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现场|维也纳爱乐、尼尔森斯及东方艺术中心

文摘   2024-11-01 17:42   上海  
维也纳爱乐(VPO)与尼尔森斯(Andris Nelson)两天大戏落幕,如饮醇酒。虽然第一天略感失望。

两天曲目如下
10月30日, 上半场,肖斯塔科维奇NO.9
                下半场,德沃夏克NO.7

10月31日, 上半场,贝多芬第三钢协
                下半场,理查斯特劳斯《英雄生涯》

两天听感片段记录如下:

(包括与柏林爱乐6月演出的一点对比)




1. 1.5个缺点


分享好东西,必须先说缺点,避免陷入尬吹。第一天的肖9对于天价票价乐团而言,略显单薄,缺少诚意。30分钟,唰一下就过去了。


我甚至感觉天团是不是转场连轴转累坏了?


除了木管组留下一点印象外,整体风格,感觉不如尼尔森斯在DG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录音那么更有“肖味”。什么是“肖味”,就是多少阴阳怪气的那种不和谐感。维也纳的弦乐,可能太美了,而低音乐器,相对保守,大鼓就敲得不那么响啊。


“肖味”也如伏特加,烈。而维也纳爱乐的呈现,可以算兑了些许伏特加的鸡尾酒。


如果要弥补这个缺憾,上半场,加个十来分钟的蓝色多瑙河,作为前菜,更满足。


第二个缺点呢(其实算不上缺点),就是选了德沃夏克第七交响曲。曲目,能彰显乐团能力,但不太讨好观众。(音乐史上,德7的地位,远远高于出圈的德9。)如果换成通俗的“新大陆”,更能刺激大众神经,赢得更多赞誉。


对我来说,选德7算优点,因为这更维也纳!



2. 可以和柏林爱乐勃拉姆斯4相提并论的德7

因为票价齐平柏林爱乐,我也难免俗,全程标准,就是对比柏林爱乐。德7是一部可以和柏林爱乐6月勃拉姆斯4,进行不恰当简单化对比的作品。

“(德7)明显地继承了维也纳古典传统,在貌似自发的旋律创造和管弦乐处理方面成为舒伯特的继承者”,杰拉尔德•亚伯拉罕在他的《牛津简明音乐史》中如是说,他认为这是德沃夏克交响乐登堂入室之最大成就。
深以为然。
在略不过瘾的肖9结束后,下半场一开始,就被维也纳爱乐这种纯正奥地利口音的弦乐组吸引了。厚重而饱满,清澈而充满张力(缺乏张力的清澈,可谓划水)。

弦乐组和柏林爱乐有很大不同,维也纳爱乐有一种特殊的粘滞感,齐奏时,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光晕,与之相呼应的是,中低音声部铜管,巴松管,贝斯,以及打击乐非常保守,以形成一种平衡。

从完成度看,虽然不似柏林爱乐勃拉姆斯4那种攻城略地,但,这种古典主义的传统口音,着实地道。回味无穷。 



3. 充满维也纳风情的贝多芬第三钢协

德7的这种呈现,让我对第二天的贝多芬第三钢协无比期待。还特别预习了布朗夫曼和瑞士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早些年的一个录音。


布朗夫曼录音不多,平时听得更少,但,这个演绎非常好,马上被他那种雅致的风格吸引。

应该说,现场的完成度,明显比这个录音高一个档次。布朗夫曼风格现场听起来,更加纯美平和。

他没有把协奏搞成强烈对比的那种。我看有些有些乐迷讲,这个钢琴演奏像划水,其实他是在追求那种带有略微本真主义的维也纳风格。音色雕刻感极强,流畅自然而连贯,与乐队的融合极好,对抗也恰到好处。真是好手艺!


贝多芬第三协奏曲,创作于1800年前后,现场演绎,你能轻松把握莫扎特、海顿那个年代的时代审美。同时也能感受到,贝多芬早期作曲的旨趣:试图突破古典早期的架构,整体上对乐队进行复杂结构。尼尔森斯棒下的维也纳爱乐对这种调性的把握,似乎是祖传手艺(难怪有人说尼尔森斯自动驾驶),本真风格,却赋予了现代张力。

整个乐团呈献出极好的歌唱性。

布朗夫曼的安可,有诚意,选择了贝钢奏第七D大调的第二乐章,10分钟里,把协奏中的抒情深深延续到观众心里。

小插曲上半场,我一直纳闷,旁边座位8排8座这么吉利的位置,为什么一直没人。下半场还没开始,布朗夫曼先生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坐在了我的旁边,赶紧签名合影。。。

下半场,《英雄生涯》老先生全程专注。



4.高光时刻的《英雄生涯》

到这里,我很难想象下半场晚期浪漫派的代表作《英雄生涯》会怎样?

超级天团的能力就是可以瞬间转换频道!

我的观点非常明确:维也纳爱乐的这个东艺音效加持的《英雄生涯》,要胜过6月底柏林爱乐的上海大剧院版。

集抒情性、故事性、戏剧性、冲突性、画面感、音效为一体。乐团平衡且整体推进能力极强。


大剧院柏林爱乐那个也非常好。柏林爱乐恍若肌肉猛男,重装坦克,无可挑剔的爆发力。维也纳爱乐,特别注重长乐句的充分舒展与释放,抒情,绵长。可能和他弦乐风格传统有关系。


柏林爱乐,相对更注重整体性,对于细节处理,不讲过分柔韧,要的是:打出去,收得住。


尤其要提一下,“英雄的伴侣”这部分,那位小提琴首席的表现。


后来查证,这位音乐家叫Daniel Froschau,还不是维也纳爱乐现任的四位首席小提琴家成员。现场,他这个琴的音色极其漂亮,好像是我在东艺听过的最漂亮的小提琴音色了。


Daniel 首席拉得古典,足够抒情,不滥情,不是那种极度追求缠绵悱恻的腻味感觉,但情感又那么真挚热烈,与乐队形成强烈对比反差。尤其第五乐章结束时,与管乐的应答,美不胜收。


柏林爱乐,五个乐章总体上,故事性要弱,冲突也弱。也可能还是上海大剧院声学限制所致,在高潮段落,没有维也纳爱乐如此炽烈白热化。





5. 施特劳斯家族来了,新年快到了。


最后还是提一提安可,两场都是一个圆舞曲,一个波尔卡。这其实算维也纳爱乐的前菜,信手拈来,这种华而不实的音乐就是图个现场气氛,哈哈。两天四首,感觉2025年马上到了。。。


继续交流加微信(topgeardriver)



听现场|帕帕诺+LSO:发烧且瑰丽的“管风琴交响曲”

听现场|柏林爱乐、别特连科及上海大剧院

古典音乐相对论
一切为了最好的音乐及重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