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回响 传递档案声音——京津冀兰台读档活动(第二十三期)

文化   2024-07-19 17:15   河北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在第17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北京市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联合推出“聆听历史回响 传递档案声音——京津冀兰台读档活动”,由三地档案工作者讲述本馆珍品档案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档案从“故纸堆”走进“百姓心”,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强自信贡献力量。诚邀您一同追寻档案中的历史足迹,感受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天请听第二十三期: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邓小平同志为《党史博采》题写刊名手迹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档案馆《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特辑》河北省档案馆《冉庄形势要图》。

1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邓小平同志为《党史博采》题写刊名手迹

在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机要档案室里,珍藏着一份邓小平同志为《党史博采》杂志题写刊名的珍贵手迹。

那么一本杂志究竟是怎样和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结缘的呢?

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党的十三大召开以后。

为强化党史宣传阵地建设,中共河北省委党史资料编审委员会决定创办《党史博采》杂志。1988年春,试刊号、创刊号相继与读者见面。为进一步扩大刊物知名度,编委会萌发了请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写刊名的念头,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邓小平同志。

1988年4月,时任编委会主任兼《党史博采》总编的高恒同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带着一封写给邓小平同志请求题写刊名的信,到北京找到中央警卫局相关领导说明意图。

没料想不到一个月,1988年5月15日,编委会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来的机要信函,里面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党史博采”四个大字,字体遒劲,笔锋有力!

邓小平同志在百忙之中欣然命笔,为一个省级刊物题写刊名,这在河北众多报刊中,在全国省级党史刊物中仅此一家,由此可见他与河北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河北党史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此后,《党史博采》更是把领导关怀转化为推动杂志茁壮成长的强大动能。三十六年不忘初心,三十六年守正创新。如今的《党史博采》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过硬的办刊质量形成了“精、深、准”的行业优势,积极拓展党史宣传刊网融合新局面,成为全国党史期刊创新领跑者。

值此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这份成绩是我们对他老人家的最好纪念。《党史博采》将不负重托,不断续写新时代党史媒体工作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读档人: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办公室  李彩军 陈昊

2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档案馆

《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特辑》

《抗大》,作者巴丁。抗大,像火。抗大,像光。抗大的火她热;她烧红了千百万回青年的心房。抗大的光呀!她亮;她要照耀着祖国的青年,走向胜利的太阳。抗大的火哟;愿你永远的燃烧呀!抗大的光哟;愿你永远的明亮。

这首散文诗收录于《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特辑》,这本《特辑》是信都区档案馆珍贵的红色馆藏档案,它承载着抗大精神,见证着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它的存在意义重大。

1941年6月1日,抗大迎来了5周年纪念日,为了全面总结“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办学经验,为了宣传抗大创办5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和对抗日战争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也为了扩大抗大在国内外的政治影响,抗大总校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前南峪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会议由张际春主任致开幕词,滕代远副校长做工作报告,何长工教育长致答谢词,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讲话作指示。

朱德、彭德怀、左权、罗瑞卿等首长以及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为大会题词。邓小平、刘伯承、杨秀峰等首长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了纪念文章。《新华日报》(华北版)特为校庆发表了社论并开辟专版,《解放日报》也刊发了对校庆盛况的报道。罗瑞卿还代表十八集团军总部专程赶来参加了庆祝大会。

为纪念抗大五周年,抗大编审会编,抗大政治部1941年8月1日专门出版了《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特辑》一书,将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的重要文件资料和描写庆祝大会盛况的资料集印成册,予以保存。

正是以这本《特辑》和有关资料为依据,确认了1940年11月至1943年1月,“抗大”总部就设在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并在此办学长达2年之久,印证了这段光辉而重要的历史,也彰显了信都区浓厚的红色历史底蕴。现在这本《特辑》正以它独特的魅力散发着历史的光芒,传承着红色精神!


读档人: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档案馆  李静

3

河北省档案馆

《冉庄形势要图》


这是一份保存在河北省档案馆的《冉庄形势要图》,是保定市冉庄一代的地道平面图纸,也是华北地道战的珍贵档案。1937年,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该如何保全自己呢?冉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森林,在自家菜窖挖出一段地洞用于藏身,成为冉庄的“第一洞”。

1942年,在张森林倡议下,冉庄村民开始大规模挖掘地道,把原本的单口洞改成了可以转移联通的多口洞。清苑县人民武装抗日委员会进驻冉庄后,指导村民对地道进一步改造升级,改造后的冉庄地道总长约16千米,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设有指挥部、兵工厂、翻板陷阱、储粮室等地下军事设施,大街小巷的墙壁均设有暗枪孔。地道出入口依托店铺、庙宇、院落格局以及河道、坟地等自然地形,被巧妙地布置和伪装,完美地融入环境。改造后的冉庄地道,防水、防火、防烟,好打、好藏、好跑,主动进攻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大大提升,真正成为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抗日战斗堡垒。

1945 年春,日军围剿冉庄三次均以失败告终。冉庄地道战以受伤一人的代价,杀伤日伪军百余人。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干的庄稼汉,没有先进的武器,却打得侵略者闻风丧胆,留下“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的哀叹。冉庄地道由最初的藏身之所发展为防御工事,再发展到战略战役、攻防一体、变化莫测的作战工事,是冉庄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党和人民辛劳与智慧的结晶。


读档人:河北省档案馆地方志部 杨海云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唐山档案
帮助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了解档案、熟悉档案和更加方便的利用档案,并依托馆藏档案介绍唐山人文历史。努力做到“记录历史、传承文明、资政惠民、服务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