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讨厌,不是弱点;希望被人喜欢,才是弱点。任何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关系,都在于彼此很少去强求,很少去攻击,以及很多的接纳和允许

文摘   2025-02-02 10:06   山东  

好友丽丽说:每次回娘家,用我爱人和女儿的话说,就像个小型搬家,各种东西,买给侄子侄女小孩的,父母的营养品,吃的用的,一应俱全。

父亲在时,总盼望我回去跟他一起吃饭。

我会坐在父亲身边,照顾父亲吃。

我能深深地感觉到,那样的时候,父亲非常满足和开心。

今年初二,我特意下午去看母亲。

母亲在二哥家。

见了母亲面,立马给了她两千元。

刚开始,大哥说各家的情况,气氛很好。

后来,二哥开始指责大哥,没让儿子回家过年,还咒大哥,说将来死了没人给他烧纸。

接着,二哥就说自己的儿子孙子各种好。

二哥这么说,我就感到无名的难过。

身体就开始不舒服,心慌,焦虑,开始难受。

我问大哥,如果没什么事,我就回了。

大哥说可以,我就出来了。

走亲戚,正常是要给回礼的。

二哥却没有任何表示,这就是不尊重我的表现。

复盘我这半辈子的经历,眼睛总会发热,总想流泪。

一直以来,我对娘家所有人,都爱得非常深沉。

如果不是去年生病,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竭尽全力地去满足母亲的所有心愿。

五年前,我就给母亲买智能手机,教她使用,教她玩手机游戏,带她去南方坐飞机旅行。

那时,我大姨夫就说:为什么不带父亲一起去。

我父亲说不想去不愿意去。

现在才明白,父亲是为了不给我增加负担。

如果不是去年生病,娘家人不但一句问候的话都没有,母亲还在我生病期间给我要钱,甚至是辱骂我,我怎么也想不到,这辈子对我伤害最深的竟然是至亲。

复盘我自己的心态,可能还是一直想追求归属感,希望被娘家人喜欢、看见和体谅吧。

好友丽丽的分享,让我突然意识到: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被人讨厌,不是弱点;希望被人喜欢,才是弱点。

正因为总想被人喜欢,才会想要在对方那里找到归属感,做任何事都希望对方满意。

实际上,归属感这种东西每个人都需要。

但归属感通常只和熟悉感有关,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

比如,你习惯了贫穷,对贫穷就会有归属感。

习惯了生病,也会对生病有归属感。

习惯了被轻视,有人尊重自己就浑身难受。

包括男女关系中,总是想拯救烂人,背后的力量都是归属感。

归属感就像命运一样。

一个人只要理解了归属感,就会慢慢超越归属感。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最终的归属感,都只能是自己。

懂得为自己而活,把自己活舒服、活明白了,就是把自己当成了自己的王,就是最好的活法。

这个时候,别人无论对你好坏,认不认可你,体不体谅你,都不会影响你的情绪。

因为你非常清楚,别人眼里的你,实际上代表不了真实的你的万分之一,相反,那只是一览无余的他自己。

活到这个境界,就不会在意谁觉得你好、谁觉得你不好。

因为别人口中你的好坏,只是他自己内在心态的外在显化,并不代表你真的做对了或者做错了。

一个人喜不喜欢你,只取决于他自己的认知以及他的五脏六腑的运化情况。

并不代表我们这个人是好还是坏。

唯有我们把自己的日子过舒服了,多接纳包容他人,多说善言善语,多做利人利己的事,才是真正让我们拥有好运和福气的生活方式。

这个世界上,任何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关系,都不在于其中一方强烈的爱或大量的付出,而在于彼此都能很少去强求,很少去攻击,以及很多的接纳和允许。

低层次的家庭里,人的脑子里装的大部分都是犟。

在沟通上就会存在双重障碍,常常因为一句话就闹翻天。

他们无法心平气和的交流,除了讽刺就是挖苦,因为他们太清楚彼此的软肋和痛点,语言尖酸刻薄。

被攻击的一方,就会长期纠结内耗,行动迟缓,自我攻击,退缩被动,慢慢地就会心有恐惧,进而怀疑他人和世界。

一个人被害者情结严重,经常和身边的各种人起冲突,就会反复体验受伤感。

总是隐忍讨好,靠取悦别人生存,习惯做老好人,道德感清白感严重,就无法释放生命力。

反之,骄傲自大,炫耀浮夸自己的优势,比如外貌或者财富,藐视他人情感,极端自利,就会吸引各种退缩的小我。

小富即安,追求安稳,凡事要稳定,就不愿意接受各种生命的变化。

拥有一定的成就,拥有比较稳定的阳性能量或者阴性能量,但是缺乏生命的弹性和慧心,就无法得到生命的喜悦和大自在。

只有接受变化,持续精进,才会慧心初起,逐步进化自己的生命,持续连接更高能量场。

只有拥有较大意识的清明和清醒,大部分时刻活在觉知里面,才能善于创造生命的精彩和丰盛。

种下美好
分享生活中的美好体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