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道德与法治中考通关秘籍

教育   2025-01-18 04:01   浙江  
一、政治建设

★板块串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要点1党的领导 
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听党话、跟党走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并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事业领导核心。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⑤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3.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7.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8.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
9.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伟大建党精神(某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1)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2)建党精神(某精神)与民族精神的
关系:伟大建党精神(某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的具体体现,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伟大建党精神(某精神)重要性: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引领中国共产党铸就百年辉煌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动力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某精神是中华民族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支柱;某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某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
要点2 中国梦 

1.中国梦是什么: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②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本质)
2.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4.“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完成);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20年到2035,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做法:
(1)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必须坚定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⑦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2)公民(青少年):新时代青少年要
①【党】热爱党、拥护党,热爱社会主义,听党话、跟党走。

②【理想】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③【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增强本领(全面规划自己的人生),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④【创新】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⑤【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增强劳动意识发扬劳动精神\实干精神
⑥【责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养成亲社会行为
⑦【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⑧【法治】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学会依法办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文化】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爱国】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革命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精神】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美德】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环保】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践行低碳生活。

【自信】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做自信的中国人。
⑯【奋斗】担当时代使命,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⑰【献策】关注国家\家乡发展,XX献计献策\出谋划策
⑱【国际】树立全球视野(观念),增强国际意识,培养开放胸怀。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如何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7.新时代需要奋斗的原因:
①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②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人民辛勤劳动,不懈奋斗。

8.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①对国家有认同②对文化有底气③对发展有信心。(自信中国人的表现)④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⑤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9.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点3 中国式现代化

1.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3.谈谈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我国有哪些重大举措

人口规模巨大的举措: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等。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举措: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举措:
物质文明方面举措有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等。精神文明方面的举措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举措: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等。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举措: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等。

4.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1)国家做法;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走中国道路;③弘扬中国精神,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凝聚中国力量,全体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⑦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⑧坚持新发展理念⑨坚持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⑩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⑪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青少年做法:A(本资料P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做法--青少年怎么做①—党、理想、学习、创新、实践、责任、挫折、法治、文化、爱国、精神、美德、价值观、环保、自信、奋斗、献策、国际
B:【有理想】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肩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把个人的理想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 系起来。

【能吃苦】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能够享受学习,坚持终身学习;能吃苦,战胜挫折,磨砺意志,增强生命的韧性。

【敢奋斗】发扬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中国青年通过不懈 努力,提升创新能力。

【勇担当】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实现人生价值弘扬了中国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要点4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 

1.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①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③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④我们应该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

2.青少年应该具备的情怀与抱负:
①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②热爱伟大祖国,勇于砥砺奋斗③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④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立志报效祖国,奉献社会⑤要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⑥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问题:XX(随便提就行,但要切合实际)(2)合理化建议:①宣传教育②增强意识③加强监管


二、国际交流

★板块串讲:做负责任的大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要点1 中国担当 

1.中国与世界
(1)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2)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中国担当的表现: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③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④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我国面对机遇与挑战的做法:
①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②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③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④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要点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当今世界
(1)当今世界特征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2)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
(3)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4)当今时代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5)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做法:
①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②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
③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②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③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⑤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做法: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

②我们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要点3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面对文化多样性的做法:
①要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②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③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3.青少年为世界添光彩的做法
①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②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②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关注世界的发展,培养全球意识。


三、法治建设

★板块串讲:遵守社会规则与法律,预防犯罪,坚持宪法至上,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要点1宪法至上 

1.认识宪法
(1)宪法的地位:
①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④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⑤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2)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4)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7)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做法:
①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②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④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3.加强宪法监督的原因:
①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②加强宪法监督是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的需要;③加强宪法监督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4.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促进宪法实施。

要点2权利与义务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①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③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占有权)和使用(使用权),获得收益(收益权)和进行处分(处分权)

④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文化权利);⑤宪法规定的其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2.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②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⑤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3.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③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2)①法定义务必须履行。公民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4.依法行使权利:
①行使权利有界限。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维护权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③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④依法维权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的、最权威的手段;诉讼的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合法权利。

要点3违法与犯罪 

1.违法行为的种类: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3.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①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可能会发展为违法犯罪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判断某违法行为模板
XXXX行为违反了某法的相关规定应承担XXXX行为责任②XXXX行为侵犯了国家\社会(某场所)\他人的XX权益(合法权益)XXXX行为具有一定\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④如果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考虑其是否达到承担XX责任的年龄。
5.青少年不良\违法行为的危害

①危害身心健康②破坏人际关系③扰乱社会秩序④影响社会和谐

6.预防犯罪的做法\未成年人司法案件的启示: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敬畏生命珍视他人生命。
7.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原因: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做法: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8.司法案件的社会价值\社会效应\法治价值\意义
①维护公民合法权益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彰显司法公正④捍卫法律尊严和权威⑤推进\贯彻全面依法治国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⑦维护社会\市场秩序⑧加强法治宣传增强法治意识⑨引导人们认识犯罪结果自觉远离犯罪⑩震慑XX违法犯罪分子打击违法犯罪。⑪警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9.司法案例的启示\教训\警示\反思\警钟
违法无小事,违法需担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②法不可违依法自律③法定义务需履行,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④违反义务需担责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⑤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⑥我们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会依法办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行使权利有界限要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守程序\依法维权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⑨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务⑩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认识到公民享有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遵守宪法法律的义务⑪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⑫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使用网络时必须遵守法律。

10.青少年参与司法实践活动,在增强法治意识方面的收获

①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②了解法律程序增强规则意识
③体验司法公正提升公平公正意识;④增强公民意识学会依法维权等。
11.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
①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遵守社会规则的做法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④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要点4 全面依法治国 

1.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3.法律的作用: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①规范作用: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②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法治的重要性及对公民要求:
(1)法治的重要性
①法治兴则国家兴
,法治强则国家强;②法治是人们共同生活的愿景,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③法治是(维护市场秩序)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④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对公民要求:①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②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③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5.法治的要求: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6.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7.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8.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9.国家机关职权
①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②国家主席的职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荣典权。

③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

要点5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1.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④我国建立起了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体系(一根本三基本)
2.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对国家: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②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③对公民:有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3.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为什么: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②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③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怎么做: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4.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化建设的意义:
①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动基层民主建设;③有利于基层群众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⑤有利于推动社区\乡村和谐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⑥有利于激发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意识和热情⑦有利于增强基层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提高基层群民主法治素养。⑧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建设法治平安社区\乡村。⑨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5.法治政府建设的意义:
①有利于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②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有利于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长治久安。④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⑤有利于为人民群众办事提供便利。⑥有利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法治型政府。


四、经济建设

★板块串讲: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要点1 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④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⑤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全面深化改革
(1)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①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③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①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

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不断弘扬

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内涵),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一切成就原因: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⑦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①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②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营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良好氛围。

③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关心祖国的发展。

④明确自己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要点2 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家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④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等。

要点3 科技创新 

1.创新与生活的关系
①生活处处有创新。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③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④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⑤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改变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2.创新的重要性/地位: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③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④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⑤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⑥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一系列创新成就\举措对我国\我省(发展)的作用\意义

①有利于发挥创新引擎作用增强我国\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省份(创新强国\省)。②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③有利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④有利于提高我国\省的科技竞争力和影响力⑤有利于为我国\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科技支撑)。⑥有利于人民共享科技发展成果⑦有利于推动我国\省发展新质生产力⑧有利于增强全国\全省(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⑨有利于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我国科技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

5.如何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1)国家角度①三个战略: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战略”中考必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②自主创新: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③制度保障: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④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6.在创新的时代怎样对待知识产权?
①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②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XX的举措有利于保护创新、鼓励创新激发XX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③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7.建设创新强国(强省),请你为广大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激励政策。

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

要点4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共享发展、全面小康)(农村素材必写乡村振兴)

1.坚持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原因及意义

(1)坚持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原因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④体现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⑤体现了协调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2)坚持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意义

①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②有利于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⑤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⑥有利于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⑦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⑧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做法

①发展基层民主注重民主政治建设②加强法治建设用法治助力乡村振兴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惠民④发展特色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文化需要,净化民风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⑥重视科技坚持科技兴农加强科技与农业的融合助推农业现代化⑦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

3.加强乡村建设措施(简化版):
①乡村建设资金投入②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③加强环境整治加强
4.XX发展XX的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XX(绿色)高质量发展;②助力XX发展新质生产力③有利于推动XX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④有利于XX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⑤有利于增强XX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XX⑥有利于实现XX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⑦有利于提高XX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XX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⑧有利于满足XX人民的美好XX的需求⑨有利于助力XX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⑩有利于XX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⑪利于改善居住环境,营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XX(1⑨—⑪为环境素材专用)⑫有利于促进XX构建新发展格局(2⑫为外贸素材专用)


五、文化建设

★板块串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向榜样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点1美德铸魂 

1.孝亲敬长
(1)孝亲敬长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2)孝亲敬长的做法: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做到尊敬、倾听、感恩。

2.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和谐。

3.自信
(1)自信的表现
①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充满信心,不看轻自己。②遇到困难和挫折首先尝试独立解决。③志存高远,敢于承担责任。④谈吐自如、举止得体、性格乐观开朗、为人处世谦逊。

(2)自信的重要性
①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坚定信心和希望。②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③自信能够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3) 如何树立和增强自信自强
①增强信心与实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②克服惰性抵制不良诱惑努力战胜自我。③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

4.自强

(1)自强的表现
①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能够直面挫折;②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⑤志存高远,执着追求。

(2)自强的重要性
对个人:①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②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③能帮助个人战胜困难与挫折;④自强不息的人能永不自满、志存高远;⑤自强不息的人能为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着追求;⑥自强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对国家: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一,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 怎样培养自强品质
①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②磨砺坚强意志,积极进取,坚持不懈。

5.“行己有耻”的要求:
①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提高自控力③树立底线意识不做触碰道德底线和违反法律的事情④知廉耻懂荣辱⑤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6.“止于至善”的要求:
从小事做起,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7.榜样
(1)榜样的力量: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8.表彰模范人物
(1)模范人物的品质忠诚于党;坚定信念;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服务人民
(2)表彰模范人物的意义
①有利于发挥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责任
①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②每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承担责任要求我们服务和奉献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

10.关爱他人的作用/意义
(1)对自己:关爱他人,收获幸福。①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②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2)对他人: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3)对社会: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11.怎样关爱他人(关爱他人的艺术)
(1)要心怀善意。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2)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

(3)要讲究策略。帮助他人时①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②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要点2 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什么
(1)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3)民族精神的特点(或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4)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2.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
①对国家: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对他人: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对自身: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3.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
①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②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时能挺身而出③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4.民族精神的作用: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要点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③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⑤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3.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要点4 中华文化、文化自信 

1.中华文化的特点: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①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3.文化自信的内涵: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4.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增强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做法: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收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③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有利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7.发展文化事业的意义:
①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③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⑤有利于建设文化强省⑥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⑦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⑧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开拓视野、增长见识⑨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养护精神,陶冶情操,丰盈生命,传递情感正能量;

8.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①加强XXX的创新展示和活化传承②推出沉浸式体验场景③让XXX展示融入现代方式④充分发挥网络、电视、展览的积极作用,拓宽XXX的传播渠道⑤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⑥推动开发以XXX为载体的文创产品,XXX融入日常生活。

9.参加红色研学的意义:
①有利于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厚植爱国爱党情怀②有利于青少年弘扬伟大民族精神③有利于青少年汲取榜样力量,传承发扬革命传统。④有利于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有利于青少年磨砺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⑥有利于青少年充盈生命,养护精神,促进自身健康成长⑦有利于青少年增强责任意识,养成亲社会行为⑧有利于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⑨有利于青少年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坚定文化自信,做自信中国人。
10.开发红色资源的建议:
①政府应当将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②博物馆、纪念馆等应当免费或者优惠向社会公众开放并开展公益讲座等传承活动③学校应当将红色资源传承纳入日常教学活动,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④红色旅游景区依托红色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⑤青少年应当主动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等。


六、生态文明

★板块串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1.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我国的资源现状(形势):
(1)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3)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形势):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3.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意义:
①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②落实绿色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③有利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④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面临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④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⑤是由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决定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
①坚定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贯彻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必要性: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③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怎么做: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6.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7.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8.建设美丽中国的做法。

(1)国家: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③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⑤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⑨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2)企业: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承担责任,遵纪守法;②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节能减排;③加强技术创新,绿色生产。

(3)公民(青少年):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②从身边小事做起,节水节电,适量点餐,节约粮食,拒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③坚持绿色消费,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④坚持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步行或骑自行车;⑤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⑥敢于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七、和谐社会

★板块串讲:坚持共享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

要点1 共享发展 

1.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5.党和政府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做法: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④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党和政府致力于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⑤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6.劳动与奋斗
(1)重视劳动与奋斗的原因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②劳动实现梦想劳动铸就辉煌。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劳动能培养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我国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实干创造未来。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⑨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7.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

①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劳动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视野②有利于培养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③有利于增强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促进自身健康发展④有利于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贯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8.如何加强劳动教育
①学校和家长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②社会要加强对亲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宣传和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劳动③青少年要主动增强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积极参加劳动。
9.青少年发扬实干精神,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做法:

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②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③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要点2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和分布特点

①民族国情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②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分布格局)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

①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②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

①社会地位: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权利义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4.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5.党和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

①经济: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②民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③文化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④政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7.为什么要反对分裂
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影响)

②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后果)

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责任)

8.如何反对分裂?

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树立总体国家安全。

9.“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10. 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①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②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11.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文化认同: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融合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

交流沟通: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 、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要点3 维护国家利益

1.维护国家利益
①国家利益是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2.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①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③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④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3.自觉捍卫国家利益。

①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③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八、关爱成长

★板块串讲:全面客观认识自己,增强生命韧性,培养良好的交往品德,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要点1 成长中的我 

1.少年梦想:
①少年的梦想天真无邪、美丽可爱;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④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2.认识自己
(1)认识自己的途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2)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②学会接纳自己的全部;③善于发现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优点、长处喝彩;④勇于接受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3.做更好的自己:

①需要扬长避短;需要主动改正缺点③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需要培养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需要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需要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

4.关于学习

(1)学习的意义
学习让我们能够生存让我们拥有更充实的生活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为幸福生活奠基。
(2)终身学习
①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需要学习。②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③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需要主动学习,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坚持不懈,培养敏感性。

(3)学会学习
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③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④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重视实践(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
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5) 学习压力

①适度的学习压力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动力;过重的学习压力会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②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③缓解考试压力的方法:转移注意力;保持身体放松;调节情绪,自我暗示;保持适度紧张等。
5.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①养成亲社会行为增强责任意识和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②锻炼实践能力③实现人生价值④促进全面发展⑤提高道德水平⑥塑造健全人格⑦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⑧获得他人与社会认可⑨开阔视野丰富社会阅历⑩传递美好情感传递社会正能量⑪激发人们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热情,增进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⑫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关于教育

(1)我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2)①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要点2 真爱我们的生命 

1.敬畏生命
(1)敬畏生命的原因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是坚强的、有力量的,也是崇高的、神圣的
②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③生命至上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2)敬畏生命的做法:青少年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
①意识上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②行动上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③道德上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要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2.怎样守护生命:(1)爱护身体(首要)(2)养护精神

(1)爱护身体的做法:
①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惜自己的身体②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③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养护精神的做法:
①守住自己的心灵
,坚持真、善、美②守护精神家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③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陶冶高尚的情操。④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⑤培养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 素质和道德品质⑥培养理性平和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⑦培养积极向 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和做法
(1)重要意义:①养护我们的精神;②增强我们的体质;③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2)做法:①合理饮食;②适量运动;③规律作息;④定期检查身体;⑤保护视力;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⑦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4.增强生命的韧性
(1)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①生活难免有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②面对挫折时,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挫折具有两面性,关键是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自我调节慢慢接受+不悲观、不叹息+勇敢面对)

(2)面对挫折,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
①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掌握处理负面情绪和减压的方法,学会利用专业心理干预解决心理困扰问题,预防自我伤害。②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以及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增强生命的韧性。③我们要逐渐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④增强生命的承受能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⑤寻求他人的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⑥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⑦坚定目标,不懈努力⑧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5.怎样过有意义的人生
(1)追求自我价值: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

(2)对他人有价值: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爱心,自愿承担责任。

(3)创造社会价值: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

6.如何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价值
(1)拒绝贫乏,充盈生命(如何让生命充盈起来)
①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联系情境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走出家门,了解他人不同的生活方式。②敞开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时,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联系情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劳动提升自身技能;参加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
(2)拒绝冷漠,关切生命(如何拒绝冷漠,关切生命)
①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②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③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温暖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3)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做好本职工作,完成职责的人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为生活而努力,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③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生活。⑤从点滴小事做起,参与公益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八上第七课)

7.如何看待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做好本职工作,完成职责的人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④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要点3全面客观认识自己 
1.如何悦纳自己:要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克服青春期的烦恼,促进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

2.调节青春期矛盾心理的做法

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②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③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3.情绪是什么
(1)情绪的类型①基本情绪:喜、怒、哀、惧等。②复杂情绪: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
(2)青春期的情绪特点①反应强烈;②波动与固执;③细腻性;④闭锁性;⑤表现性。
(3)影响情绪的因素①个人因素: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等。②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4.为什么要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
(1)正面情绪的影响:①充实体力和精力;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③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2)负面情绪的影响:①积极方面: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②消极方面: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人际交往。

5.如何正确面对青春期的情绪

(1)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2)学习积极面对负面情绪。(3)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4)自主调控自身的情绪波动。

6.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的意义
(1)对自己:①有助于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对他人: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7.如何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调控情绪的方法。)
(1)要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积极面对负面情绪。(2)调我们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3)调节情绪的方法: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

8.美好情感的作用及获取方式
(1)作用:①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②驱使我们做出积极行动;③传递生命的正能量,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2)获取方式:①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②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
9.传递情感正能量的意义及方法(途径)
(1)传递情感正能量的意义:激发爱国情感、体味亲情之爱、增强正义感、胜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2)传递情感正能量的方法(途径):①主动影响环境。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②积极与人交往。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③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
要点4走向未来的自己 

1.我们应如何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①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②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2.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①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③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

3.如何正确认识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①百年接力,强国有我。我们这一代人必将肩负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②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
③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④青少年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续奋斗。

4.青少年应该如何肩负使命,走向世界

(1)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
①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精彩的人生;②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必背)

(2)为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①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②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③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5.如何进行职业选择
①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做什么。②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③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④当经验、能力与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时,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6.踏上新征程,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要点5交往的品德 

1.友谊的特质: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朋友的重要作用:
①朋友影响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②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③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朋友带给我们温暖力量,增长我们的才干。

3.走出友谊的误区。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①保持正确的心态,处理好竞争和友谊的关系;②在竞争中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③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如何正确对待朋友间的竞争?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①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②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4)友谊可以带来快乐,也会带来烦恼。把握交友的智慧,让友谊与我们同行。

4.如何建立同学间的友谊

(1)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2)需要持续的行动。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不要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

(3)需要掌握方法①面带微笑②记住对方的名字③真诚夸赞④寻找共同之处⑤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⑥保持好奇心。

5.如何呵护友谊?(正确处理自己与朋友的关系,我们应该付出哪些努力?)(P51~53)

(1)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2)学会尊重对方。坦诚相待,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3)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如:①保持冷静②坦诚交流③及时处理;④勇担责任;⑤换位思考。(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

(4)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当朋友做出伤害友谊的举动时,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6.如何做到慎重结交网友

①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②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④在网上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守道德、法律和法规。

要点6 师长情谊 

1.与风格不同的老师相处
(1)为什么要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老师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2)如何与风格不同的老师相处
承认老师的差别,尊重并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寻找接纳老师的理由。

③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更好地理解老师④主动和老师交往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亲近感拉近师生间距离。
2.正确认识和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1)①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②对待老师的表扬要不骄不躁继续努力。

(2)①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②对待老师的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尊重师长的原因: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②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③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4.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做法:
(1)正确对待:
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③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求同存异主动关心老师;④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建立良好关系:

①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②平等相待、相互促进和老师成为朋友共同成长。③要理解和体谅老师关心和帮助老师。④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信师、爱师、敬师。

5.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家的意义/作用。)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中有亲情。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家"在中华文化中的内涵)

6.孝亲敬长
(1)孝亲敬长的原因
①精神上""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②道德上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法律上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2)我们应如何孝亲敬长
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理性地与他们沟通。联系情境:和父母有不同见解时不急于反驳,耐心地和父母商量。

②倾听。倾听他们的心声,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联系情境:陪父母聊天,倾听父母的想法;常给父母打电话,嘘寒问暖。

③感恩。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具体做法①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②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③平日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
7.化解亲子冲突的做法:

有效化解亲子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①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②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③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④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8.创建和谐家庭,我们应如何做
(1)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增进理解。充当“黏合剂”,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①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②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③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④充当搭桥人,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2)自觉分担家庭责任,增强家庭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养成劳动习惯,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变化。
(4)传承家庭美德和优良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5)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要点7 与集体共成长

1.为什么需要参与集体生活 

集体生活满足我们的情感需要。

①个人在集体中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②个人在集体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

③人在集体中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

2.集体的力量
(1)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集体可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②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个人离不开集体的原因)

(3)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①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②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③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集体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3.集体生活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个人在集体中可以涵养品格;个人在集体中可以发展个性。
(1)个人在集体中可以涵养品格。①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职责、担当);②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包容)(集体生活能涵养我们的哪些品格?)

(2)个人在集体中可以发展个性。①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②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发展和完善个性的“明镜”,也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学习资源;③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为什么在集体中能发展个性?)

4.在集体生活中如何涵养品格、发展个性
(1)在集体生活中如何涵养品格

①在集体中,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要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责任感,做有担当的人。②在交往中学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

(2)如何在集体生活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①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②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帮助我们完善个性。③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个性。

5.怎样让集体的和声更美?(如何让集体更和谐?)
①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

②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③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保障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维护个人正当利益。

④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
⑤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6.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1)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2)处理:①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②坚持集体主义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7.集体中的角色与责任: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8.角色冲突
(1)产生的原因:
①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②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

(2)处理方法:

①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②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③遇到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3)解决好角色冲突的作用:

①有利于我们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集体生活。

②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③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9.共建美好集体

(1)美好集体的特征(有共同的愿景、良好的氛围)
①民主的、公正的②充满关怀与友爱的③善于合作的④充满活力的。
(2)美好集体的作用

①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②每个人都能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③感受集体的关爱与帮助。④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3)怎样共建美好集体:在共建中尽责;在担当中成长。

10.如何在集体共建中尽责
①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并努力实现。

②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

③发扬“自治”精神,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④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舆论氛围、积极的精神面貌。

11.个人为集体建设出力的原因及做法
(1)原因: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的事务需要每个人去分担,事事都要有人做;集体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要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集体的建设需要有主人翁意识的原因)

(2)做法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集体的事务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好;悉心呵护集体荣誉;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事情里。树立团队意识增强合作精神。(怎样在共建集体的担当中成长?)
12.在集体中承担责任的具体做法。
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职责不管大小事情无论巨细都要主动作为使集体活动得以有序开展。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13.让集体充满关怀与友爱的策略

①友善相待、相互礼让,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②不仅要有关怀与友爱之心,而且要有具体的行动和得当的方法。③不能以关爱之名行“伤害”之实。④不能因外貌、性格、家境等歧视、欺侮他人。

⑤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14.如何在团队活动中增强合作精神?(在集体中应该怎样合作?)
(1)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

(2)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

(3)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消极依赖或袖手旁观。

(4)掌握合作策略。①拥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坦诚交流,彼此信任;②正确认识自己,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并包容他人的不足;③遵守规则,明确任务分工,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④经常自我反思。
15.在集体生活中,应该怎样竞争?

①竞争以承认、尊重为前提。②集体成员之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③敢于、勇于、善于竞争,并具有健康的竞争意识。④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超越自我。
要点8 我与社会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1)社会离不开个人。①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个人离不开社会。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④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重要性: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1)思想上: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勇于担当责任。

(2)行动上: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做到“三要”)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注了解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②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如:通过阅读图书和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了解国家发展;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进行观光旅游,观看升国旗仪式;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③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④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要点9合理利用网络
1.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对个人);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对社会)
(2)消极影响:①网络上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容易造成恶劣影响;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2.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
①网络让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如:网上订餐。

3.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

(1)对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对政治: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对文化、科技: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

4.青少年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学会“信息节食”,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传播网络正能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③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5.网络生活中应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1)国家:①完善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②净化网络环境,依法打击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的行为。

(2)网络平台:①完善对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②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禁止暴力等不良内容。

(3)未成年人自身:①不将个人信息随意在网络上发布;②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增强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③合法权益被侵犯后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6.请你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②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学校: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②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3)家庭: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抵制不文明上网行为。 

要点10 遵守社会规则与社会道德
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社会道德与法律是四胞胎,答一个其它三个必答
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1)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2)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规则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④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自由与社会规则不可分)

3.遵守社会规则的做法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1)他律: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2)自律:①自我约束。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②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我们应怎样坚定维护规则

(1)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2)劝导他人遵守规则,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要掌握技巧:①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②有“理”:要晓之以理,采取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③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

5.积极改进规则

(1)原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2)做法①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②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③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6.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对个人:①尊重他人有利于展示个人内在修养;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满足感、成就感等良好的心理体验;③有利于个人养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对社会: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②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③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7.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和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①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②对所有人一视同仁;③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②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①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②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③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8.礼的体现及主要表现。

(1)体现: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9.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1)对个人: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②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对社会:促进社会和谐。①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②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③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④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对国家:体现国家形象。①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10.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的做法:

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11.诚信的地位
(1)从道德角度看: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守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2)从法律角度看: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12.恪守诚信的重要性。

(1)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

(2)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①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②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企业诚信经营的原因)

(3)对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①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②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③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3.我们应如何做到恪守诚信
(1)树立诚信意识。①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不要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③做错事时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谅解;④做到言行一致。

(2)运用诚信智慧。①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②权衡利弊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如何正确处理诚信和保护隐私的关系)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14.请你为构建诚信社会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①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不讲诚信的行为;②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③加强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2)社会: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利用媒体对不诚信现象进行曝光;②树立诚信榜样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3)企业:以诚信为本,依法诚信经营,不弄虚作假,不逃税漏税。

(4)学校:①加强诚信教育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活动②建立学校诚信制度和诚信档案引导学生诚实守信遵规守纪。

(5)家庭:加强引导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与孩子建立真诚互信的关系。
要点11 自我保护 

1.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1)必要性①自身原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社会原因:社会生活复杂多样,欺骗、欺诈未成年人的事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

(2)重要性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③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④加强对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保护,有利于践行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原则。
2.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1)家庭保护(基础)、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承担主体责任)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2)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3)未成年人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辨是非善恶,正确选择;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享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研讨,在学习中分享、在分享中提升,用道德净化心灵,用法治规范人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