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貌美,周围的人一直捧着、惯着,只觉得是天经地义,从不珍惜,更不感恩,直到别人的爱不再给,还抱怨错在别人,各种情绪病就会找上身

文摘   2025-01-28 14:06   山东  

好友麦麦说:我的老父亲2024年的最后一天,庆祝了他九十五周岁的生日。

他老人家花了两千八百元,请姐姐和我两家人吃饭庆祝。

我父亲依赖性很强,他很愿意在两个女儿家轮流养老。

但是,我姐夫对我父母一直是避鬼神而远之。

他的宗旨是 :你们别来麻烦我,我也不去麻烦你们。

可人是群体生物,他这种生活态度,导致他得了十年的抑郁症, 抑郁症又诱发了癌症 。

最后,花了一百多万,中医西医的治疗方法尝了个遍,受了很多罪。

这几年,身体算大致恢复了。

我两个外甥身体也不太好。

从2023年春节开始,姐夫不得不接受,我老父亲开始在他家养老的方式。

只是不知道能够持续多久。

反正我家的大门,一直是为我父亲开放的。

他老人家来去自由。

我的母亲和姐姐,都生得健康、聪明、漂亮。

人生拿了一手好牌 。

可惜她们中晚年,都过得不开心。

从前,我对这事百思不得其解。

最近这几年,慢慢悟出了一点道理。

健康聪明美丽的孩子,在家庭中,一直得到父母和长辈的喜爱。

上学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爱护和赞扬。

风华正茂时,来自异性的爱慕和讨好,更是家常便饭。

小时候,家里的老人常常这样教训孩子:“三岁到八十,你以为你还小吗?”

意思是,从三岁和八十岁,都是大人。

作为大人,就要懂得做一个大人的道理。

从前,读书人的基本功是四书五经。

开篇就是《大学》,教人如何做一个大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中的第一章。

这短短的十六个字,阐明了作为一个大人的三大纲领: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人在幼小的时候,父母和长辈亲自己,到了长大有能力后,儿女就要亲和善待父母和亲友。

这就是在亲民。

跟亲友相处发生冲突和矛盾时,成熟的人会反求自身,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就是明明德。

人活一世,修行一世。修行很辛苦。

漂亮的人,年轻貌美,周围的人总是捧着她们。

她们很少会反省自己的不足。

到了美貌消失,德行没有修到,就会很失望,以至于焦虑不安。

时间长了,各种情绪病就都会回来找她们。

我母亲年轻貌美,聪明美丽健康、多才多艺,可以说拿了一手好牌。

可惜她不懂感恩,总是不满足,就好像一棵树,一个劲儿往上生长,不往下归根。

以至于人到中年,后劲不足,酿成悲剧。 

我母亲已经离世二十多年。

她去世时,我生小女儿才几个月。

为此,我失眠了整整一年。

每晚一闭上眼,往事一幕幕就如电影般不停在脑海中播放,身体也虚弱到极点。

第二年,我就果断辞职,回家做全职母亲,拜师练太极拳,学习四书五经。

否则,我也会变成鬼混好久了。

很多时候,当我们的身体有病痛时, 并不仅仅是身体病了,而是我们的思想病了,情绪病了,对世界的认知病了。

这个时候,我们一方面可以试着疏通身体的经络,另一方面,有时间就要学习四书五经,以及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这里面就可以吸取到生命的能源。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人只要不修心,不把坏习性去掉,就会活得很痛苦,甚至早早就会被疾病找上身。

麦麦的分享,带给我很多感触。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人,永远只能占便宜,却不愿付出?

不管别人对他多好,他都觉得理所应当,丝毫不珍惜、不感恩?

为什么有些人,永远曲解别人的善意,总把人往坏处想,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敌人?

明明活在蜜罐里,却就是觉得所有人都不爱自己?

为什么有些人永远都口是心非、谎话连篇,最后终于把那些爱自己的人都变成了路人?

心中只有别人的坏,却丝毫不肯记别人的好和恩?

根源就是:他们从来都不修心,不看别人的好,感别人的恩。

相反,还总是鸡蛋里挑骨头,时时都拿着放大镜找别人的毛病,挑别人的不是。

当别人终于失望透顶,不再付出之后,他们的心理落差就会更大,进而就钻进了牛角尖,觉得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辜负了自己。

他们永远都在向别人索取爱,得到了还不珍惜、不感恩。

相反,还在永远找别人的毛病,看别人的问题。

所以,他们内心里永远都是不满、痛苦、内耗和委屈。

这些负面情绪,可以发泄到别人身上时,还能汲取别人的能量,来补给自己。

当所有人都远离之后,那些负面情绪都只能转向自身,内耗自己。

当能量被自己内耗完之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表现在情绪上,反应在躯体上。

这就是情绪躯体化,每天都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

这些人,从来不知道,自己就可以好好爱自己,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必须担负的责任。

当有那么一天,他对一切都失望透顶,觉得现实世界再无可恋,就可能会选择自我了断。

现实生活中,对于任何人来说,在没有生理性疾病的前提下,如果总是觉得做事情没精神、不舒服,大多都是因为情绪的原因。

情绪其实极其消耗体力和精神,总觉得“丧气”就是其中耗能较重的一种。

如果一睁眼,想的不是如何把自己过挺拔、把今天过充实,而是为过去懊悔、为未来焦虑。

这种“丧”情绪一冲脑,就会先耗掉今日身体电量的百分之八十,剩下的那点能量也就只够躺平用。

虚度一日后,又因自责而被情绪加倍折磨。

如此日复一日,自己就耗光了自己的时间和体能。

对商人来说,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其实,对所有人都是这样。

和气,才能平心静气,才能有能量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才能让自己心平气和、喜事连连。

实际上,人活在世,每天能正常健康地生活,都是因为周围很多人在默默地给予支持、关爱和帮助。

如果我们感受到这些,并且还很珍惜很感恩,就是知福惜福,就会拥有更多的幸福。

如果我们养成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多感恩的习惯,人的磁场和能量就会越来越正。

基本上就会想什么来什么,梦什么有什么。

慢慢地,我们就会养成人间小福星体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如灿烂的太阳,既能温暖自己,也能照耀别人。

种下美好
分享生活中的美好体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