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 | 九年级道法上册
【重点问题】整理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4)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人民生活方面: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幸福生活。
(3)国际影响力方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到共建“一带一路”,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2)新时代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将改革进行到底;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6)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
(2)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
(3)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
(4)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5)要拓宽思路,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
(6)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目的是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
(2)协商民主,决策时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权力滥用,也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
(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
(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要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核心内涵:依法行政。
A.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B.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2)要求(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做守法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2)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3)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
(4)向人们大力宣传法治知识和重要性;
(5)坚决同破环法治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作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5)如何传承与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来源: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3)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还要互相交流借鉴。
(2)内涵:爱国情怀,奋进品格,高尚情操,伦理规范等。
①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2)中华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与时俱进。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表现):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C.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5)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作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6)传承与弘扬的表现:
①表现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
②表现在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无私奉献;
③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2)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
(3)如何培育和践行: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要勤于学习,注重修养,勇于实践,踏实做人。
(2)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3)危机: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4)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各民族在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2)做法:
①经济社会方面:
A.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②民生方面:
A.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B.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
C.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D.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①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③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2)原因:
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②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4)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第二步:1991——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000——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4)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党的领导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2)对文化有底气;
(3)对发展有信心;
(4)自信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5)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即:“四个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