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回响 传递档案声音——京津冀兰台读档活动(第十九期)

文化   2024-06-29 20:35   河北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在第17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北京市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联合推出“聆听历史回响 传递档案声音——京津冀兰台读档活动”,由三地档案工作者讲述本馆珍品档案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档案从“故纸堆”走进“百姓心”,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强自信贡献力量。诚邀您一同追寻档案中的历史足迹,感受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天请听第十九期:北京市档案馆《华北大学的思想洗礼——吴玉章校长的一封信》、天津市档案馆《耀华年刊》、河北省档案馆《铁的子弟兵》。

1

北京市档案馆

北京:华北大学的思想洗礼——吴玉章校长的一封信


1948年秋,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写给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一封信。信函由毛笔书写,共六页,是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红色书信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封。

吴玉章和刘仁是四川同乡,两人的相识缘于刘仁的舅父赵世炎。刘仁来到北京求学后,在舅父赵世炎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结识了很多革命仁人志士,吴玉章便是令他敬佩的一位。

信中寒暄过后,吴玉章话题一转,向刘仁介绍合并后的华北大学的教学工作情况,他写到:“华大工作已上轨道,学生学习情绪很高,我亦讲授最近50年中国革命运动史,大家很兴奋,现在时局飞跃发展。各方需要干部很多、很急。”

信中提到:“大学向其它地区派出了一部分干部,但离实际需求还远远不够。为此,华北大学必须加大干部培训,并严格执行党中央明确要求的蒋管区来的一切学生,必须完成4至6个月思想政治培训的任务要求。必须使这一批青年受一定的政治思想改造,才能放手去使用!”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在迎接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在培养干部方面,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无论从中央文件精神的传达,还是具体工作的贯彻落实,都体现出中共中央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以及党员干部不折不扣坚决落实的优良作风。

从1948年8月至12月初,由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送到华大政治班学习的就有1000多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参与了北平城市接管工作,其严明的政治纪律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民心,保证了城市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读档人:北京市档案馆编研处 宋鑫娜)

2

南开大学档案馆

天津: 耀华年刊


七七事变后,在日军的轮番轰炸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损失惨重,多数师生南迁,留津师生身陷失业失学困境。1937年9月,耀华学校校长赵天麟为安置这部分师生,在耀华学校中学部开设了特班。

赵天麟在1938年的《耀华年刊》创刊序言中写道:“去秋以救济失学学子,附读者又千数百人,艰巨尤倍曩昔。今届第三次毕业期,如坐嘉荫之林,而数成材之木,其蔚然在望,靡不手泽如新也……”

《耀华年刊》刊发的“特班的临时课桌”这幅漫画,可一窥特班学子的学习生活,两名学生身着长衫,其中一个手拿书本,聚精会神地读着,另一个坐在砖石砌成的石凳上,埋头奋笔疾书。这幅漫画反映了战时特班学生因陋就简,刻苦学习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耀华年刊》记录了抗战初期对日斗争的艰难岁月。在赵天麟的影响下,特班青年在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在爱国的赵天麟被日伪特务暗杀之后,他的学生却因此站了出来,成长为校长心中的“嘉荫之林”。

(读档人:天津市档案馆保管部 张硕硕)

3

河北省档案馆

河北:铁的子弟兵


1941年晋察冀军区成立两周年之际,著名诗人田间在《五十年代》创刊号上连载长篇叙事诗《铁的子弟兵》,全诗记述了牧羊人邓兴华参军报国的故事,展现了他无限的忠诚与英勇气概,是铁的子弟兵的缩影。

时年边区人民饱受血与火、生与死的战争折磨,坚定地选择和拥护“永远与人民在一起”的共产党,到处呈现“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妻勉其夫”的感人场面,邓兴华们以民族危亡为己任积极入党、踊跃参军,在党的教育下坚定了理想信念,他们刻苦训练、勇猛善战、意志顽强,从普通人成长为光荣的钢铁战士。

诗中说:“来当子弟兵/把你们的骨头/练成铁”,在激烈的战斗中,邓兴华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无畏生死、绝不退缩的钢铁意志,枪完全空了、血快流光了,他还是要站起来战斗;他倒下了,新的三八式在尸体旁架起来,子弟兵们为了胜利前仆后继、一往无前。

铁的子弟兵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他们将个人的生死与国家的存亡紧紧结系,为家国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御屏障。

(读档人:河北省档案馆办公室 孙佳源)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唐山档案
帮助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了解档案、熟悉档案和更加方便的利用档案,并依托馆藏档案介绍唐山人文历史。努力做到“记录历史、传承文明、资政惠民、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