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回响 传递档案声音——京津冀兰台读档活动(第五期)

文化   2024-06-22 17:00   河北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在第17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北京市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联合推出“聆听历史回响 传递档案声音——京津冀兰台读档活动”,由三地档案工作者讲述本馆珍品档案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档案从“故纸堆”走进“百姓心”,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强自信贡献力量。诚邀您一同追寻档案中的历史足迹,感受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天请听第五期:北京市档案馆《人民殿堂 时代坐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工程的基本情况〉》、天津市南开区档案馆《内山书店落户天津 风雨百年再续新篇》、河北省档案馆《台城星火——弓仲韬》。

1

北京市档案馆

北京:人民殿堂 时代坐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工程的基本情况》



1958年,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建设人民大会堂,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群众共商国家大事。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工程的基本情况》等档案记录了人民大会堂建设的情况。

人民大会堂由大礼堂、宴会厅和人大常委办公楼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建筑面积达十七万多平米,超过了故宫全部建筑面积的总和。它的外墙是浅红色的花岗石须弥座和浅杏黄色的墙身,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整体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与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共同构成了天安门广场上一幅庄严和谐的画面。

人民大会堂内部功能齐全,装修大气。其中,万人大礼堂内,以王勃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为灵感的室内设计令人印象深刻,“墙面和顶棚是天蓝色的塑料五夹板,墙面与顶圆曲而下,形成‘水天一色’”,一颗红星在中央,周围做成滴水涟漪,一波波荡漾开来,既平衡了空间尺度,又体现了人民殿堂的亲和力,也应和了后来毛泽东主席将它命名为“人民大会堂”的理念。

建筑是无言的史书。工程边设计、边出图、边准备、边施工,共“有18个省市7785名建筑工人参加,还有解放军、公安部队、机关干部和学生参加了义务劳动”,不到一年时间,“共和国殿堂”即在巍巍古都拔地而起,展现了具有强大凝聚力、不惧任何困难的中国力量,也记载了新中国艰苦奋斗的厚重足迹。

(读档人:北京市档案馆展陈处 刘静)

2

天津市南开区档案馆

天津:内山书店落户天津 风雨百年再续新篇


2021年7月10日,具有百年历史的内山书店重回中国,首家门店在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鲁能城购物中心开业。

在内山书店的回归庆典和首店开业活动中,鲁迅之孙周令飞、郭沫若之女郭平英、郁达夫之孙郁峻峰、田汉之孙欧阳维以及日本首席公使志水史雄等人出席,众多海内外媒体予以报道。这张书店开业时的照片由内山书店提供,作为珍贵的照片档案,收录在《天津市南开年鉴(2022卷)》中,真实记录了这家百年书店在暌违70余载后翩翩归来、重新扬帆起航的历史瞬间。随着新书店的“旧牌匾”被揭开,内山书店所亲历、所见证的“黄金时代”也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

始建于1917年的内山书店,是日本国际友人内山完造夫妇创建的进步书店,它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了陈独秀、李大钊、陈望道、钱玄同这些新青年们获取新思想的主要窗口。1920年,陈望道通过书店关系购买到日文译本的《共产党宣言》,并翻译成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在北伐时期、白色恐怖时期和抗战时期,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的众多左翼人士和共产党人都曾得到内山书店的庇护。1975年,郭沫若亲赠墨宝“内山书店”四个字作为牌匾,书店一直沿用至今。

鲁迅先生自1927年10月抵达上海到1936年辞世,曾走进内山书店500余次,这里是鲁迅在上海时期重要的活动场所,中学课本中的《记念刘和珍君》《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纪念》,都是在内山书店时期完成,小学课本中《一面》也讲述了左翼进步青年在内山书店偶遇鲁迅先生的故事。

中国现当代最早的书店文化沙龙“文艺漫谈会”创建于此,漫谈会吸引了无数新思想新文化青年和进步、左翼作家前来畅谈理想,郁达夫、田汉、萧红、丁玲、夏衍等都曾是书店沙龙的常客,因此书店又被称为“中国文坛的百年会客厅”。1947年,国民政府以亲共之名将内山完造遣返日本,内山书店在中国就此成为历史。

2021年,内山书店重回中国,首店落户天津南开。“以书肆为津梁,期文化之交互”,内山书店所倡导的文化理念,与南开自身既有老城历史文脉又兼具开放进步思想的独特人文气息不谋而合、相得益彰。书店的建成,为南开区再添文化新名片,也为这座现代化国际都市中心城区进一步拓宽文化交流的渠道。

(读档人:天津市南开区档案馆史志年鉴科 郎梦蕾)

3

河北省档案馆

河北:台城星火——弓仲韬


这是被保管在河北省档案馆里的一份手写的思想自传,写自传的人叫弓凤洲。他在自传里这样写道:“我十几岁时,本村有个学生叫弓仲韬,时常找我接近,他外出访亲望友也让我跟着,但不知他干什么事。后来过了几个月,他就问我对国民党、共产党的意见,他给我讲国民党是代表地方财主、做官人的,共产党是代表穷人的。共产党主张打土豪,让大多数人有饭吃,我一听就说‘我赞成共产党’”!

弓凤洲自传里提到的那个学生,就是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创办者——共产党员弓仲韬。

1916年的中秋,国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的新生报到处,来了一位年龄偏大的新生——弓仲韬。命运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线在牵动着,弓仲韬在这里一步一步走向了革命的道路——参加五四运动,学习进步书籍,还结识了一位对他一生都影响深远的人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弓仲韬逐渐完成了由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向共产主义革命者的转变。1923年4月,李大钊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不久,弓仲韬回到了阔别七年的家乡,逐步建立和发展党的农村基层组织。1924年 8月23日,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安平县委成立了,弓仲韬任县委书记。从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到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的成立,弓仲韬用一颗小小的火种将冀中平原的革命活动,带动得如火如荼。在他的影响下,女儿弓乃如也积极投身到党的革命事业中来。在弓乃如的自传里,她用这样的一句话总结她的父亲——他的一切,都属于党。

 (读档人:河北省档案馆接收征集部 左佳)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唐山档案
帮助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了解档案、熟悉档案和更加方便的利用档案,并依托馆藏档案介绍唐山人文历史。努力做到“记录历史、传承文明、资政惠民、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