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图荐书 · 第438期丨北魏文献馆:探源北魏典籍瑰宝——《龙门石窟造像题记廿品》

教育   2025-01-31 18:15   山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         者:仲威

出   版   社:文物出版社

索   书   号:J292.112.3/1

馆 藏 地 址:北魏文献馆

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牛橛造像记、一弗造像题记、始平公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等)拓本,它们字形独特、气势刚健,是龙门石窟碑刻中的精品,同时也是中国“魏碑”体书法的最佳代表作品,受到历代文人、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龙门二十品》拓本于清代同治年间形成,后在康有为等金石学家的推广下广泛流传。民国年间,龙门石窟造像题记被大肆传拓,拓本数量与日俱增,个别造像遭到了毁灭性破坏。1949年后龙门石窟得到了较好的管理与保护,1975年国家文物局明令禁止传拓龙门石窟二十种北魏造像题记。   
传世的《龙门二十品》拓本数量庞大,各时期拓本多混杂在一起。目前,学界对《龙门二十品》拓本的考据梳理已有一定成果,《善本碑帖录》《增补校碑随笔》《碑帖鉴定》等著录对龙门造像题记拓片的考据特征进行了总结,相关结论已被广泛认可。大部分考据研究选用的拓本下限多是清代晚期,民国年间拓本较少涉及。本书的研究重点即是梳理校勘《龙门二十品》各类拓本,明确不同时段版本的考据特征。
宣统年间,方若在《校碑随笔》中用魏刻《马振拜造像记》替换《优填王造像记》。因此,《龙门二十品》实际涉及龙门石窟造像题记共二十一种。由于《龙门二十品》种类多数量大,不同年代的拓本容易混杂。在选择研究材料时,尽可能以同时期拓本为参考,即拓工、用纸、用墨、装潢基本统一。另外,带有纪年题跋的拓本也是判断版本及年代的重要依据。本文选用的研究拓本主要有上海图书馆、幕松轩、嘉树堂、高恩德先生、履薄斋等公私藏本及各类出版物多种。

龙门石窟中的造像题记多为民间拓工传拓,文字的细微泐损可能不会引起他们的关注,也就缺少相关的记录,这就给现在版本的细化研究增加了障碍。本书对《龙门二十品》拓本版本的划分,以文字点画的多寡及石花、泐痕的差异等特征为参考,将其分为优填王本和马振拜本两大类。填王本又可以细分为最初集拓本、优填王早本与优填王晚本三种。马振拜本包括马振拜全本和马振拜残本两种。最初集拓本虽属于优填王本大类,但其面貌与后期两种优填王版本差异明显,故专门独立划分。优填王本的早、晚拓本在文字点画的完整程度及传世数量上有较大差别。马振拜全本和残本则以《解伯达造像》《魏灵藏造像》两品造像遭到人为破坏为分界线。这五种版本基本反映了《龙门二十品》拓本的流传与发展情况。
自清乾嘉至民国年间,龙门石窟造像题记的传拓几乎没有停息。特别是光绪之后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大,拓工夜以继日大量传拓,拓本品种由最初的数品到千余品,本书划分的五类版本基本能够代表《龙门二十品》拓本的发展脉络,但拓片的制作与流传是连续不断的,这也就致使个别拓本的考据可能无法与划定的版本完全匹配。本书的第一、二章为仲威先生执笔,第三、四章为宋松撰文。
龙门二十品中,所记的造像主都是随同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来的王公贵戚,其题记文辞优美、书法精湛,是中国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推文:苏宏燕 部门:北魏文献馆 排版:康一凡 校对:高中丽 审核:吕   鑫

大同市图书馆
大同图书馆御东新馆将实现由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功能到社区大文化和政府社会功能的延伸,成为政府工作会议、时事政治报告、社会外事活动、文化系列展示、大型文化活动等政府和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图书馆在职能上的一大突破和功能上的一大亮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