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山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刘大胜研究员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Nature第633期WORLD VIEW专栏发表题为“Train specialists to fight for biodiversity”(培训专家为生物多样性而战。)的文章。刘大胜研究员呼吁昆明基金优先资助分类学教育项目,尤其是面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以其更好地为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设定的目标提供基础支持,以应对未来物种灭绝的风险。
牛筋草 图源:科普中国
分类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识别动物、植物和真菌,就无法找到保护它们的方法。然而,自我学生时代以来,作为山东的一名生态学家,我目睹了这一重要学科在课堂逐渐式微。许多中国大学的植物学和动物学课程学时已经减半,因缺乏资金,野外考察的时间也被缩短。
全球的情况也差不多。1990年代,英国对分类学项目的资助急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项目。欧洲的分类学家担忧自己正成为濒危物种,许多退休的专家没有延续的后辈学者。而一些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s),包括一些拥有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的热带国家,长期面临本土人才短缺的问题。
数十年,这些削减所造成的后果如今显而易见。生物多样性项目难以找到专家。例如,在中国,数百项动物、植物和真菌的资源调查正在进行,旨在改善本土栖息地和物种的保护。然而,许多组织者发现招聘合格研究人员非常困难。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昆虫学家乔格侠表示,随着现有分类学家的退休,针对重要类群(如白蚁和蠼螋)的研究的关注将会下降,这些生物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但也可能破坏建筑、道路和桥梁。
确实,尤其是在地方上,分类学知识的缺乏常带来一些问题。例如,2022年,来自中国小青河的一种常见鱼类被错误地报告为濒危物种,引发了保护人士和公众的困惑。如果没有掌握分类学知识,防止物种灭绝将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我认为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后文简称昆明基金)——旨在支持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包含一笔可观的生物多样性教育资金。该基金于五月在北京启动,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持,期望中国初始投资15亿元人民币(约合2.1亿美元)能吸引其他国家、机构和组织的投资。这笔资金将用于帮助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该框架已获得近200个国家的同意,设定了到2030年需达到的23个目标和到2050年的4个目标,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Photo: Vigdis Vandvik
昆明基金的首批支持项目预计将在10月21日COP16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开始之前公布,该会议将讨论和评估实现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的进展。目前尚未提及把分类学教育作为资助重点——但我认为它应当如此。
我希望每年昆明基金的10%预算用于教育。对缺乏分类学知识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来说,建立这种知识至关重要,同时也需确保在可能衰退的地区保存这一知识。
一个优先事项应是资助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的项目,教授学生分类学方法,例如观察标本和评估动物和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现代技术。例如,设置相机陷阱并分析拍摄的画面通常比使用活陷阱便宜、更容易且需要的人手更少。分析从土壤、水或空气中获取的DNA可以准确评估当地群落中的物种,而无需在野外观察所有物种。培训年轻科学家使用在线数字植物标本馆和馆藏,将使他们能够跨国分享知识和资源。
大学可以通过激励学生选修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学课程来支持这一工作,例如给予更多学时。同时,大学还应为生物科学以外的学生提供分类学和生物多样性的通识课程,以提高意识。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专注于直接的保护工作是昆明基金帮助实现2030年框架目标的最佳方式。但教育是实现许多目标的关键,特别是因为居住在特定国家的人更了解该国的植物和动物。
忽视教育将浪费昆明基金的资源。没有一代又一代受过良好教育的专家,就无法为全球保护工作提供可持续支持。对于当今估计面临灭绝的百万物种来说,缺乏专业知识将是灾难性的。
Nature 633, 741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