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气候还未到完全寒冷的时候,不少人体内还有几分燥热,这时进补应以平补、温补为主。
比如用食物来补养正气,山药正符合这个原则。
山药,被誉为“小人参”,俗话说“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根部是植物吸收了天地阴阳之气,储存能量最多的部位。
山药长于深土,根气潜沉下行,能帮我们收阳气,扶正气。
张锡纯说,“(怀山药)性平,可以常服多服“。
《神农本草经》说山药:“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上焦肺虚、中焦脾虚、下焦肾气不足时,它都能派上用场。因此是肺脾肾皆补的“万金油”。
因此现在吃山药,也是顺应时节,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量来为身体积蓄力量。
首先,山药味道甜甜的,甘甜入脾。
再加上山药是土地精,它吸收的是土地精华,在中医看来,“土气”代表“脾胃之气”,因此山药特别适合用来补养脾土。
什么情况属于脾气虚弱呢?
如便秘、腹泻、鼻炎、反复感冒、身体瘦弱、湿气重……等都属于,可以吃一吃山药,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脾胃虚的人,时间长了气血也就虚了。气血虚面色也变得不好看,所以常吃山药,气色也会越来越好。
民国名医张锡纯有个针对脾气虚、体弱的方子,就是用山药煮水——薯蓣饮。
做法也很简单,取50克左右怀山药切片,和两大碗水一起煮,煮出来的水当茶饮,趁温热的时候慢慢喝完。
这里的怀山药,是指河南焦作温县地区生产的山药,其味道好,蕴藏的收藏力、滋补力也够足,能为脾胃注入温和养护力。
久病后、大病初愈、体质虚弱的人,将薯蓣饮喝上一天,让身体平和地接收补力,恢复到舒坦的状态。
这类人群,也可以将新鲜山药直接蒸着吃。
将山药连皮和须蒸熟,可带皮吃,也可揭皮后再吃。
这样吃,对秋冬掉发、白发的人也很好,这点在梁老师和徐老师的对话中就告诉了我们。
中医讲,五色入五脏。山药色白,入肺,所以它能补·肺;
再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山药含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作用,故可益肺气。
最近感冒的人比较多,好转后却还在咳嗽、流鼻涕。
这正是因为生病后正气不足,脾胃虚弱,发热后阴液不足,从而导致好转后久咳不愈。
只有肺气充足,则人体肌肤致密,才能抵御外界冷热变化,这在气候多变的初冬尤其重要。
秋冬气候干燥,不少人会出现皮肤起屑,嘴唇开裂,口干舌燥等情况,这都是身体津液缺失的表现。
究其原因在于,负责身体水液代谢的脏腑——肺、脾、肾之间的配合有些障碍。
这时候用上山药,可同时滋 补到肺、 脾、肾这三个脏腑,帮助把身体所需的津液补回去。
填补肾精,提升正气
▼
最后,山药本身又非常多汁,其质地稠黏,类似膏状,能填补肾精。
中医认为,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不固,则膀胱开阖有失,就会出现尿频的情况。
但山药黏腻,太虚的人反不受用。将山药制成粉,再以传统麦麸炒制,去掉了山药的黏腻,也让身体更好吸收,同时增添谷香味。
麸炒+破壁,垆土地铁棍山药粉,用7斤新鲜山药才制成1斤山药粉,每一勺都是浓缩的营养。
如果你不知道进补从何开始,可仁建议不妨从这一碗山药粉入手,不用担心补错、补过、补不上。
吃法多样,适合大部分人
▼
要知道,山药长于补 阴生 津,且平补不热,温而不燥,滋而利水,适合大部分人。
吃法很多,但吃法却是有讲究的——
①消化弱、肺虚咳喘的人:
吃山药粥
【食材】
红枣25克、粳米100克、山药25克。
【做法】
1、将红枣25克用温水泡软洗净,粳米100克淘洗干净,山药25克去皮洗净切成小块;
2、红枣去核,和粳米、山药放在一起煮成粥,吃时放适量白糖搅拌即可。
②秋冬需滋补的人:
吃山药枸杞排骨汤
【食材】
猪排骨适量,山药2根,葱姜蒜适量
【做法】
1、猪排骨焯水处理,山药切块;
2、砂锅中放入排骨,加清水没过排骨,加入葱姜蒜;
3、炖煮一个小时后加入山药枸杞,再炖15分钟,待排骨脱骨、山药软糯即可。
③体质虚弱的女性:
吃蜜汁山药
【食材】
山药1根、冰糖适量、桂花蜜适量
【做法】
1、将山药去皮,然后斜切成薄片或条状;
2、将山药放入蒸架上,隔水大火蒸20分钟,蒸熟即可;
3、把煮好的糖水浇在山药上面,最后再淋一点桂花蜜。
注意,这类人群最好不吃:便秘,上火,糖·尿病,前列·腺者。
梁冬老师的文章找不到?
梁老师精华内容第一时间订阅
↓↓↓
关注【梁冬同学会】
可领取价值699元《重新睡好觉》21天训练营
还可9.9元超值换购69元见面好礼!
【免责声明】
1.文中产品仅为辅助食疗,不得替代药品。且产品不适用于治疗、预防任何疾病。
2.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3.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