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科
中共党员、内分泌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
毕业于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
专业擅长
学术任职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委员
湖南省中医紧急救援联盟第一届专家库人才
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01
出生贫寒、机缘学医
他的出生很曲折,他出生在80年代末,赶上计划生育抓得紧,父母顶着巨大压力生下了他。因此,一出生名字也是急急忙忙随机起的,身份也是后来去补录的(生日也记不得具体是哪一天),名字也稀里糊涂的错了18年。(户口簿是刘科,曾用刘柯)。
小时候家庭很拮据,从小他便承担起家里部分农活,种地、挖陇子、割稻啥都干过。那时候偶尔会很叛逆,一想到每天干不完的农活,还有放不完的牛,心里面就很恼火。父亲当时部队退伍,算个知识分子,对他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不好好努力读书,以后就天天下地搞事,累死你小子。”
于是,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认真学好知识。2009年高考成绩二本,当时条件非常差,想给家里减轻负担,于是提出不读书、去外地打工,父亲一耳光打醒了他,“读书是为了让你闯出去,不是让你去打工的”。因为隔壁邻居儿子是一名中医,每次回来,十里八乡都闻声过来找他瞧病,那号脉的本领让有武侠梦的他十分沉迷,于是当晚他毅然选择了医学院中医系。
02
从初遇的疑惑,到最终的坚决
09年他开始接触中医学,为了不辜负家里的期盼与付出。在校期间,业余时间他都是在图书馆度过,虽然枯燥,但现在想想,真要感谢当初默默努力的自己。
学中医需要极强的悟性与恒心,初入中医,遇到很多挫折。他印象中,有很多次他想要打退堂鼓。第一次,是刚开课,因为是理科生,一看课本的医古文、传统经典,背诵的内容太生涩难懂,而且毫无逻辑性;还有一次,是当时有人质疑中医看不了急症,于是他去请教了他的中医启蒙老师罗毅,他说给你介绍个人——山西的李可,这个人可是搞中医急救的“大牛”,随之便打消了他的疑虑;另外一次是毕业后,同学间一交流,当初一两百人学中医,结果都去搞西医了,坚持的还有5个人,而且面子上混得都很差,他在怀疑是不是中医没有前景。这次打消他疑虑的,是他在实习期间精准辩证、治好了眼科一例30多年,手脚冰凉、胃口不好的老人,当时家属给他送了锦旗,给了他极大的鼓励。
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归宿,历经多次内心彷徨,他逐渐坚定信念,他就是铁杆中医,他就是为传承中医而生的。刚到石门时,因为不是本地人,而且年纪不大,找他看中医的非常少。但他没有气馁,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怀着更多的耐心、更认真的学习态度、更踏实敬业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在与病人沟通病情的之余,他不仅会详细讲解西医机制,也会打比喻同病人畅谈中医的理论,没有听懂的他就再反复讲。于是,他的中医铁杆粉丝,从刚开始的几个,到第二年的30几个,到后来的100多个,到现在已超过300人。
03
耐心细致、无微不至
他看中医有属于自己的特点,第一是每天纯看中医的量不能超过20个,而且要提前预约时间,多了就看不仔细;第二是看中医,四诊时间不少于15分钟,病史必须刨根问彻底,脉诊必须够时间;第三,脉诊优先,先号脉再问诊;第四,疑难杂症必须详问住址、出生时间等,结合“五运六气”整体辩证;最后,开具方剂廉且效,从未开过大处方。
有时候遇到山里人,家庭条件差的,他总会想起自己当初吃过的苦,于是会写好处方,方便病友部分药在山里自己去采。在岁月的磨练中,逐渐沉淀出自己的特色,越来越多的疗效鼓励他,越来越多的朋友肯定他,让他也不断在临床反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经典案例1 巧治多毛症、肤净心舒畅
李某,女,30岁,2019年5月。
经典案例2 “五运六气”治季节性咳嗽,“靠谱”开方
患者谢某某,女,68岁
04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从2020年至2023年间担任急诊科主任,到如今成为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不论在哪个岗位,换的只是一个角色,不变的是医者初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铁杆中医,他内心早已烙下与中医的不解之缘,中医讲究“整阴阳、补偏救弊”,因此他将不忘初心,平衡人生百态,认真践行传承中医使命,做真正的铁杆中医,认真服务好百姓大众。
右一
END
图文:刘 科
编辑:宣传科
一审:王丹丹
二审:杨海荣
终审:易纤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