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的耳机图标🎧,即可收听全文内容
✦
引言
✦
“我们必须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定会面对无数的选择与痛苦,既无法回避,也无法轻松跨越。然而,真正的成长不是消除痛苦,而是在其中寻找意义。下面,我们将走进一位从迷茫中找到方向,从痛苦中找到自我意义的青年的成长经历。
✦
每一次选择都算数
✦
姚沛卿,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同时辅修金融学,即将跨保至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这看似极其顺利的人生经历与选择实则是一次又一次于辗转与迷茫中自救自赎的涅槃。
姚沛卿成长于衢州,一个浙江的小城市。谈及他大学前的学习生活,他认为他的经历很简单,“就是从县高里走出来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当地就读,学习路径就是最传统的那种”、“小时候就是读书、学习,挺缺少素质教育的,那时候的成长就是不断做题考分”。
但进入大学后,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
姚沛卿其实并没有料到他会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填志愿的时候我把经济类、管理类的都放前面了,但并没有去看具体顺序,所以就稀里糊涂地进了农林经济管理”,也懵懵懂懂地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在进入大学之前,姚沛卿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内向的人,进入大学后,他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加入各种组织社团,和一大群朋友呆在一起,渐渐地就变成了所谓的“e人”。
也是在大一,他作出了辅修金融学的决定。
“但感觉大一的时候一切都是在跟风”,姚沛卿这样评价道。他知道自己有“追求进步”的模糊的愿望,但并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辅修金融学只是因为“别人这么做了所以我也要学”,并没有对自己和金融这一专业产生准确的认知。
这样一来,大一的生活好像流水一样抓不牢,好像付出了许多努力,但似乎“并没有感到一种满足”。
“那时候我觉得,努力本身就是正确的,可后来发现,努力的方向更重要。”
于是进入大二后,姚沛卿选择尝试进行学术研究。他认为既然学业本身可能并不那么吸引他,那或许可以尝试进行科研。于是他联系了学校老师,参与了SRTP并立项国家创新项目,开始了科研方面的探索。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姚沛卿却逐渐意识到,这条道路或许并不适合他。然而,他并未否定这段经历的价值:“至少,我明确了科研并非我的归宿,这让我在未来的选择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或许我不算特别聪明,没办法一下子就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但我可以用排除法,一步步接近答案。”
排除了科研这条路,姚沛卿决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离开家乡进入大学这一经历促进了我的成长,所以我希望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再次进入一个新环境。”于是,姚沛卿把目光投向海外,开始着手准备留学。
但在大三下半学期的一个晚上,他的人生轨迹又悄然发生了变化。姚沛卿对那一天的印象十分深刻,当晚九点多他刚刚回到寝室,突然收到了班主任发的消息,“3”。他一时感到困惑。在他的询问下,老师告诉他,这是他的班级排名。
一时之间,一条全新的道路在姚沛卿面前展开——他有资格跨保了。但由于姚沛卿在这之前从未有过跨保的念头,出于机会的考量,他只打算在准备留学的同时花一小点时间去了解跨保的政策、项目。
生活总是会给人留出一条明路。原本只是“Bonus”的跨保,随着姚沛卿对其了解的深入,逐渐成为了他人生的主线。
于是,姚沛卿选择听从命运的安排,又一次从all in留学,转换到了all in跨保。他决定只报名两所顶尖金融院校,要是被录取了,就尘埃落定;要是没录取,再继续留学的进程。
姚沛卿在他的整个大学生活中,做出了很多次的选择和转变:从科研走向留学、又转向至跨保的道路。当被问及是如何做出选择的,他认为“要遵从内心,如果觉得时候到了,自然会迈出这一步。”
他认为,每一次选择都推动了他的成长,如果没有那些看似曲折的选择,他就可能永远不会听见来自心底的声音,找到真正适合他的方向。
✦
迷茫是成长的催化剂
✦
表面上,姚沛卿的大学生活是一帆风顺的,被各种活动和尝试填满,他也很好地把握住了每一次的转变。但实际上,在这一切的背后,他也经历了巨大的迷茫与痛苦。
“大二那会儿,我一度感觉非常疲惫,像是在无尽的任务中循环,却看不到终点。”
“我真的不是很懂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就感觉一切都很没有意义。”
在这样的状态下,姚沛卿选择向书籍寻求慰藉,希望能够以此弥补自己心中的空缺。通过阅读欧文·亚隆、加缪等人的小说,他进一步了解了存在主义的内涵并受到深深的触动。受其启发,姚沛卿对自己的期许转变为追求自由。
但自由,并不是你争取,就一定能够拥有的;有时候,反而会越争取、越受束。姚沛卿虽然从意义的缺失感中走了出来,却又陷入了追求自由与现实束缚的冲突之中。
最终是他的反思能力拯救了他。
姚沛卿开始不断反思,不断迭代他的认知和世界观,突然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两者之间其实并不会产生矛盾,不过是在某一个阶段能否实现稳态的问题。
“在每个阶段个体都可以实现稳态。但如果当下的稳态并不能让自己满意,离自己的目标还差点距离,就可以努力去实现一个更高的稳态,而在追求新的稳态的过程中受到的束缚就是可以忍受的。”
“反思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不断质疑,才能让你发现深藏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改变。”
姚沛卿认为,面对大学如此多变的发展路径,能够实现自洽并敢于做出调整的勇气,源于强大的自驱力和持续反思。当发现自己走偏了,只要能及时调整回来,并沿着新的方向继续前进,总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
平衡是一场修行
✦
当下,姚沛卿又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前进。他在金融领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议题——投研,并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学习中。
姚沛卿认为,他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议题离不开广泛的尝试。
在学校中,低年级时要特别重视通识教育的培养,要去广泛了解各个学科。并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方法论的积累。如此,在升入高年级后,才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和了解,逐渐确定自己喜爱的方向,进行专业上的深耕。
“实习让我明白,找到喜欢的工作需要时间,也需要尝试。”
姚沛卿尝试过一系列工作,包括校园大使、政府、科研、咨询、券商等等。在低年级的时候,姚沛卿选择通过校园大使的工作积攒实习经验,为未来寻找实习机会铺路。之后,姚沛卿获得了在咨询公司的实习机会,通过在医疗组的工作,他初步了解了商业世界,积累了工作hard skills,并对医疗行业有了初步的见解。再后来,他有了在证券公司实习的机会。经过不断地摸索,姚沛卿发现投研可能是自己最感兴趣的。
作为一个已经找到职业方向的人,他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在真正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深入了解岗位内容,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排除错误项,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姚沛卿发现,他现在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当他需要进入工作状态的时候,他就会换上ESTJ人格;如果时间比较自由,他就会以ENFP的状态好好感受生活。
这样一来,他既能保持创新与探索的一面,又能够在需要自己清醒时保持理性与高效。他认为,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是很重要的能力。
谈及压力,他认为,压力是积累起来的。“我自己处理压力的方式就是尽可以地提前规划,提前完成需要做的事,把紧张的工作时间线拉长。至于当真正面对重大压力时,我可能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崩溃边缘把事情完成,可能朋友是压力下最好的慰藉。”
“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专注才能带来真正的成就感。”
“对于时间管理四象限,可能大一的时候会觉得它是一个偏理论的东西,但随着事情的增多,回过头来看,当你真正需要它的时候,就会产生真正的价值。”
此外,做事时要遵循要事优先的原则。个体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一段时间都要有专属的主线任务,并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投入高度集中和充沛的精力。至于碎片化的事情则尽量做到集中处理,让自己的效率最大化。
与此同时,姚沛卿很擅长向身边的人学习。“每次和比我优秀的人交流,都会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对比式学习让我不断成长。”
比如在大一的时候姚沛卿遇到了一个社交能力很强的朋友,姚沛卿就从他身上学习到许多社交技能,再比如他会从身边共情能力很强的朋友身上学习各种社交方式。
他坦言,人生的路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正因为如此,它才值得探索。“选择永远没有完美的答案,但只要认真对待,每一步都会有它的意义。”
✦
人生的意义,在路上
✦
“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而西西弗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搬掉石头。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黢黢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石,唯有对西西弗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文 | 陈思言
APPLY NOW!
更多项目申请及奖学金详情,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项目官方网站
https://tiltingfutures.org/program/
项目申请链接
https://apply.tiltingfutures.org/apply/
Tilting Futures 翘动未来创立于2008年,是专注于青年领导力赋能的国际教育非盈利组织,目前开放申请的行动实验室(Take Action Lab)项目,旨在通过一流的学术与实践项目,联接世界创新与变革领导者,培养新一代世界青年领袖以共同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疾病预防、改善教育和消除贫困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战。行动实验室项目周期为四个月,通过在不同发展中国家当地组织和社区的实地实习与实践,系统学习如何解决真实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Tilting Futures 与上百家慈善基金会及组织和个人保持紧密合作,为所有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申请人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
点击查看更多项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