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参加工作,25岁提拔副科,在职大专学历……”
这简单的一行履历,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惊呼:这也行?
有人感叹:人生赢家啊!
更有人怒斥:这是在开玩笑吗?
▼
故事的主角是江西吉安市万安县的三位女干部。
她们有着相似的履历:年龄25-27岁,在职大专学历,从事业编直接提拔为副科。
这样的晋升速度,让多少奋斗多年的基层干部,瞬间感觉自己像个笑话!
“我读完研究生,考上公务员,干了十年,还在科员岗位上挣扎呢!”一位网友的留言道,出了众多基层工作者的心声。
但有意思的是,这三位“幸运儿”的经历,完全符合政策规定。
11月11日,吉安市组织部回应,三位女干部均已工作8年,本次选拔依据为“五方面人员择优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考试”。
报考条件为:在岗满5年、大专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45岁。
她们都是农村户籍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乡镇事业编人员,3年中专定向毕业后参加工作,再获得在职大专学历,且通过了公开的笔试面试。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规则之内的胜利,就是胜利。
“大专怎么了?大专就不能当领导了?”这样的反问虽然刚烈,但确实值得深思。
在一个清北毕业生都在为工作发愁的时代,在一个985硕士纷纷考公务员的年代,这个案例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学历至上”的脸上。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历高低,而在于:8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到底能不能等同于领导才能?
一个刚满25岁的年轻人,能否真正驾驭副科级的管理工作?
▼
8年基层工作经验,听起来很美好。
但基层工作经验究竟值多少钱?这可能要看怎么算账了。
有人说:在基层待够了时间就能当领导,那饭店的服务员干20年,是不是该当总经理了?
这个比喻虽然极端,但却点出了一个核心问题:经验累积不等于能力提升。
我想,真正的基层工作经验应该是:
能够独立处理复杂问题;懂得如何协调各方关系;清楚基层工作的痛点难点;掌握群众工作的方法技巧。
但问题是,25岁的年轻人,真的能在8年时间里完成这些能力的积累吗?
另外,定向培养确实是一条培养基层人才的快车道,但快车道上的风景,未必都那么美好。
“3年中专+在职大专”的学历提升路径,在其他地方早已改为“大专起步”。
这种模式是否还适应当前的人才需求?确实值得深思。
有趣的是,很多网友调侃说:原来还可以这样啊?早知道我也去报考定向生了!
在这个案例中,三位年轻干部确实在工作期间提升了学历。
但仅仅是学历的提升就够了吗?
早知道,真正的终身学习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的持续更新;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决策水平的逐步提高;领导艺术的逐渐掌握。
这些才是一个基层干部真正需要的“进阶技能”。
▼
这个案例之所以引发争议,核心其实是公平问题。
有人说:这是信息差,这碗饭我却吃不上……
也有人说:这恰恰是对基层工作者的一种肯定。
但无论如何,这个案例至少告诉我们:
人才培养不能只看学历;
基层经验需要科学评估;
能力提升要有明确标准;
选拔方式要更加完善。
最后,借用一位网友的话作结尾:“希望这不仅仅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而是一个推动教育体系完善的契机。毕竟,我们需要的不是制造更多'25岁副科'的奇迹,而是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毕竟,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努力都应该得到公平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