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晚饭后,我们夫妻和儿子儿媳做了深入而热烈的交谈。
一开始,气氛非常融洽。
儿子儿媳相处非常和谐,极其恩爱,彼此都非常满意。
这个时候,我忽然想到了以前催促儿子找对象时,被儿子摔手机表达抗议的事。
于是,我就对儿子说:那一次,我真是很委屈,我觉得你还欠我一个道歉。
儿子说:那个时候,我是真不想找对象,是你一再地催促我,我觉得你非常不尊重我,我自己并没有错。
我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做父母的是最真心实意对孩子好的人,可是却总是被误解。
儿媳说:父母催促孩子找对象,应该是有一半的心理是为孩子好,另一半的心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我说:明明说得比较客观。确实,孩子总是不找对象,走亲戚被人问起时,就会觉得很没面子,进而就会很焦虑。
之后,我说起了领导去北京帮女儿买房子,晚上被女儿要求去宾馆住的事。
我本来认为:这完全是女儿的错,是女儿对父母一点也不体谅。
儿子说:我非常理解你们领导女儿的做法,年轻人都喜欢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他们对父母好的方式,就是让父母去住宾馆。
我说:如果是我,晚上被女儿要求去住宾馆,心里一定会很难过。因为作为父母,对孩子总是看不够,总想和孩子多说说话,就是觉得挤在一起,才亲密。
儿子说:那只是父母一厢情愿的想法,孩子那个时候可能正受着工作压力的困扰,心情正好很差,根本就不愿意和父母交谈呢。
我说:你这样一个视角,我真没想到。可能是我已经把自己代入到做妈妈的角色中,我只是体谅到了妈妈的辛苦,却没有占到孩子的位置上,去体谅孩子有什么感受。
儿子说:我平时与你相处,就能感觉到你对我有很高的期待。你希望我能早点结婚,希望我能比别人优秀,实际上,做人能做到比较好,就不错了。
我说:你说得对,我确实对你有期待,我还希望你对我能好一点。
这个时候,儿子忽然走了过来,把我紧紧地拥在了怀里,看着我的眼睛说:妈妈,我以后一定会对你好。
那一刻,我忽然就流泪了。
这样的时刻,我已经期待很久很久了。
我深深地感觉到:我和儿子之间,正在发生深深的爱的链接。
我眼里流着泪,心里却充满了幸福。
并再次对儿子说:我就是希望你对我好一点。有时候,我抱怨你,就是希望你能对我好一点。
儿子说:我一定会对你好的。你以前之所以说不出这样的话,是因为说希望孩子对自己好,就感觉是把自己放在了低位,人们都不愿意把自己放在低位。
之后,我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说: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实际上,父母与孩子相处,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高位。
父母常常会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应该怎么做才对,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就会觉得是孩子错了,甚至还会要求孩子道歉。
这又何尝不是父母的傲慢和强势呢?
一直以来, 我都认为:自己非常尊重孩子,懂得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一般情况下,都不去打扰孩子。
自己已经是很成功很合格的妈妈。
但是,这一次,我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也是一个很傲慢的妈妈。
然后,我还想起了,十几年前,在大侄女结婚前夕,我也要求过侄女婿对侄女进行道歉。
原因是,有一次侄女和对象吵架时,手机正好拨到我的电话上。
当时,他们正在吵架,侄女婿态度非常粗暴。
我想当然地认为:侄女婿做得不对,同时,也希望侄女婿一辈子都能对侄女好。
但是,侄女婿也是不道歉。
儿子说:如果你只说,让他以后对我表姐好,不提让他道歉,他肯定就能高高兴兴地接受了。
对此,我深以为然。
儿子说:所有的男人,都不喜欢道歉。你让他道歉,就是在否定他这个人。这一点,是他根本就无法接受的。
或许,这就是男人和女人,因为性别上的差异,而导致的思维差异。
男人普遍都理性,是单线思维。
女人普遍都感性,是直觉思维。
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非要去较真,彼此都会不愉快。
很多人家庭不和、身体不好,都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都来自于对别人的期待没有得到满足,进而生出的抱怨和纠缠。
能够不被对方的观点所困扰,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然后,还能看到对方的好,感恩对方的好,内心才能产生力量,感到温暖。
想通了这些,我非常感谢儿子儿媳春节回家。
然后,我们一家人能够敞开心扉、坦诚交流。
通过观点的激烈碰撞,我们都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更好地理解了对方的思维逻辑。
现实生活中,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对自己好一点,希望所有人都能对自己好一点。
但是,当内心脆弱时,就会通过抱怨的方式,进行反向表达。
只有自己内心足够强大时,才会敢于正向表达自己的需求。
从这一点来说,每个人想要有好的人际关系,都必须先从强大自己的内心着手。
只有敢于敞开心扉,坦诚交流,把内心真实想法,勇敢地表达出来,才能通过彼此观点的碰撞,更好地认清自己和别人。
当我们能够理解包容他人,既愿意照顾好自己,还愿意满足对方的需求,才会有良性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