协作。
顺时而养,利用一天之中人体奇妙的生物钟,合理安排每一天,利用节律减轻身体的压力,提高学习或者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质量,降低健康风险和隐患,让自己处于“天人合一”的健康状态,从而更好的驾驭自己的身体,掌控自己的生活。
时间是最高级的养生导师,顺时而养,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知常达变,活得淡定从容,身心自在。中华养生文化,就是时间的智慧。愿大家都能通过顺时而养,收获更健康、更快乐的幸福人生。
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