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年轻人毕业后,先啃3年老,再工作!”复旦教授爆金句,00后不干了

教育   2024-11-11 22:44   新加坡  

“有条件的年轻人毕业后,可以‘啃几年老’!”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的这番言论,让无数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年轻人,炸开了锅。

“我直接笑喷了,这是哪位仙人下凡说的话?”

“教授大人,您确定不是在给富二代支招?”

“我要是有钱,还用你教?”

“身为00后,我必须要纠正你的错误……这是教授该说的话吗?”

当然了,教授说这番话,是有前提条件的,但网友们的神回复,可谓是一针见血。

但细想之下,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艰难抉择。

1、时间成本。

22岁毕业,25岁"啃老",中间这三年干什么去了?

躺平吗?打游戏吗?刷短视频吗?

在人生最富有拼劲和创造力的年龄段,选择暂停,这笔账真的划算吗?

一位HR吐槽:简历上的空白期,解释起来比登天还难,你还直接给应届生上难度啊?

确实,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三年的经验差距,可能就意味着起点的天差地别。

2、机会成本。

很多优质企业的校招,都明确写着“应届毕业生优先”或者只招聘应届生。

错过这个村,可能就真的没这个店了。

更别提一些热门行业,入行门槛一年比一年高,“机会不等人”的道理,在职场里显得格外刺眼。

“我同学毕业就进了某互联网大厂,现在都是小组长了,我要是当初也去试试,没准也可以……”一位“啃老”两年的95后男生,说这话时眼神里满是遗憾。

3、心理成本。

当动态里都在晒工作、晒升职、晒工资……你还躺平在家,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种落差感,不是人人都能扛得住的。

“妈,我想再休息一阵子……”

“你要休息到什么时候?隔壁老张家的孩子都买房了……”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

但话说回来,难道真的就没有折中的办法吗?

有,当然有!

1、有人选择了"双轨并行":朝九晚五上班,晚上和周末追求兴趣。

一位设计师,白天做UI,晚上学习插画,两年后成功转型成为绘本作家。

她说:“工作和梦想不会冲突,重点在于,你肯付出多少努力。”

2、还有人采用“阶段性规划”这种方式:先去找工作,靠着工作慢慢攒钱,攒经验。等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一位程序员工作三年后创业,做了自己喜欢的教育项目。

他说:“先就业,不是认命,而是为梦想积蓄力量。”

3、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资源整合”,即把工作和兴趣结合起来。

一位喜欢摄影的银行职员,利用业余时间接单拍摄,既提升了技术,又有了额外收入。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啃老"与否而在于如何评估自己的能力,把握机遇,找到平衡点。

(1)能力评估要实事求是

你有什么专业技能?

抗风险能力如何?

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怎么样?

……

这些都需要清醒的认知。

(2)机遇把握要精准到位

你所在的行业发展状况如何?

个人具备的优势在何处?

何种时机最为适宜出手?

……

这些情况,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3)平衡之道要因人而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开放性的问答题。

答案能够存在诸多种类,最为重要的,是敢于对自身所做出的选择承担责任。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乔布斯那样,从车库创业到改变世界,但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所以,别老是在“是不是在‘啃老’”这事上纠结,干脆想想:怎么让自己的选择更有价值。

无论是立刻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亦或是短暂“躺平”,重要的是,保持进步的势能,而不是原地踏步。

那些看似轻松的"啃老"岁月,背后往往是父母含辛茹苦地付出。

与其,安于当下之境,不如积极主动地发起攻击,以自身之行动,来证实自己所做之选择乃是正确的。

回头看那段时光,最珍贵的不是有充足的时间,而是那种不甘平凡的心还在跳动。

所以,年轻人,无论你选择何种人生道路,请注意梦想并非是用来“啃”的,而是用来追逐的。

在人生的路途里,你可以暂停,可以迷茫,但不能丢掉前行的勇气。

毕竟,青春最大的奢侈,不是有钱“啃老”,而是有勇气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

以上,共勉!

-end-
推荐阅读
本研倒挂?清华大学研究生开学,新生9926人,网友泪目:学位还值钱吗?
“一晚上被山东大学拒了78次!”保研学子深夜崩溃,网友:总比被“默拒”强
57岁“高考钉子户”梁实第28次高考,仍未过二本线,网友:放过自己吧,唐尚珺都开学了!
这个本科专业学生竟然集体逃离,一个不剩?这所“国字号”大学怎么了?
复旦大学实名通报“保研鸽王”,学生彻底怒了:学校“鸽”我们时,谁管了?
“我们仨,只是玩玩而已!”美女大学生政审失败,200块成一生污点!网友:活该!



辞言生涯
北大落选人,分享教育趣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