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丽丽说,我八十岁的母亲和儿子儿媳一起住,天天生气闹矛盾。
后来,母亲就非要住在我家里。
母亲来了后,事事都要做主,只要稍不顺从,就摆个臭脸撂难听话。
不管怎么对她好,她就是不满意。
丽丽现在都被气得心脏出了问题。
丽丽从小到大,都不知道母爱是什么意思;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什么意思。
现在母亲老了,又想着事事依靠她,甚至还想做太上皇,让所有人都捧着她、跪着她、求着她、伺候着她。
丽丽说:“我觉得母亲这一辈子,活到八十岁,都没和儿女们发生过深度爱的链接,她不仅从来都不知道如何爱别人,更不会感受别人对她的爱,所以,她才会一辈子都没高兴过。”
丽丽这句话,忽然就把我心中的疑惑全部解开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老一辈的父母,他们对儿女的好,常常都是单方向自以为是的好。
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尊重过孩子,更不懂得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实际上,一个从来不知道如何真正爱自己的人,永远都不会真正地好好爱他人,更不可能和他人产生深度爱的链接。
很多时候,母亲一直都有情绪,代表着需要一直没有被满足。
母亲看似对儿女不满,实际上只是她不会表达内心的所想。
因为她一辈子都没有说过:我想你了,你来看看我,这种提要求的话。
母亲一直都没有很高的配得感,习惯于抱怨或者反问。
这是因为过去那个年代的女性,一生都没有自我,没有边界。
因为她们从小不被当人看,处于不干活都不敢吃饭的地步,所以才不敢提要求。
年龄越大越发现,我们每个人这一辈子最大的功课,并不是好好爱别人,而是要好好爱自己。
只有当我们真正懂了如何善待自己,如何爱自己之后,才会懂了如何爱别人。
只有当我们能够自得其乐,过得很幸福之后,才会用心中溢出的爱去滋养他人。
只有我们活到了这个境界,才会看得到他人的好和爱,才有可能和他人产生深度爱的链接。
老一辈父母,所有的习性都积重难改。
无论儿女做得多好,父母不知足的性格,都不可能对生活感到满足和快乐。
对母亲,我们都必须且只能接纳她全部的一切,无论好还是坏。
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好自己的本分,照顾好父母和家人。
与父母相处,我们一定不要掉进他们的情绪里。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课题,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对方提出不合理的过分要求时,也一定要敢于拒绝。
这个世界上,别人对你怎么做,都是你允许的。
为什么他们不敢对别人这样做呢?
永远不要期待“坏人”良心发现,他们只会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现实生活中,对待喜欢折腾的老人要有三不原则,不聊天不共情不可怜,保证他的基本生活需求就好。
儿女除了有孝心,还要有理性有智慧。
伺候高龄父母的子女也不年轻了,而且身体也经不起折腾,所以一切要量力而行。
爱任何人都不能过度。
过分的去爱父母,孩子,爱人,爱的失去自我,最后只能让自己变得卑微和无底线。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先经营好自己,让自己有向上的能量,才能更好地平衡与亲人之间的关系。
时间有限,气血宝贵,我们要懂得珍惜自己的每一秒生命、每一分情绪。
哪怕是动气,也要给值得的人。
每个人这一生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爱自己。
杨绛先生说:“长大了,就要学会,心平气和地面对各种兵荒马乱,心狠手辣地解决各种刁难。光善良没有用,心软也没有用,哭更没有用,你要强大你自己。”
这话非常正确。
我们不能只有善良,还需要强大自己。
善良可以安心,可以助益我们的生命质量。
但强大的自己才能在外境变化时努力生存着,并继续保持善良。
远离那些喜欢挑剔抱怨的人,是维护自我能量场的最佳方式之一。
我们普通人碰到不对的人,只要开了口,打开了话匣子,能量就会迅速流逝损耗。
有时候两三天都缓不过来。
而我们常常会由于不懂拒绝,本能会说出许多废话,这会极大影响到我们的精神和物质体验。
我们活着是有原因的,我们是要体验生命的喜悦,而不是折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