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中学怎么改名“有限公司”?教育还能保持初心吗?

教育   2024-12-19 19:29   新加坡  

我的同学小张,给我发了张照片。

“你看看这个……”他留言说,“我刚给孩子交完学费,这收据上的公章把我吓了一跳……”

我定睛一看,果然不同寻常——“××高级中学有限责任公司”几个字,赫然印在收据上。

我揉了揉眼睛,还以为看错了。

一所学校,怎么摇身一变成了“有限公司”?

这不是科幻小说,这是2024年的教育现实。

翻开新闻,类似的事情正在全国各地上演:11月底河北邯郸、7月初广西玉林、5月中旬四川南充……

一个接一个的高中,都在悄悄地加上了“有限公司”的后缀。

不少家长,在网上晒学费收据……

“我家孩子现在是在上学呢,还是在公司上班?”一位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发问……

这句略带调侃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确实,当我们习惯了“母校”这个充满温情的称呼,突然要改口叫“××公司”,这种违和感,就像穿着校服去参加董事会。

记得小时候,我们都把学校当作第二个家。

教室里满是粉笔灰的气息,操场上回响着清脆的读书声,这些都成了我们最熟悉的学校标志。

现在呢?

我们要开始习惯“季度关键绩效指标(KPI)”、“业绩考核评定”这样的词汇了吗?

有家长在群里发问:“学校改成公司后,是不是要像公司一样追求利润?那教育质量怎么办?”

这个问题一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

“我更担心学费,会不会像股市一样涨?”

“老师,会不会变成销售,开始推销各种课程?”

“孩子的成绩,会不会变成公司的季度报表?”

说实话,这些担忧不无道理。

教育和商业,本就是两条平行的轨道。现在,硬要把它们强行掰到一起,总让人觉得别扭。

我询问正在读小学的侄子:“你们对学校转变为公司,有怎样的想法?”

他歪着头想了想:“感觉怪怪的。以前过生日,老师会给我们唱生日歌。以后,会不会变成发条祝福短信就完事了?”

孩子们的担心,往往最真实。他们害怕失去那些看似普通,却温暖人心的日常。

但转念一想,变化未必都是坏事。

一位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这样说:“如果能把企业的一些好做法,用到教育中,未必不是机遇。比如,更规范的管理、更先进的设备、更丰富的课程选择。关键是:别忘了教育的初心。

这话说得在理。

就像一个爱孩子的父母,即便经营着一家企业,也不会把对孩子的爱,变成冰冷的数字。

其实,每个家长最关心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

孩子在学校还快乐吗?

老师还用心教学吗?

教育的质量还有保障吗?

学费会不会突然暴涨?

这些问题,不会因为一个公章就有了答案。

但起码提醒我们:该关注的,该坚持的,一样都不能少。

有趣的是,前几日我看到一个高中生的评论:“既然学校转变为公司了,那我们是否也该组建一个学生工会呢?”

这话虽然是开玩笑,但也反映了孩子们对这种变化的机警和敏感。

面对这样的变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该怎么办?

1、别太焦虑。

换个名字,不会改变教育的本质。

好老师依然是好老师,认真学习的孩子,依然会有收获。

2、保持关注。

多和孩子聊聊,学校又有哪些新变化;多与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发现问题,立刻反馈,解决问题,这是我们身为家长该尽的责任。

3、理性对待。

与其担心学校变成公司,不如多关心孩子的实际需求。

他们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焦虑和抱怨。

说到底,教育是什么?

不管是学校还是公司,都改变不了它的本质: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我并不在意学校作何称呼,我在意的是孩子能够学到什么,能够成长为何种类型的人。”

确实,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学会适应各种新变化。

但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教育的真诚;老师的责任;学生的成长;家长的期待。

这些,才是教育的底色。

所以,当你见到一枚,盖着“有限公司”字样的公章时,不必太过慌张。

重要的,不是公章上写着什么,而是教育的本质有没有变?

只要学校还有认真负责的老师,还有求知若渴的学生,还有充满关爱的校园氛围,那它就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学校,而不只是一家公司。

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名字。

或许多年后,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会发现改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那颗追求知识、渴望成长的心。

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end-
推荐阅读
超越985和211?中央下放陕西省的8所部属大学,对高考生释放何种信号?
北大考古女孩“打脸”张雪峰?毕业进入敦煌研究院端上“铁饭碗”,简直人生赢家!
唐尚珺回应“退学复读”,直言不想让77岁母亲失望,网友气愤:应该终身禁考
这个本科专业学生竟然集体逃离,一个不剩?这所“国字号”大学怎么了?
“我们仨,只是玩玩而已!”美女大学生政审失败,200块成一生污点!网友:活该!



辞言生涯
20年教龄,分享教育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