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遗看中国:太极拳——中正圆活 刚柔并济

教育   2025-01-30 18:02   山西  








太极拳

2020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宣布,太极拳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自此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中的璀璨明珠。

01

非遗名片

太极拳



01

项目名称

太极拳

02

项目类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03

列入年份

2020年

04

项目类型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

02

项目介绍

自然与宇宙的智慧结晶

太极拳归属于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它深深扎根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显著运动特征,是极具特色的传统体育实践。



01

起源与流派演变


自17世纪中叶于温县陈家沟村诞生后,太极拳便开启了世代传承的历程。以陈氏太极拳为根基,逐渐衍生出众多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流派。如今,太极拳拥有80多套拳术与器械套路,以及20多种推手方法,其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在传承中不断丰富拓展,充分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02

文化价值与内涵


社会功能

太极拳社会功能丰富。一是增进习练者身心健康,让观赏者也身心愉悦,提升社区健康水平。二是以松柔等要求与学拳理念,涵养心性,促进家庭、社区和谐及人际平等。三是传承者交流切磋,形成 “一家亲” 共识,各流派相互尊重。四是借身体运动传承知识,凭传说等丰富地方文化,展现民众创造力。


文化影响

太极拳受道、儒及中医理论影响,流派与实践多样,是人类创造力与文化多样性见证。列入非遗后,有助于各国了解其功效、理念,丰富对宇宙等规律的认知,激发多领域创新,促进文化间相互尊重欣赏。

03

主要内容


1.理论基础: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与养生观念,呈现中正圆活的运动特征。

2.功法精髓:讲究 “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腕与踝合)”与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以功为本”,强化内功修炼,训练内在呼吸、劲力与精神气质,实现形神统一、动静结合。

3.套路形式:作为传统体育独特的习练与展示形式,分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各流派套路存在差异。

4.对练方式:推手是双人徒手对练,与套路相辅相成,遵循“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原则,综合运用身法、步法与招式,是训练技术与劲力感悟的重要手段,此外还有器械对练。

5.显著特点:具有内容丰富、刚柔并济、健身科学、习练便利等特点。


非遗

03

传承与保护

自然与宇宙的智慧结晶

太极拳归属于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别,它深深扎根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显著运动特征,是极具特色的传统体育实践。


▲中国太极拳博物馆

01

措施及成效


多方联动保护

国务院将7个流派列入名录,各级文化部门认定124名代表性传承人,财政予以经费补贴。多部门联合开展 “全国太极拳健康工程”,设为全民健身项目,在高校开课、借社区力量助中小学教学,国家基金资助研究。相关社区维护修缮陈王廷、杨露禅等故居等场所,并与群体、个人共建合作及预警监测机制,制定五年保护计划,从多方面推进保护。

数字化与推广

太极拳学会等群体开办专题网站,协助数字化建档,与老年服务机构及妇女组织合作开设培训课程。研究机构定期举办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出版专著与教学光盘。

人才培养传承

陈氏、杨氏等太极拳世家通过家族传承培养1千余名传承人,陈正雷、杨振河等代表性传承人招收2千余名徒弟,培训机构培训10余万人。部分传承人进入大中小学校,培养新生力量。


02

传承与发展


传统传承

家族传承在亲属代际间展开,师徒传承经传统拜师仪式确立关系后进行,各流派通过口传身授形成传承有序的谱系。

社会参与

社会机构(如太极拳馆)培训以及针对青少年、老年群体的社区培训较为常见。同时,不少实践者通过观察、请教、自学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教育融入

太极拳已融入正规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和大学教育课程。在传承过程中,拳谱、图谱、口诀是重要依据,“学拳明理” 是共识与目的,习练者借此感知中国宇宙观,践行养生观。

▲拜师仪式

非遗

太极拳

太极东方来,五洲谱新篇

太极拳,这一源自东方的智慧之拳

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在全球范围内续写新的篇章

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增添绚丽色彩

内容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本文用于公益宣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大同市图书馆
大同图书馆御东新馆将实现由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功能到社区大文化和政府社会功能的延伸,成为政府工作会议、时事政治报告、社会外事活动、文化系列展示、大型文化活动等政府和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图书馆在职能上的一大突破和功能上的一大亮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