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由阳阳老师根据2024年秋最新读本整理
红色字体为相比上一版本读本变化的部分
带★为相对重要的知识点
温馨提示:由于地区差异,没有绝对的重点,仅供参考
第1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1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P3)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的内涵?(特征)(P3)
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意义)(P3-P4)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三次论断(P5)
(1)党的八大(1956年):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2017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P4-P6)
(1)★内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转化原因:①随着长期的建设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3)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内涵:①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有长板、有短板的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②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
(4)★新时代的变和不变:①一个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5)解决主要矛盾的措施:
①针对“不变”的角度:谋划发展、制定政策,要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②针对“变”的角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P6)
(1)内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原因:人民是发展的力量源泉,人民也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3)要求:①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②既要坚持发展,做大“蛋糕”,又要让发展更有温度,努力分好“蛋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1、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P8)
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②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背景(P8-P9)
①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为什么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9)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②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P9-P12)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1)“十个明确”
①领导力量: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②总任务: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总依据: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④发展布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⑤发展动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⑥治国方略: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⑦经济制度: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⑧战略保障: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⑨外部条件: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⑩政治保障: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2)“十四个坚持”
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④坚持新发展理念⑤坚持人民当家作主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⑩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⑪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⑫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⑬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十三个方面成就”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
★地位:“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同时也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
(4)“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重要性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5、“六个必须坚持”(P12)
(1)内涵: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2)地位:这“六个必须坚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
第2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1 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1、中国梦是什么时候提出的?(P14)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2、★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P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3、★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重要性)(P1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4、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P15)
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今天的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5、★中国梦的本质(P16)
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6、如何理解中国梦的本质?(P17-P18)
①实现中国梦,就要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国家富强)
②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觉醒和振兴之梦。(民族振兴)
③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幸福)
④★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的统一,把国家、民族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7、为什么要实现国家富强?(P17)
①历史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就会备受欺凌;国家不强,人民的幸福生活将无法得到根本保障。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②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强有力的底气与信心来源。
8、国家富强的表现(P17)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9、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担当起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P18)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神圣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10、★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P18-P19)
①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的幸福。
②人民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③我们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并在民族复兴的广阔舞台上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2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什么?(P20-P21)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2、党在不同发展时期确立了哪些目标?(P21-P22)
(1)新中国成立前夕:确立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任务。
(2)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立了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四个现代化”)
(3)改革开放后:提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意义: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迎来了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4)★党的十八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
3、★“三步走”战略部署(P22资料卡片)
(1)提出时间:党的十三大。
(2)具体内容:
①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P22)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情况?(P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6、★党的中心任务(P23)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P24)
①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⑤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8、★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P24-P25)
①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②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9、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P25)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3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3.1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如何形成并完善的?(P27)
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提出,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进行系统阐述,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2、什么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P28)
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总体布局,蕴含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目标。
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不仅要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要推动民主法治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秩序的稳定、生态环境的美丽,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
3、★为什么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P28-P32)
①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政治建设的要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③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④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建设的要求,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⑤美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⑦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如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P28-P31)
①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②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③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④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⑤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5、★习近平文化思想(P30资料卡片)
(1)提出时间: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
(2)重要性: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6、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P32资料卡片)
①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②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⑤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⑥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⑦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⑧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⑨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⑩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3.2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四个全面”表述的变化(P33)
(1)2015年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2020年10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为什么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P33-P34)
①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谋划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大有希望。
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抉择。
③“四个全面”的提出,直指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牵住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是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的关系?(P34)
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
②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才能有动力,社会才能有活力。
③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才能有序运行,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④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党才能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也才能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4、★什么是“四个自信”?(P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P35-P36)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P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7、★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因和要求?(P36)
(1)原因: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道路选择。
(2)要求: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4讲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4.1 “涉险滩”与“啃硬骨头”
1、改革开放的背景?(P38-P39)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这次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面对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势,党中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改革开放的重要性?(P39-P40)
①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決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改革开放是党中央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3、我国是如何推进改革开放的?(P40)
40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P41)
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作用?(P42)
①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
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6、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42)
①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
②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③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环境越是复杂,我们越是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决不能回到关起门来搞建设的老路上去。
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前进,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4.2 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
1、制度和含义和重要性(P43)
(1)含义:所谓制度,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规范和准则。
(2)重要性: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任何一种社会,任何一个国家,要保持长治久安、纲维有序,就必须有一套稳定成熟的制度体系。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P44)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P44)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
4、我国是如何完善中国之制的?(我国是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的?)(P44-P46)
①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②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总结制度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全面推进各领域的改革,推进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方面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④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和内容(P45资料卡片)
(1)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内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6、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P46资料卡片)
①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知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②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7、什么是国家治理能力?(P47)
国家治理能力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
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哪“两大奇迹”?(P47-P48)
①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②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矛盾化解、诉求表达、决策参与和应急管理等机制,及时有效消除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9、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P49)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就要更加注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第5讲 法治兴则国家兴
5.1 奉法者强则国强
1、为什么治国需要法律?(P51-P53)
①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③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2、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P52-P53)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为建立新型法律制度积累了实践经验。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基础。
③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进而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谋划、推进,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
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⑤党的十九大明确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基本建成。
⑥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3、★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P53-P55)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全面依法治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③全面依法治国,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要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
4、★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P55)
①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就是依法执政。依法执政首先是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②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③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法律保障。
5.2 密织法律之网和强化法治之力
1、民法典的地位?(P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P56)
(1)重要性: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2)完善体系的要求: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我国形成了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56)
我国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4、★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P56-P58)
①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②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法律有效实施;推进公正司法,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实现司法公平正义;推进全民守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继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④青少年要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法治素养,做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5、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一个坚持”(P59资料卡片)
①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⑤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⑥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⑦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⑧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⑨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⑩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⑪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第6讲 筑牢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6.1 强国必须强军
1、为什么要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P62-P64)
(1)应对世界形势的必然要求。
①国际形势正处于新的转折点上,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日益紧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任务前所未有地摆在我们面前。“强国必须强军”成为民族走向复兴、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②当前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和影响不断加深,也给我国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和不确定的安全威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能够保卫领土主权、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人民军队。
③近年来,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出现革命性变化,各主要国家围绕谋取军事优势地位、夺取军事战略主动权的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军队也必须紧紧抓住新军事革命的历史机遇,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2)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支撑。
①中国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民军队提供和平安定的环境。我们坚持和平发展,对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敌对势力加大了对我国的干涉力度,试图打断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②新时代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近些年,影响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源并未消除,境外势力在台湾、南海等问题上不断挑衅、制造摩擦,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等危害仍在。只有把军队建设得更强大,才能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④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景光明。我们只有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后盾和安全保障。
6.2 军强才能国安
1、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P65-P67)
①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②人民军队是党缔造的,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建军以来,我军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
③历史和实践表明,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才保证了人民军队在长期复杂斗争中没有迷失方向,才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2、★如何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P65-P70)
(1)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新时代,要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必须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统筹加强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大刀阔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
(2)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
①人民军队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政治过硬,就是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本领高强,就是指能打仗、打胜仗,确保部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②全面提高新时代人民军队的备战打仗能力,必须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全面提高人民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军队能战方能止战。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
③必须大力培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
(3)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①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
②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
3、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P68)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4、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P70)
①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②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③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5、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一个明确”(P71资料卡片)
①明确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②明确强国必须强军;③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④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⑤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⑥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⑦明确科技是核心战斗力;⑧明确强军之道要在得人;⑨明确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基本方式;⑩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⑪明确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
第7讲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1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1、人类社会面临着哪些机遇?(P73)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国家间文化交流活动日益丰富,不同国家间人员的流动越来越便利……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人类共同家园。
2、人类社会面临着哪些挑战?(P74)
①人类今天所处的安全环境仍然堪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②逆全球化此起彼伏,民粹主义有所抬头,某些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恐怖主义依然猖獗,一些国家的民众特别是儿童饱受战火摧残,气候问题给所有国家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网络安全越来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3、面对全球性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P74)
各国应该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守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4、“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P75)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5、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P74-P76)
①世界问题多得很、大得很,全球性挑战日益上升。面对这些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②从中国的提倡到世界的相和,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符合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诉求。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6、★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P76)
①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
②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7.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一带一路”的提出时间和内涵?(P78)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2、“一带一路”产生了哪些影响?(P78-P79)
①随着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增强,不仅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一带一路”建立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理念之上,致力于提升沿线国家的联通水平,正在改变着沿线各国的发展面貌。
③“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和周边、中国和世界的一个联通工程,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机遇。
3、如何共建“一带一路”?(P78)
①“一带一路”是全方位的国际合作,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②中国主张沿线各国的合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倡导文明互鉴,展现“讲信修睦”。这种合作不仅是简单的修路架桥,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联通合作。
4、如何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P79-P81)
①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不断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打造覆盖全球的“朋友圈”。
③中国致力于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④中国始终视促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来发展周边外交关系,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⑤中国不断加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5、中国为什么要同其他大国深化合作?(P81)
①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事关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福祉,关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②中俄关系是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
③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文明,其关系好坏对世界影响甚深。
6、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P82资料卡片)
①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②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③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④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⑤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⑥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⑦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⑧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⑨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⑩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7、中国为什么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P83)
①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的国家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②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贯追求和睦和谐。近代百年的民族解放斗争,让中国人民对和平安定更为珍视。和平来之不易。
8、如何维护世界和平?(P83)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第8讲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的引路人
8.1 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
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85-P86)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③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如何理解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P86)
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②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意味着党直接管理一切,党的领导是路线、方针、政策上的领导,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3、★什么是“两个维护”?(P86-P87)
①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4、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什么要践行“两个维护”?(P87-P89)
①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正是因为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才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②实践证明,“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全党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的宗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克服一系列重大挑战的关键所在,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党的根本宗旨)
④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8.2 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P90)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P90-P91)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
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③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
3、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从严治党?(P92、P94)
①★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
②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中国共产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这是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给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③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强调,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4、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哪些成效?(P93-P95)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理论武装凝心聚魂,以整顿作风激浊扬清,以严明纪律强化约束,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前所未有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②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5、★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P94)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阳阳老师说明】为方便梳理整册读本涉及到的各种思想,现汇总如下: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P9);
②习近平文化思想(P30);
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P32);
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一个坚持”(P59);
⑤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一个明确”(P71);
⑥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P82)。
来源:阳阳老师初高中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