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声乐30年史(下):传承

文摘   2024-10-06 10:48   上海  
小编说:昨天在24位声乐大师后,这部分,主要通过三个主题,来体现大师和晚辈之间的传承与提携。这些专辑,不像之前每一集都是一人独当一面,而是和他们同时代的晚辈或者名气不大的声乐演唱者同台。当然,这些人,如果放到今天看,也都已成为新的大师。为西方声乐30年提供了更丰富的画卷。

下面,我们先看,舒伯特党部分的这种传承。舒伯特党(Schubertiade,亦有Schubertiad的拼写法),可以理解为,舒伯特和他的朋友们聚会形式的艺术歌曲演出。舒伯特去世后,专门演奏舒伯特作品的活动也可以这么称呼。现在,在奥地利施瓦尔岑贝格仍有“舒伯特音乐节”(德语:Schubertiade Schwarzenberg)的系列音乐会,该活动也使用了此一名称。

可见,这已经是一个音乐节的文化现象,所以,本系列第五篇,我们以此作为主题。



25.
《1815年的舒伯特党I》
(An 1815 Schubertiad I)

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第二十卷。

对于1815年,恐怕任何一位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研究者都很难轻易放弃攫取这一年的歌曲资源,18岁的舒伯特在1815年经历了什么让他如此多产,将近150首歌曲的数量在他有生之年一直保持着“冠军”的位置。

詹森先生做为一个资深的舒伯特艺术歌曲伴奏大师,当然也不会放过1815年的选题,继第七卷和第十卷两集的舒伯特在1815年后,第二十卷重新回到了这个“宝藏”。


  • 演唱者:约翰·马克·安斯利(john mark ainsley)、伊恩·波斯特里奇(Ian Bostridge )、迈克尔·乔治(Michael George )、帕特里夏·罗萨里奥(Patricia Rozario)、伦敦舒伯特合唱团(The London Schubert Chorale)
  • 指挥:斯蒂芬·雷顿(Stephen Layton )
  • 钢琴:格雷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93年11月在伦敦汉普斯特德一神论教堂录音,1994年3月发行。

舒伯特在1815年面临两个大问题,第一是18岁的舒伯特,如果在今天才刚刚成人,考进大学开始自己新一段的学生生活,19世纪的舒伯特已经不得不面对以何为生这个最现实的选择,即使如贝多芬这样的前辈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自由的职业音乐家可以生活的不错,且具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

但是舒伯特的原生家庭,他父亲对他才能的怀疑以及迄今为止他自己在用乐谱换面包上取得的进展,很难说服大多数人相信舒伯特可以走职业音乐家的道路,即使1815年他的F大调弥撒首演,师傅萨列里出席让他和老师都很有面子。

即使这一年他给爱恋两年的姑娘,面包师的女儿—教堂唱诗班女高音特蕾莎 格罗布写作了祝贺生日的歌曲,然而舒伯特从小内向羞涩而敏感的性格,既是他音乐创作的源泉,也是人际交往的障碍,这种特质让他被艺术界的一些朋友极端欣赏,被大多数可能成为他作品消费者的人们忽略。

第二,1815年的欧洲还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舒伯特12岁时经历过家乡维也纳被拿破仑军队占领的恐怖,好不容易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谁知道时间才到1815年,这位法国皇帝又东山再起从厄尔巴岛上逃出来,沿路召集支持者重回巴黎。

百日王朝给包括舒伯特在内的维也纳居民极大震撼,他们害怕战端重开,自己还没过几天的安稳日子又没了,关系到作曲家自己,他的好友—诗人科尔纳在1813年阵亡,此前两年,科尔纳在维也纳一次观看歌剧演出后,鼓励同行的少年舒伯特“为艺术而活”,

1814年科尔纳的遗作诗集出版,舒伯特睹物思人回想起年轻的朋友战死沙场,感叹人生无常与世事艰难。

1815年舒伯特的一百多首歌曲呈现了以上两类特点,一部分作品是以男女恋人之间的口吻歌颂爱情,另一部分是爱国主义的战歌和哀悼亡者的悲歌,我们一直说恋爱和失恋都会给艺术家们灵感,“国家不幸诗家幸”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舒伯特的1815年正是如此度过的。

第二十卷一共收录了32轨之多的录音,当然歌曲的知名度绝大部分没有第七和第十卷高,这一卷最大的变化是演唱者变成了四个人,而且当年都相当年轻,

四位歌唱家分别是

  • 今天伦敦大学皇家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男高音约翰·马克·安斯利(时年30岁)、
  • 2023年11月在中国演唱舒伯特《冬之旅》套曲的男高音伊恩·波斯特里奇(时年29岁)
  • 男低音迈克尔·乔治(时年43岁)、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教授,
  • 女高音帕特里夏·罗萨里奥(时年33岁),比起前19卷出现的19位名人,无疑这四位歌唱家从年龄到名气都要低的多。

这似乎更符合“舒伯特圈子”音乐会的规矩,舒伯特在世的时候很喜欢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与自己同龄的歌唱家们演唱,詹森现在为第二十卷选择的四位英国青年歌唱家给听众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几十年过去以后,我们也看到他们在艺术上已经成为了新一代大师。

第二十卷收录的歌曲有

  • 《冬之歌》(Winterlied)
  • 《维托斯沦陷后的奥西安之歌》(Ossians Lied nach dem Falle Nathos)
  • 《天鹅之歌》(Schwangesang)
  • 《孩子的葬礼花圈》(Totenkranz für ein Kind)
  • 《一切为了爱》(Alles um Liebe)
  • 《爱的精神》(Geist der Liebe)
  • 《野玫瑰》(Heidenröslein)
  • 《爱的力量》(Die Macht der Liebe),

我们在32轨录音中仅仅举这几首歌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1815年舒伯特自己的思维是多么纷乱,多么跳跃,以年轻的声音塑造年轻的思想,即使不够成熟,它们共同创造的新鲜感无论如何也是最可爱的。



26.
《1815年的舒伯特党II》
(An 1815 Schubertiad-II)

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第二十二卷。

詹森先生还是舍不得1815年的宝藏,在第二十一卷刚刚把时间推进了两年,这一卷又重新回到了1815年,继续1815年的舒伯特第二部分。

当然,我完全理解对这种爆发式创作年的依依不舍,舒伯特的1815年,就像是舒曼的1840年(歌曲之年,诞生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情与生活》、《桃金娘》等大量传世的艺术歌曲),无论是爱好者还是研究者,迷恋这种特殊的年代非常自然。

詹森先生在这个大全集中最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通过多年合作能够邀请80、90年代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歌曲演唱者参与项目,我想和他具备同样能力的人在英国和德国都还存在,江森对于舒伯特重唱与合唱作品的重视是钢琴艺术指导从未有过的,而且他愿意给当时的年轻歌唱家们提供参与这个划时代项目的机会。


  • 演唱者:帕特丽夏·罗萨里奥(Patricia Rozario)、洛娜·安德森(Lorna Anderson)、凯瑟琳·温·罗杰斯(Catherine Wyn-Rogers)、凯瑟琳·丹利(Catherine Denley)、杰米·麦克道格尔(Jamie Macdougall)、约翰·马克·安斯利( John Mark Ainsley)、西蒙·金利赛德(Simon Keenlyside)、迈克尔·乔治(Michael George)
  • 钢琴:格莱厄姆·詹森
  • 1993年10月在英国伦敦汉普斯特德罗斯林希尔的一神论教堂录音/另一种记录是在伦敦亨利伍德大厅,1994年10月发行。

我们在第二十卷已经看到他邀请了4位还没多大名气的英国年轻艺术歌曲演唱者做为《1815年的舒伯特I》主角出现,第二十二卷,这样年轻的歌者则更多。

除了之前出现过的约翰·马可·安斯利和迈克尔乔治以及帕特丽夏·罗萨里奥,又出现了女高音洛娜·安德森(这位出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女高音,以演唱海顿的作品和福列的艺术歌曲,同时她还是一位热爱早期音乐的歌唱家,与欧洲主要的古乐团合作演出普赛尔、亨德尔的作品)。

次女高音凯瑟琳·温·罗杰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擅长在歌剧舞台上塑造莫扎特、威尔第和瓦格纳剧中角色,也是布里顿这样英国歌剧作者的完美阐释者,同时罗杰斯也大量演唱早期音乐和艺术歌曲)。

次女高音凯瑟琳·丹利(出生在北安普顿的丹利,毕业于伦敦三一音乐学院,主要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清唱剧,她是巴赫、亨德尔清唱剧的重要阐释者,也会演唱马勒交响曲声乐部分或者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末乐章领唱,此外艺术歌曲也是丹利自己热爱的)。

男高音杰米·麦克道格尔(同样来自苏格兰格拉斯哥,是学生时代是市政厅音乐学院和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奖学金获得者,并且入围了凯瑟琳·菲里尔比赛的决赛圈,在歌剧舞台上他既可以演唱蒙特威尔第,也可以演唱当代英国作曲家的新作品,麦克道格尔也是一位早期音乐的歌唱家,他和平诺克合作为ARCHIV录制的亨德尔歌剧、莫扎特弥撒获得唱片评论界一致好评)。

男中音西蒙·金利赛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歌剧方面善于演唱莫扎特的《唐璜》、普契尼的《绣花女》、古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男中音角色,也是布里顿《战争安魂曲》、奥尔夫《布伊伦之歌》中男中音领唱的重要人选,这些剧目都出现在他和阿巴多、蒂勒曼等指挥家录制的唱片中)

从我的理解,这些90年代初期平均年龄30出头的年轻歌唱家,即具备了相当高的演唱水平和文学素养,也比那些出名的“老家伙们”好摆弄,所以在第二十二卷里也出现了不少和第二十卷一样的重唱、合唱曲目,这在“大歌唱家们”的专辑中的确不好安排。

1815年的舒伯特作品,仍在歌德、席勒的深度影响之下,不过这一年中舒伯特对诗的品味逐渐在变化,除了西奥多 科尔纳这样爱国主义诗人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作品之外,像马蒂森、霍尔蒂、斯托尔贝格以及舒伯特的朋友冯 施莱赫塔男爵的抒情诗开始更多的出现在舒伯特谱曲的范围之内,另外特别要提到的就是一首诗人迈尔霍夫的作品也被收入1815年舒伯特作品目录中,这预示着以后几年两位朋友相互深度影响的开始。

总是,如前几卷有关1815年的说明文字所述,这是一个关键之年,也是不能被轻易划过去的年代。

第二十二卷一共收录了28轨录音,都不算名歌名曲,我从中挑选几首好听的重唱与合唱推荐,

  • 第1轨是卡斯泰利(Ignaz Franz Castelli)作词的《饮酒歌》,这是一首很典型年轻人的歌曲,颇有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爽气概;
  • 第6轨,席勒作词的《潘趣酒歌》,这是一首好玩的歌,潘趣酒是英国人从印度带回欧洲的一种鸡尾酒,席勒借用德语韵脚的特殊效果为这种风靡一时的鸡尾酒而歌,也是对人生状态的抒发吧;
  • 第9轨是万诺维乌斯(Johann Christoph Wannovius)作词的《人生如梦》(Das Leben ist ein Traum),三个女声互相的唱和,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第11轨是科赛加腾作词的《夕阳》(Das Abendrot),诗人描写了壮美的夕阳,也描写了初升的金星,以这些景物来寄托对爱人的思念,舒伯特的谱曲让这些歌词充满了单相思的憧憬和苦恼;
第二十二卷还有六七首应该推荐的重唱与合唱,我想留待各位自己去聆听和发现它们的美吧。



27.
《1826年舒伯特党》
(An 1826 Schubertiad)

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第二十六卷。

詹森先生对地二十六卷的策划,是设想了一场在1826年举行的舒伯特党例行聚会上都可能演唱什么歌曲,围绕着这个假设挑选了曲目集成我们听的这张CD。

1826年对于舒伯特来讲,生命已经开始进入了倒计时,前几年感染的梅毒并没有得到有效而彻底的治疗,这种病症在舒伯特的时代类似“鸡尾酒疗法”出现前我们这个时代面对艾滋病一样,即被社会或公开或隐晦的鄙视,自己又要承受无法名状的痛苦,即使舒伯特党的朋友们之中,也有在和舒伯特情急之下的争吵中用梅毒和得梅毒原因来一怒之下攻击脆弱而羞涩的作曲家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让舒伯特这1826年过的并不舒服。


  • 演唱者:克里斯丁·谢弗(Christine Schäfer)、约翰·马可·安斯利(John Mark Ainsley)、理查德·杰克森(Richard Jackson)、伦敦舒伯特合唱团/斯蒂芬·莱顿指挥(The London Schubert Chorale, Stephen Layton (conductor))
  • 钢琴:格雷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96年2月在英国伦敦汉普斯特德罗琳希尔的一神论教堂录音,1996年9月发行。

1826年舒伯特也希望能有出版社和图书公司愿意出版他的乐谱,作曲家给普罗布斯特(Probst)和大熊(Breitkopf & Härtel)写了内容基本相同的自荐信,列绝了自己歌曲、弦乐四重奏、钢琴独奏和四手联弹等作品可以供他们出版,两家出版社委婉的拒绝了舒伯特这位维也纳籍籍无名的作曲家的要求,因为在出版商看来,舒伯特的音乐既不时髦也显得幼稚,

几十年以后,在19世纪末期,大熊出版社对于舒伯特的天赋才有了正确的回应,这次不是挑几部作品出版,而是雕版印刷了舒伯特作品全集,共39卷之多。

1826年对舒伯特也有一些值得高兴的事情,自从1817年认识了老歌剧明星—男中音沃格尔以后,这位歌唱家就成为了“舒伯特党”最坚定的一员,他不但经常在重要场合演唱舒伯特的歌曲,而且和作曲家组成了“LIED二人组”在夏天旅行演出,他们在1826年先后到上奥地利(Upper Austria,阿尔卑斯山西北的高处)以及它的首府林茨(Linz)做过巡演。

这些音乐会上舒伯特演奏了自己不久前完成的A小调钢琴奏鸣曲,著名的《湖上夫人》(Fräulein vom See)套曲和一些四手联弹钢琴曲,这种旅行演出似乎改善了舒伯特的健康状况,舒伯特党的成员之一奥腾瓦尔特(Anton von Ottenwalt)在巡演旅途中和他夫人一起陪伴过舒伯特,他如此记载到““舒伯特看起来如此健康、强壮,如此舒适、明亮、和蔼可亲,以至于人们不能不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对于一位深知舒伯特梅毒病情的朋友,能够如此描述1826年他所见的舒伯特,想必至少看上去这位胖墩墩的作曲家精神面貌和气色都有所改善,舒伯特是这样一种朋友,兴之所至的话,他不会弹奏多久钢琴,举起酒杯找你痛饮,管什么音乐不音乐,名声不名声呢,我们难道不喜欢这样的好朋友吗?

具体推荐第二十六卷录音之前,容我先简答说几句本卷新加入的歌唱家,理查德·杰克森是詹森先生70年代发起成立的“歌曲制作人年鉴”(The Songmakers' Almanac)的创始成员之一,做为詹森先生的老相识,这么晚才加入这个大全集录制,有点不可理解,

时年36岁的杰克森如今是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皇家北方音乐学院(位于曼彻斯特市)、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三一音乐学院等英国最顶级的音乐院校教授德语和法语艺术歌曲课程,很年轻的时候杰克森就获得了和珍妮特 贝克夫人同台演唱普赛尔《迪多与埃涅阿斯》的机会,他同时也具备了演唱巴赫《马太受难曲》、布里顿《战争安魂曲》以及莫扎特歌剧男中音角色的能力,时年36岁的杰克森做为江森先生的熟人朋友,也做为“新声音”加入了第二十六卷的演唱。

第二十六卷一共收录了20轨录音,除了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的独唱,还有他们的重唱以及伦敦舒伯特合唱的合唱表演,这一卷我们熟悉的歌曲很多,

第1轨,就是由新加入录音的男中音杰克森演唱的卡尔·拉普(Karl Lappe)作词的《孤独者》(Der Einsame),诗人以一位隐居乡村并且非常满意自己田园生活的隐士口味创作了这首诗,舒伯特的曲调恬淡闲适,杰克森完全掌握了这首歌对于超然的需要,他的歌声中满是飘飘欲仙的快感;

第6到第9轨,这四首歌曲均为歌德作词的《威廉·迈斯特之歌》(Gesänge aus 'Wilhelm Meister'),四首歌曲的歌词来自歌德所塑造的文学形象“迷娘”,歌曲选自小说《威廉·迈斯特》中的不同场景,分别由女高音和男高音重唱以及三首女高音独唱组成,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很少有的戏剧性场面,四首歌曲前后情节连贯。

克里斯丁·谢弗和安斯利的演唱很好的给予了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初露的,似乎永远不完整的戏剧性以极大的补充与丰富,四首歌描写了四种不同的心绪,尤其谢弗的演唱,似乎就是迷娘自己的几个侧面展示在我们眼前。

第12轨,男高音安斯利演唱的是即使中国听众都比熟悉的那首《谁是西尔维娅》(An Silvia),这是一首德译的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诗作,讲述了一位意大利维罗纳的绅士在窗外为自己心上人演唱小夜曲的情景,舒伯特的谱曲简直就是莎翁诗意最好的注解,詹森先生逐渐推进,情感渐次而生的伴奏,安斯利直率和纯真的表白,很难想象,还能有比这个版本更好的表达吗。

第13轨同样翻译自莎士比亚的诗作《听 听 云雀》(Ständchen 'Horch, horch! die Lerch),这首歌曲是小夜曲题材,是莎翁一部喜剧的片段,这是一首非常欢快的作品,舒伯特深感于英国诗人创造中对云雀歌唱的描述与情感抒发,写下了这首先为欢快后做甜蜜的歌曲,谢弗的演唱不仅让我幻想到舒伯特党在维也纳的欢快时光;

第15轨是诗人赛德尔(Johann Gabriel Seidl)诗作谱曲的《摇篮曲》(Wiegenlied),这是舒伯特作曲中最可爱的一首《摇篮曲》,诗人时年20出头,尚未做父亲,但是他诗篇中对可爱孩童的具体描写,对亲子之爱的切身感受,很难让我相信这是一位年轻诗人的力作,舒伯特一生未婚,但是据他好友儿子的记载,作曲家非常疼爱孩子,即使孩子们一大早就进入他房间嬉戏,他也只是抱着这些可爱的儿童,用胡子扎他们,用自己长烟斗的云彩喷喷他们,其间无不流露出真诚的父爱,谢弗的演唱完美的让我们这些听众知道了如果命运给了舒伯特一个孩子,他会多么爱他。

第20轨,与其说是歌曲,不如说是一首配乐诗朗诵,这首诗人维斯伯恩(Adolph Pratobevera von Wiesborn)作词的《告别》(Abschied von der Erde),由男中音杰克森朗诵,这首乐曲为1827年一次私人演出而作。

这首诗朗诵代表了舒伯特生活的时代人们如何看待“善终”,如果在病痛的终末期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舒伯特的音乐配上男中音朗诵的诗句,给听者们以安静、祥和的氛围,也许这就是我们未来告别这个世界最好的模式。



28.
《1822年舒伯特党》
(An 1822 Schubertiad)

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第二十八卷。

舒伯特党的音乐聚会是詹森先生策划舒伯特艺术歌曲全集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第二十八卷他的视线重新回到了1822年,之前一两年,舒伯特党的朋友们,包括那位伟大的男中音沃格尔(Johann Michael Vogel)都在积极推广他在1815年所做的那首歌曲《魔王》(Erlkönig),显然他们都认识到这是一首在当代堪称最优秀,也会流芳百世的歌曲,

1820年一位男高音 冯·金尼奇(August von Gymnich)在维也纳的音乐世家松那特纳(Ignaz Sonnleithner)家的家庭音乐会上演唱了《魔王》,这是这首歌曲首次在舒伯特党的聚会以外公开演唱。

第二年春天,沃格尔也在公开演唱了《魔王》,这两次公演对提升舒伯特在维也纳公众中的名望起到了相当正面的作用,舒伯特党的朋友们决心要通过刻印和发行舒伯特的《魔王》以及别的他们认为优秀的作品让舒伯特扬名,于是他们自筹经费并委托迪阿贝利出版社的老板安东 迪阿贝利(Anton Diabelli)代为发行和销售,

根据多年以后朋友的回忆录,《魔王》等歌曲的乐谱销售大旺,不但偿还了房租、鞋匠和裁缝的账目以及他在酒馆和咖啡馆的债务,还给作曲家带来一大笔现金收入,这让舒伯特1822年开始在不用为债务犯愁的惬意中。


  • 演唱者:马丁·克宁斯伯格(Maarten Koningsberger)、约翰·马可·安斯利(John Mark Ainsley)、
  • 钢琴:格雷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96年3月在英国伦敦新南门的圣保罗教堂录制,1997年6月发行。

1822年舒伯特党开始新老更替的进程,之前的核心成员们要么远走他乡,要么结婚生子忙自己的家庭建设去了,要么多多少少和舒伯特产生了矛盾,一些很年轻的艺术家开始走进舒伯特的生活,这些年轻人不过十几岁,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时年17岁的画家施温德(Moritz von Schwind),这位年轻人在舒伯特的晚年是非常接近作曲家的好友,两人在一段时间内形影不离。

多位朋友记述到他们一起出席各种私人机会和音乐会,施温德自己也是一位不错的小提琴手,在舒伯特去世后,施温德离开维也纳去往慕尼黑,他的艺术生涯里最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仅有青年时期和舒伯特亲密交往的经历,今天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还拥有一个以施温德命名的展厅,常年展出施温德为歌剧院所画的16幅歌剧主题油画(下次再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可就别再错过这个展厅了)。

另外施温德的画经常被用作唱片封面,尤其会被用在晚期浪漫主义作品的封面上,比如发烧友都熟悉的那张EMI录制发行,由乔治·赛尔(George Szell)指挥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携手两大“艺术歌曲天王天后”费舍尔 迪斯考、施瓦茨科普夫录制的马勒《少年魔角》(MAHLER: Des Knaben Wunderhorn),头版CD封面即为施温德的画作《在林中》(Im Walde)。

1822年舒伯特的作品中,有一些特殊的东西,那就是钢琴伴奏的男声四重唱,这是作曲家为了迁就乐谱出版市场的作品,这期间舒伯特正为了他计划中写作的歌剧而努力(19世纪初期的维也纳,成为一位观众和出版社都认可的歌剧作曲家,是名利双收,过好日子的标志),类似四重唱这样明显迁就市民阶层家庭娱乐的歌曲,舒伯特并不喜欢,不过我们在第二十卷中即将听到的这几首,其优美的旋律、灵动的和声和快乐的气氛完全可以和作曲家任何的名作相比。

这一卷的演唱者依然是一群年轻人,除了以前多次出现的几位,这次新加入的是来自荷兰乌特勒支男中音的克宁斯伯格,克宁斯伯格小时候最初学习钢琴,发现了自己对声音的兴趣后先在阿姆斯特丹的斯韦林克音乐学院学习,后来又远赴巴黎和里昂以及德国,先后追随施瓦茨科普夫等艺术歌曲大师。

克宁斯伯格是一位以演唱早期音乐、莫扎特歌剧和艺术歌曲为主的男中音,时年41岁的他也是在和江森先生的合作中被这位钢琴艺术指导慧眼识人邀请到录制全集的项目中来,

在第二十八卷他演唱了大部分曲目并参与了几首四重唱的录音。

第二十八卷共有22轨录音,第2轨是歌德作词的《过去的现代》Im gegenwärtigen Vergangenes),歌德65岁时通过阅读发现了波斯诗歌的世界,这开启了歌德自我重塑之门,《过去的现代》中歌德设想自己是波斯古代诗人哈菲兹的当代德国孪生兄弟,并与之隔空对话,讨论人生的目的,舒伯特为这首诗谱曲为男高音领唱与男生合唱应答,巧妙的延续了歌德原始的意境。

第8轨是诗人吕克特(Friedrich Rückert )作词的歌曲《我问候你》(Sei mir gegrüsst),这首歌在国内的声乐圈子基本没人演唱,很多年以前看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和艾玛·汤普森(Emma Thompson)合演的那部电影《告别有情天》(The Remains of The Day,允许我继续使用当年的翻译,虽然偏港味,但是很有感觉的名字)中,战争即将爆发前从德国赶来谈判的代表团的一位女士夜晚在庄园的客厅里演唱了这首《我问候你》,上大学时候我对舒伯特歌曲并不算有多少了解,不过立刻也被电影中的歌曲吸引住了,第二十八卷克宁斯伯格演唱的更加沉静如水,仿佛是一泓吟唱爱情的清泉,也仿佛是一觚咏叹离别的陈酒,不到五分钟的演唱时长,时间如同减慢的光速之内,过了许多年。

第18轨是歌德作词的《艺神之子》(Der Musensohn),这首女高音谢弗演唱的歌曲是舒伯特广为传唱的曲目之一,这首歌是1822年舒伯特的重要作品之一,歌德的诗充满活力,洋溢着青春气息,舒伯特为之谱写的旋律和伴奏都遵循了歌德原诗的味道,谢弗演唱的《艺神之子》同样让我们感觉到青春火焰的燃烧;

第二十八卷第7、9、11轨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男声四重唱的三首曲目,分别是来自昂格尔(Johann Carl Unger)作词的《夜莺》(Die Nachtigall )、舒伯(Franz Adolph Friedrich von Schober)作词的《春之歌》(Frühlingsgesang)、马蒂森(Friedrich von Matthisson)作词的《爱的精神》(Geist der Liebe),

这三首歌曲都属于歌词明朗,曲调悠扬的重唱,按照现在的审美看很符合中产阶级家庭聚会中演唱的格调,所以大师就是大师,舒伯特再不乐意,他为了卖乐谱将就创作的这三首男声四重唱依然闪耀着智慧和艺术的光辉,几位年轻歌唱家透明的嗓音汇集成对于浪漫主义最真切的表达。



29.
《1816年的舒伯特党》
(An 1816 Schubertiad

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第三十二卷。

整个大全集已经开始进入收官阶段,江森为后面这几卷录音请来了不少“老朋友”:我们在第三十二卷就能够迎接第二卷《水之歌》演唱者男中音斯蒂芬·瓦科、第三卷《舒伯特和他的朋友们》演唱者次女高音安·莫莉、第二十三卷《1816年的歌》演唱者男中音克里斯托弗·普雷加迪安的回归,而且这三位大歌唱家不是以主角的身份回归,他们在第三十二卷里只演唱几首歌曲,出于对自己层参与这个伟大系列录音的骄傲,他们愿意回来和很多年轻一辈歌唱家们一起为大全集收尾。



  • 演唱者:琳恩·道森(Lynne Dawson)、克里斯丁·谢弗(Christine Schäfer)、安·莫莉(Dame Ann Murray)、约翰·马克·安斯利(John Mark Ainsley)、丹尼尔·诺曼(Daniel Norman)、克里斯托弗·普雷加迪安(Christoph Prégardien)、迈克尔·沙德(Michael Schade)、托比·斯宾塞(Toby Spence)、克里斯托弗·马尔特曼(Christopher Maltman)、斯蒂芬·瓦科(Stephen Varcoe)
  • 钢琴:格雷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98年9月在伦敦汉普斯特德罗林斯希尔的一神论教堂录音,1999年3月发行。

第三十二卷的演唱者中也有初次来到的新面孔,英国女高音道森我自己很熟悉,十几年以前迷恋早期音乐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她的录音,这位1956年出生在约克的女高音是80-90年代霍格伍德在琴鸟,平诺克在ARCHIV,加迪纳在飞利浦的声乐曲目合作伙伴,她在巴赫、亨德尔和莫扎特等人的清唱剧和歌剧中出演女高音角色。

另外我很喜欢的一版布鲁姆施塔特在旧金山录制的奥尔夫《博伊伦之歌》的女高音也是邀请了道森演唱的,还有就是去年大量收集舒曼的《桃金娘》录音,发现了一版道森和男高音帕特里捷(Ian Partridge)以及钢琴艺术指导德拉克(Julius Drake)合作为Chandos录制的《桃金娘》,道森那种仙女般的嗓音实在让我陶醉!她的加入给大全集增加了自己的色彩。

德裔加拿大男高音迈克尔 沙德,我最早知道这位声音清澈冷冽的歌唱家,是90年代末期买的两张CD,一张是阿巴多和柏林爱乐乐团为了纪念卡拉扬逝世10周年录制的现场版莫扎特《安魂曲》,男高音由沙德出任。

随后是我从大学开始一直收集的布列兹DG版马勒交响曲全集的最后部分《大地之歌》,这版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录音,男高音也是沙德演唱的,沙德是那种很典型的莫扎特歌剧男高音,除了莫扎特歌剧之外,他演唱多的就是神剧、清唱剧和贝多芬、马勒交响曲,艺术歌曲方面沙德也经常在诸如伦敦威格莫之类的室内乐音乐厅举办音乐会。

英国男高音诺曼,小时候就是一个长相特别可爱的童声女高音(Boy Soprano),在他家乡利奇菲尔德的教堂合唱团担任童声女高音独唱,变声以后诺曼一边继续学习声乐并且追随不同的导师研究法语、英语艺术歌以及巴赫宗教作品的演唱方法,一边在牛津进修工程学课程。

在决定职业从事演唱后,诺曼的曲目大约分为两类,一类是巴赫、亨德尔、莫扎特、罗尼西等作曲家的宗教作品,一类是布里顿、雅纳切克等现代作曲家歌剧中的男高音角色,换句话说,诺曼也是一位比较标准的艺术歌曲型男高音:英国男高音斯宾塞是牛津大学新学院(New College, Oxford)和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的双料毕业生,学生时代他就被哥德堡交响乐团和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邀请在一起演出了西贝柳斯《暴风雨》、亨德尔《西奥多拉》,并且做为艺术歌曲演唱者出现在威格莫音乐厅的音乐会上。

中国听众对这位男高音可能不算熟悉,他和中国距离最近的一次音乐会是2019年DG发行的余隆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太庙版《博伊伦之歌》的CD,其中男高音独唱部分是邀请斯宾塞担纲的,除了回归的几位大师,上述一些不太知名的歌唱家们,在当年就更是刚刚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是英国古典音乐届未来德语艺术歌曲演唱的继承者,他们出现不啻仅仅在于参与,更是新的路标。

第三十二卷一共收录了23轨录音,这一卷的侧重点在于选择了不少之前有关1816年主题中被筛选下来的重唱与合唱,这些作品虽然都很好听,但并不算作曲家的主流歌曲。

詹森和唱片公司的朋友们从最初就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安排著名歌曲和非著名歌曲,毕竟著名的作品还是很少数,如果很快就用尽了后面无法继续,如果拖到最后再释放,那么前面的销售会受到很大影响,只能边策划边斟酌,第三十二卷就在平衡的产物,形式多样,歌曲好听,作品也有一定力度,还有一众大师和新人“保驾护航”。

下面我推荐几首我感兴趣的给大家,

第2轨席勒作词的《少女的哀叹》( Des Mädchens Klage),这是一首舒伯特谱曲过三次的诗作,分别在1811、1815和1816年,我们现在听到的就是最终一版谱曲,这是席勒的一部舞台作品的片段,这首歌的灵感源自莎士比亚《奥赛罗》中女主角泰斯特蒙娜的《杨柳之歌》,讲述了一位被爱人抛弃的女子的故事,舒伯特的谱曲和道森的演唱,都提供了类似暴风雨一样的感情波折,这是一首虽然短促,但是能够冲击人心的抒情歌曲;第3轨来自诗人科林(Matthäus Karl von Collin)的《光与爱》(Licht und Liebe ),这首歌由道森和男高音沙德演唱,男高音象征了爱情的光明一面,女高音则象征着爱情的阴暗面,最终光明与黑暗互相吸引互相靠近,也许这才是爱情的真谛;

第4到第7轨,是之前我们曾经谈到过的,1816年舒伯特为他的导师,也是传说中莫扎特的仇人—萨列里来到维也纳从艺50周年的献礼作品,这是四段不同声部配置的赞歌,大部分曲调遵循了之前已经成例的赞颂音乐,但是其中抒情的段落却是舒伯特独有的,几位年轻的音乐家为这四首短歌倾注了自己的热情,起承转合之间,舒伯特对于恩师的爱和敬重“跃然纸上”;

第10轨是意大利诗人梅塔斯塔西奥(Pietro Metastasio)作词的《看看我有多崇拜你》(Vedi quanto adoro),这是舒伯特意大利语歌曲之一,描述了一位被异性完全俘获的人之痛苦和欢愉,安妮 莫莉回归大全集的歌曲,她的演唱展现出一位初经人事的少女对爱人复杂的心理;

第15轨是男中音瓦科的回归,舒巴特(Christian Friedrich Daniel Schubart)作词的《士兵的葬礼》(Grablied auf einen Soldaten),瓦科在这首歌中完全改变了《水之歌》卷的田园风格,歌词源自诗人因为报纸编辑身份批评当局的政治事件而被长期监禁而做的诗歌,虽然监禁生活艰苦又漫长,但是舒伯特为这首诗的谱曲却那么从容镇定,也许这是作曲家为这首有感而发的诗作情绪上的抚慰吧。

第三十二卷,是一丛绚烂的花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后,余下的就是不被当时,也不被如今世俗轻易接受的审美,我们对地三十二卷的聆听可能像观赏一朵超越时空的奇葩。


舒伯特党结束后,我们看到詹森汇集了一个以德国诗人位主题的小专题。熟悉德国文学的读者一定知道,德国诗人和音乐的关系,那是一种水乳交融的方式,相互滋养,相互成就。这个关系如果展开说会非常专业,如果有读者想进一步了解,我们这里推荐一本书《德国诗选》。由著名德法翻译家钱春绮译。作为本文的一个补充。


我们从37张艺术歌曲中,特别搜寻了一个脉络,来呈现德国诗人。这些诗人包括:席勒、施莱格尔、歌德。下面以诗人为线索,介绍4张唱片。



30.歌德与席勒集
(Goethe and Schiller Settings)

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第一卷,本卷是大全集的开篇,是一位开山女大师演唱的,本来,可以放入女大师专辑的开始介绍,但是,我们要给她特殊的待遇,因为,这位女大师不仅唱了歌德,还唱了席勒。


  • 演唱者:珍妮特·贝克(Janet Baker)
  • 钢琴:格雷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87年2月在英国艾斯特利录音,1987年12月发行。

我自己对女中音歌唱家贝克的不喜欢来自于我附中的专业老师,他那时候很不喜欢贝克,说她声音如何如何不符合我们师爷那个美国流派的“面罩唱法”(记得大概是这么回事)。

当然,做为一个学声乐的小孩,我尚且没有任何自己对声音的审美观念,既然老师说不好,那么我就认为也是不好的,不喜欢了。所以,这套詹森的舒伯特艺术歌曲选了珍妮特 贝克演唱第一张专辑,很长时间里面,我以为是重大的败笔,甚至影响到我对整套录音的判断,还好,今天已经完全纠正了自己的错误,真心爱上贝克演唱的第一张。

珍妮特贝克出生在1933年,今年91岁,录音发行的1987年时年54岁,做为一位名字前面冠以DAME的女爵士,她简直可以说是当代英国艺术歌曲演唱上的旗帜了,我记得即使对她“莫名其妙的不喜欢”之时,在学校看图书馆放映的LD视盘。

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她唱的格鲁克歌剧《奥菲欧与尤里迪西》,一个是1973年她在伯恩斯坦和伦敦交响乐团伊利座堂(伊利圣三一座堂(The Cathedral Church of the Holy and Undivided Trinity of Ely)是圣公会伊利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英格兰剑桥郡伊利)版马勒第二交响曲录像中出任女中音的演唱,尤其是当年那么喜欢马勒,觉得贝克唱的不像老师说的那么差,是不是我还不懂声音呢?

詹森对于专辑深思熟虑从第一辑就可以一窥端倪,歌德和席勒这对好朋友,不但在德国的文学和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而他邀请珍妮特·贝克出演第一辑,无疑是以她的名望与实力做整套录音的“定海神针”。

后面出现的歌唱家不是她的晚辈就是同辈人里面成就略逊于她的,以作品和演唱者给录音定调,詹森做的非常到位。

专辑共有19轨录音,其中听众最熟悉的要属

  • 《流浪者的夜歌I》(Wandrers Nachtlied I)
  • 《渔夫》(Der Fischer)
  • 《对月》(An den Mond)
  • 《春天颂》(An den Fruhling)
  • 《朝圣者》(Der Pilgrim)

贝克的音色不是那种特别性感,特别有光泽的女中音,她更长于用近乎完美的演唱技巧和清晰的咬字来诠释歌曲,这些歌德或席勒作词的歌曲,情绪走向并不雷同,贝克在平和之中也给了这19首歌曲不同的面貌。




31.《席勒专辑》
Friedrich von Schiller Settings

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第十六卷。

我自己对席勒的作品接触很早,还是小时候,姐姐没出嫁之前,她书架上一大堆大人看的书总是吸引着我的注意力,绝大部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每次都等她去上学以后,我站在书架前翻看那些书,不过翻出来的实际也看不懂什么,一个小学生对于那种特别厚的字书实际兴趣不大。

我记得有一本精装硬皮封面的书叫做《阴谋与爱情》,书名上面还有一个外国人肖像,翻了一遍里面有些插画,于是决心认真读读这本书,我看书的速度快,没两天就读完了这本不算厚的书,书中对于费迪南和露易丝曲折悲剧爱情的叙述和描写,我这个小孩没太看懂,对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更是不了解(那时候大人们应该也不比我多了解多少欧洲过去的社会)。

读这样的书肯定不如从父亲书柜里拿插图版《一千零一夜》看的过瘾,不过从此我多知道了一个外国作家叫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 演唱者:托马斯·艾伦爵士(Sir Thomas Allen)
  • 钢琴:格雷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92年5月在伦敦汉普斯特德的一神论教堂录音,1993年1月发行。

到学了声乐听了歌剧,更多的知道了罗西尼的《威廉·退尔》、柴可夫斯基的《奥尔良少女》、威尔第的《路易莎·米勒》、《唐·卡洛》台本的原型都是席勒创作的舞台剧,这位在德国文学和思想史上仅次于歌德的人对音乐的影响刚同样深远。

法国启蒙主义的德国小兄弟“狂飙突进”(Sturm und Drang)的代表人物歌德和席勒,这两位在音乐欣赏上的品味都不高,歌德喜欢完全不入流作曲家的作品,我们今天的主角席勒喜欢格鲁克时代的音乐,恶劣的评论海顿的《创世纪》是乱七八糟的“混合物”。

当然,这两位文学巨匠对于音乐的疏离,并没有影响后世的音乐家们去崇拜与跟随他们的理性和诗歌,舒伯特从少年时期就开始阅读席勒的作品,成年以后受到诗人科尔纳(Theodor Körner)的影响,为更多席勒的诗作谱曲,可以说即使绝对数量不多,但席勒对于舒伯特创作的影响也持续了他的一生。

詹森先生为第十六卷请来的是英国抒情男中音托马斯·艾伦爵士,这位1944年出生的歌唱家小时候是一位醉心于田径和英式橄榄球的体育爱好者,一直到被一位物理老师、家乡的业余男中音威瑟利(Denis Weatherley)发现歌唱的天赋后,才开始随这位业余歌唱家学习声乐演唱,并最终放弃了做医生的理想,考入伦敦的皇家音乐学院。

托马斯·艾伦是一位标准的抒情男中音,他在歌剧舞台上仅限于饰演莫扎特、罗西尼、布里顿和东欧歌剧中比较轻的男中音角色,艾伦还是一位出色的清唱剧歌手,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亨德尔《扫罗》和奥尔夫《博伊伦之歌》都是艾伦的拿手曲目。

托马斯 艾伦爵士的嗓音,和第十四卷的美国男中音托马斯 汉普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为抒情男中音,汉普森嗓音的漂亮和光泽总是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崇高,艾伦的嗓音则是令人亲近,浑厚而带有抚摸感,由他来演唱第十六卷席勒专辑这些抒情诗为主的歌曲是恰当的。

第十六卷共有15轨录音,詹森先生按照编年体编排歌曲的顺序,只不过这次不是按照舒伯特作品的编号,而是按照席勒作品发表的先后顺序,唱片说明书中詹森也是以席勒为叙事主线进行,舒伯特仅仅作为诗歌的传播者出现。

第2和第3轨,是席勒青年时期创作的系列“劳拉诗”,《琴键上的劳拉》(Laura am Klavier)和《劳拉的魅力》(Entzückung an Laura),歌曲中出现的劳拉是席勒诗作中诞生的一个理想爱人的文学形象,青年席勒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跃然纸上。

第6轨《欢乐颂》(An die Freude)是1785年席勒受到新认识的朋友科尔纳(Christian Gottfried Körner)委托为德累斯顿共济会小屋创作的颂歌,贝多芬晚年的第九交响曲使用了这首诗作为第四乐章声乐部分的歌词而让《欢乐颂》永存青史,舒伯特也曾经为这首《欢乐颂》谱写过一首小曲,你可以听听片段的《欢乐颂》被舒伯特谱曲后,这些熟悉的歌词是什么味道;

第12轨《泉旁的少年》(Der Jüngling am Bache),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的欧洲人,绝大多数一生没机会见到大海,小溪与河流的奔腾远走总是让他们想象最终的归宿是什么样子,由此诗人们也借流淌的水暗喻人生的不同极端。席勒这首泉旁少年对水流感怀的爱情诗,舒伯特15岁第一次读到,并且先后为本诗谱写过三首歌曲,第十六卷选择了编号为D638的最后一版,我们可以听听是什么样的诗句吸引了舒伯特持续的关注与灵感。

第15轨《朝圣者》(Der Pilgrim )是席勒对自己的描绘,像朝圣者一样,席勒逃离了童年的家,反抗命运安排的专制,他放弃了遗产,舒伯特何尝不是一位先时代而动的朝圣者呢,困苦和病痛与命运的不公依然没有能让他放弃用鹅毛笔和五线谱继续朝觐缪斯的旅程。




32.《舒伯特与施莱格尔》
(Schubert & the Schlegels)

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七卷的选题,詹森先生把我们引向了一对我们中国人并不熟悉的德国诗人—施莱格尔兄弟,奥古斯特和弗里德里希 施莱格尔在18世纪70年代出生在汉诺威一个路德教牧师的家庭,他们的父亲本人也是一位在当地有点名气的诗人,兄弟俩在20多岁的时候移居到耶拿,并在这里集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诗人、艺术家、哲学家、画家、音乐家、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等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最终创立了德国浪漫主义鼎盛时期的“耶拿学派”。

就像之前歌德和席勒的“狂飙突进”,或者更早一些法国的启蒙主义,亦或是几百年前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一样,施莱格尔兄弟领导和奠基的耶拿学派也超越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歌唱家、演奏家和演员的演出中,渗透到哲学、科学和实用知识中。


  • 演唱者:马蒂亚斯·戈尔内(Matthias Goerne)、克里斯丁·谢弗( Christine Schäfer)
  • 钢琴:格雷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95年3月在英国伦敦汉普斯特德罗琳希尔的一神论教堂录音,1996年11月发行。

耶拿学派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特质,诗和艺术享有崇高的地位,以至大家都想成为诗人,像诗人那样思考和写作,这种极端浪漫主义的行为一定也影响了少年时期的舒伯特,虽然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记载舒伯特曾经和施莱格尔兄弟中任何一个人见过面,但是舒伯特党的成员里却有不止一位与耶拿学派和施莱格尔兄弟产生过交集,虽然随着施莱格尔兄弟后期皈依天主教,并且思想和学术上逐渐转向保守、复古甚至“反动”,舒伯特党对他们就嗤之以鼻了。

但是在舒伯特歌曲创作的晚期以前,他曾经给施莱格尔兄弟的诗作以及经他们翻译的莎士比亚、彼得拉克这样的欧洲经典文学谱曲,江森先生所以把舒伯特的施莱格尔兄弟作品单独成卷,也还是因为其中既有好听的曲目,也有艺术史上重要的节点吧。

担任第二十七卷演唱的是来自距离施莱格尔兄弟所在耶拿不远的城市魏玛的男中音马蒂亚斯 戈尔内,1993年詹森先生第一次与这位男中音合作,26岁的戈尔内在演唱时对半声演唱(mezza voce,指用对气息强大的控制力让声音减弱到平时的一半左右,用来表现歌词和音乐中的某种特殊情绪)的惊人能力。

对于歌曲节奏、重音等细节方面特殊的敏感度,给江森先生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加上戈尔内师出名门(费舍尔·迪斯考、施瓦茨科普夫两位顶尖艺术歌曲大师的入室弟子),到了1995年的时候,经过Hyperion公司老板和詹森先生共同邀请,他来到英国加入了这套全集的录音,这次录音距离他开始真正崭露头角尚需时日,所谓慧眼识人说的就是詹森吧!

第二十七卷一共收录了22轨,我选出一些喜欢的歌曲做简单介绍。

第1轨是奥古斯特 施莱格尔作词的歌曲《泪之颂》(Lob der Tränen),这首歌曲之前曾经在第二十一卷出现过,女高音马蒂斯演唱。第二十七卷换做了男中音的版本,《泪之颂》是一首歌颂人类独特的与情绪相关的流泪所带来的意义的诗作,诗词以一种温暖而蓬松的笔触描绘了泪水的状态和由此进入爱之海洋的归宿,和女高音演唱不同,相对飘逸的马蒂斯,戈尔内的演唱更加深情款款。

第4轨也是奥古斯特·施莱格尔作词的《重逢》( Wiedersehn),这首歌曲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里知名度不高,这是一首咏唱不要回报之爱的颂歌,是理想主义者的恋爱,歌曲快乐而悠扬,在江森先生恬静安详的伴奏下,戈尔内真正的唱出了诗人理想化爱情的面貌;

第5到第7轨均出自奥古斯特 施莱格尔翻译的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a)十四行诗,彼得拉克是14世纪文艺复兴早期的诗人,也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他的十四行诗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所以被耶拿的学者们热爱,三首诗从太阳神阿波罗到人际互动到圣母,内容变化大,象征意味浓厚,舒伯特赋予三首歌曲迥然不同的音乐,戈尔内的演唱也让我们这些不懂德语的听众可以按照对照翻译去更深入的了解歌唱艺术的妙处;

第11轨,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作词的《河流》,这首歌在第二十七卷有谢弗演唱,诗人用河流一般蜿蜒曲折的语法和修辞描写着他心中如音乐演奏一样婉转变化的河流,舒伯特的谱曲即宽广又悠长,还带有诗中的千回百转,谢弗的演唱毋庸置疑拥有着上佳表现。

第18轨是有弗里德里希 施莱格尔作词的《灌木丛》(Die Gebüsche),这是一首短小的诗,入夜后万籁俱寂,对声音就会更加敏感,微风吹过草地,海洋的咆哮,树叶的沙沙声,它们汇聚在一起,这是一首写景和抒情并重的作品,戈尔内半声演唱的能力在这首歌得到巨大发挥,始终保持着令人心醉的平静;


第22轨,同样出自费里德里希 施莱格尔的诗作《森林之夜》(Im Walde),这是一首颇具“狂飙突进”风格的自然主义诗作,夜晚寒冷的森林,被风吹拂,闪电闪过。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完全不在现场,我们只是在大自然的所有野蛮和原始躁动中的存在。

然而,在另一个层面上,这首诗只是关于人类灵魂内部和灵魂之间的激荡。被释放出来的精神是涉及并联系我们所有人的东西。风暴(Sturm)就在我们里面;冲动(Drang)是形成我们灵魂的内在驱动力。7分多钟的歌曲并不好演唱,年轻的戈尔内发挥出他对于歌曲细节的观察和发现能力,让他演唱的这首内容元素纷繁复杂的歌曲沿着一条清晰的线路推进。



33.
《歌德 舒伯特党》
(A Goethe Schubertiad)

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四卷,终于开始了歌德专辑,当然,詹森先生策划的第一卷中,贝克演唱的就是歌德与席勒的合集,而且如果你翻看前二十三卷的说明书就会发现,歌德几乎遍布每一卷中,无处不在。我想不用我给各位讲述歌德在文学、艺术、思想史的地位了,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史实。


  • 演唱者:克里斯丁·谢弗(Christine Schäfer)、约翰·马克·安斯利( John Mark Ainsley)、西蒙·金利赛德(Simon Keenlyside)、迈克尔·乔治(Michael George)
  • 钢琴:格莱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94年9月在英国伦敦汉普斯特德罗琳希尔的一神论教堂录音,1995年10月发行。

舒伯特短短31年的生命里,他有两次与歌德接触的可能。

第一次是1816年,舒伯特19岁的时候,他的朋友斯潘帮他整理了已经写就的歌德诗作歌曲集,并且代替他给伟大的歌德写了一封信并奉上犹如呈给宙斯的祭品一样的作品集,斯潘和舒伯特已经他们已经建立的核心朋友圈都在热切的期待歌德能够收到歌曲集并且给年轻的作曲家回信,当然,这次的结果是泥牛入海,没有得到歌德的回信,在歌德对于1816年的记载和通信里也没有一句话提到过这件事。

第二次是在1825年6月份,舒伯特从出版商那里特意订购了两份烫金印字的歌德诗作歌曲集,并且附上了一封措辞谦卑的短信一并邮寄给了歌德,这次歌德在日记中记载了接到这份歌曲集的收条,并且把这两本歌曲集存入了自己的图书馆,然而老歌德依然没有对舒伯特的“奉献”回应什么,这种无动于衷常见于文学巨匠一生的各个阶段。

其实呢,我们自己如果身处如此居高临下的位置,每天接到一大堆根本不认识的崇拜者寄来的书信和作品集,并且在初期的热情过后,知悉了99.9%的文字连文学垃圾都算不上,冷漠的对此嗤之以鼻就完全能够理解了,

如果舒伯特能够多活十年的话,当他成为一位和贝多芬一样的现世伟大作曲家,那么歌德家的大门也许会为他敞开(歌德比舒伯特还多活了4年)。

詹森先生为第二十四卷请来的演唱的还是一些年轻人,男高音安斯利,男中音金利赛德和男低音乔治在前几卷已经出现过两次,这一卷首次露面的是来自德国女高音克里斯丁·谢弗,1965年出生的谢弗在柏林艺术大学(Universität der Künste Berlin)学习声乐,对于她的演唱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是第九卷的演唱者奥格(Arleen Augér)在这所大学开办的大师班,在奥格班上谢弗获得了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对早期音乐、艺术歌曲的兴趣,从1988年在德国VDMK比赛获奖后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歌唱事业。

我第一张买谢弗的唱片,是源于当年对早期音乐的热爱,科隆古乐团(Musica Antiqua Köln)和戈贝尔(Reinhard Goebel)的唱片在90年代末期一直到乐团解散,发行一张买一张。

谢弗1999年和科隆古乐团录制的巴赫《婚礼康塔塔》(Bach, J.S.: Wedding Cantatas),女高音通透的嗓音,强大的表现力,科隆古乐团甜美的演奏,瞬间就让这张CD成为我在该曲目的第一选择,也立刻记住了谢弗的声音和俏丽的脸庞。

詹森先生在说明书里也记载到因为之前在伦敦威格莫厅有过一次合作,被她的能力所震撼,立即决定邀请时年29岁的女高音参与这项“旷世工程”,于是在第二十四卷里我们可以听到这位优秀艺术歌曲演唱者的声音了。

第二十四卷一共收录了27轨录音,可以说整卷CD的选曲都非常好听,几位青年歌唱家的演唱到位,无论是各自的独唱还是其中几首他们的重唱,各自在嗓音和艺术处理上的特质表露无遗,我从这27轨之中选择几首简单推荐,

第1轨《牧羊人的哀歌》(Schäfers Klagelied),歌德把伪田园牧歌的形式揭示出牧羊人真实生活困苦的一面,男高音以淡淡的哀愁倾诉着牧羊人对生活的叹息;

第2轨《致迷娘》,歌德以迷娘为题所做的文学作品不少,这首以痛苦伴随着每天的日出到来为内容的诗作,舒伯特在钢琴伴奏的音型上也配合了旋律的往复;

第6轨《神和舞女》(Der Gott und die Bajadere),这是歌德以印度民谣的方式创作的这首诗,在诗句中出现的有印度教大神湿婆已经他的化身,有堕落的舞女,而堕落最终通过与神的相遇而获得救赎,这是一首歌德式的借异域风情的故事宣传自己世界观的作品,舒伯特谱曲后这首歌由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低音重唱,有负责饰演角色的,有从旁担任故事叙述的,是一首典型的分节歌,虽然篇幅不断,但是三位歌唱家的演唱绘声绘色,九分钟在系统播放时过的飞快。

第7轨《淘宝者》(Der Schatzgräber)和第8轨《捕鼠者》(Der Rattenfänger),这是歌德从早期文献中获得灵感创作的两首诗,虽然内容未必很幽默,但是舒伯特的谱曲却给了这两首孪生兄弟一样的诗作以特殊的幽默感,男高音和女低音各自演唱一首,连续播放一听就是兄弟篇;

第11轨《魔王》(Erlkönig)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王冠上的明珠,此前的第八卷已经由萨拉 沃克演唱了一次,我还记得当年刚刚拿到CD的时候,我也好,Springson也好,听完这首都相当震撼,这首通常由男中音或者男低音演唱的歌曲,在这里是男高音(叙述者、魔王)男低音(父亲)女高音(儿子)分角色演唱,一首四分半钟的小歌被演绎成了一部迷你剧,江森先生对舒伯特歌曲的理解和大胆的“扩充方式”,让我们这些“没见识”的发烧友折服,

此后漫长的发烧岁月,我和springson经常用第11轨的《魔王》做为调整系统的测试曲目。第二十四卷还有十几轨录音没来得及介绍,不过还是把更多的乐趣留给各位吧,这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任何一卷都值得你们去探索。

“诗意地栖居”因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阐发而闻名,出自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Holderlin)的一首诗:“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是以为本文标题之意。


下面介绍的这个系列,以舒伯特一生作为主线索,是本系列除了第37张外(我们放在了声乐套曲),最后的四张,33,34,35,36,时间上包括了:


青年舒伯特——1817到1821舒伯特——1822到1825舒伯特——舒伯特在1827。


由此可见,概括了他的一生。




34. 
《青年舒伯特》
(The Young Schubert)

第三十三卷的选题是《青年舒伯特》,前面已经有过两卷《年轻的舒伯特》存在,这一卷的内容围绕着舒伯特最早期歌曲的创作展开,和前两卷《年轻的舒伯特》最重要不同点在于这是真的“最早期”作品,足够年轻。

包括了作品第一号和一些无法确定具体年代,但是风格明显在学习和实验中的意大利语和法语歌曲,我们听第三十三卷就能了解到早年的作曲家是如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路径。

第三十三卷中也继续看到了“老朋友们”的回归,第四卷的演唱者兰里齐,第十二卷的演唱者阿德里安·汤普森,第十三卷的演唱者麦克劳林、第二十二卷的凯瑟琳·温·罗杰斯都参与到这一卷的演唱中,告别的气氛越来越浓了!


  • 演唱者:玛丽·麦克劳克林(Marie McLaughlin)、菲利普·兰里齐(Philip Langridge)、凯瑟琳·温·罗杰斯(CATHERINE WYN-ROGERS)、阿德里安·汤普森(Adrian Thompson)等
  • 钢琴:格雷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98年间在英国伦敦汉普斯特德罗林斯希尔的一神论教堂录音,1999年9月发行。

舒伯特生活过的维也纳,这是一座位于欧洲德语区最南端的城市,是种族和文化的混合体,也是一座巨大的“国际化市场”,来自意大利、匈牙利、希腊、土耳其的人,还有那些有着异国情调的吉普赛人,都在这座城市中通过体面或者不体面的手段谋得自己的利益,如果不是因为这里几乎人人都喜欢音乐的话,维也纳会被德语世界的人们更加轻视。

詹森先生在说明书的文字中提到了电影《第三个人》(The Third Man),这是一部1949年拍摄的英国黑白老电影,也是悬疑、惊悚电影的鼻祖之一,故事的发生地点正是二战结束后不久,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共管的维也纳城。

我在DVD时代慕名看过这部在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影片,里面所有的背景和情节都让我想到詹森先生所表达的那样,这是一座由“不纯洁的人经营的大市场”,舒伯特正是在这里出生,长大,学习音乐,创作600多首艺术歌曲,直到31岁早殇的,无论好坏,维也纳“哺育”了舒伯特,也“摧毁”了舒伯特。

第三十三卷一共收录了25轨录音,这一卷是我们完全不熟悉的舒伯特,这位年轻人最初学习过管风琴,在童声合唱团中除了演唱,他还是乐团里面的小提琴手,萨列里为合唱团成员中类似舒伯特这样有一些才华展露的孩子们提供进一步的专业音乐教育。

由于家庭的贫困,舒伯特从小无论乐谱还是文学书籍,很少自己购买,借阅是他得以学习的渠道,舒伯特成长的时代,维也纳是莫扎特的天下,是海顿的天下,也是萨列里和格鲁克的天下,除了德语,意大利语和法语诗作和戏剧文学想必是舒伯特曾经阅读的范围,这是维也纳与别的德语区中心城市最大的不同,舒伯特生活在不同音乐风格大师们的阴影下,学习他们的同时,一点一滴的变化正在改变青年舒伯特的思维,如何在歌剧盛行的“今天”,在没有舞台的情况下,让剧情在心间展开……

25轨中有一些舒伯特生前没有完成的片段,也有一些只有旋律没有歌词的作品,经过几代舒伯特研究者的考据,为它们补充了可能符合作曲家原意的歌词,我就从中选取几首来推荐,

第1轨是一首演奏时间长达12分钟的“歌曲”,这首“歌”舒伯特没有完成,没有标题,也没有歌词,在考证前完全无法演唱,现在由斯蒂芬 瓦科演唱的版本。

歌词出自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女诗人鲍姆伯格(Gabriele von Baumberg)的《生命之梦》(Lebenstraum)。这首作品编号为第1号的歌曲还有一位“孪生兄弟”作品编号第39,作品第1号中的某些动机在作品第39号有所体现,可以把没有完成的这首歌曲视作草稿本,《生命之梦》是一首221行之巨的长诗,舒伯特可能最终意识到如此冗长的诗作并不适合全部谱曲,只好放弃,不久以后摘抄了部分诗句重新谱曲。

我顺便推荐第4轨,同样是斯蒂芬·瓦科演唱的完成版《生命之梦》(Lebenstraum 'Ich sass an einer Tempelhalle' ),鲍姆伯格的诗中演示了她的梦境,日落时分,她坐在缪斯树林旁一座寺庙的入口处,过去与未来,古代和现代,光明和黑暗,这些矛盾的幻想带着诗人去追问阿波罗有关诗的奥秘,我自己还是更喜欢第1轨这首重新填词的《生命之梦》。12分钟的时长让乐思完整,让演唱者更能发挥自己对歌曲的整体性把控能力和全局观,1809年12岁的舒伯特能够写出如此成熟的旋律,我已经非常震惊。

第5、6轨,均来自意大利诗人梅塔斯塔西奥(Pietro Metastasio)的剧本《那个无辜的孩子》(Quell' innocente figlio),这是老师萨列里为舒伯特安排的课后练习,以同样的歌词谱写不同声乐形式的歌曲,我们可以听到这两首短歌风格统一,都是意大利的抒情调子;

第8、9轨也是梅塔斯塔西奥作词脚本中的咏叹调,这本《当他出生时》的咏叹调练习,舒伯特在萨列里指导下为这组练习谱写的是男高音,女声二重唱,兰里齐和莫莉的演唱,德国式的嗓音飘逸着意大利的浪漫,和前面两首习作相映成趣;

第22轨是女作家皮希勒(Caroline Pichler)的小说《奥莉维尔》(Olivier)中的一则场景,书中的阿琳德公主演唱的一曲悲伤的小调《不幸的受害者》,原本是为了人声与吉他而作,在第三十三卷中,由女高音温·罗杰斯演唱,江森先生钢琴伴奏,这首歌曲在我听来并不算伤感,它的美感远远大于悲伤。



35.
《舒伯特 1817—1821》
(Schubert 1817-1821)

第三十四卷的演唱者,所以从略是因为参与的人实在太多了,全部列出来将要占用不少篇幅,我简要提几位。



  • 演唱者:人太多了,从略
  • 钢琴:格雷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99年1月在英国伦敦汉普斯特德罗林斯希尔的一神论教堂录音,2000年1月发行。

男中音斯蒂芬·洛格斯(Stephan Loges)是一位在这卷新加入的德国人,他出生在德累斯顿,是威格莫音乐厅国际歌曲比赛最初的几位获奖者之一。

2002年在BBC逍遥音乐节上与平诺克合作演唱了巴赫《马太受难曲》而因此出道,这是一位年轻的歌唱家,他善于演唱巴洛克时代的宗教音乐和歌剧,还经常在威格莫音乐厅、卡内基音乐厅、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等地举办自己的艺术歌曲音乐会。

低男中音尼尔·戴维斯(Neal Davies),这位来自英国南威尔士的歌唱家也是第三十四卷出现的新面孔,他曾经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与皇家音乐学院,1991年获得英国卡迪夫声乐比赛的“艺术歌曲奖”(Lieder Prizae)。

出道以来,戴维斯参与了保罗 麦克里什在ARCHIV录制的亨德尔《提奥多拉》、海顿《创世纪》,伦纳德 斯拉特金指挥BBC交响乐团为Chandos录制的巴伯歌剧《凡妮莎》,指挥家万斯卡、马卡拉斯分别指挥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启蒙时代乐团为BIS和SIGNUM录制的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在这一卷回归的“熟人”有托马斯·汉普森、伊恩·波斯特里奇、马丁·希尔、玛利亚娜·利波夫舍克,马蒂亚斯·戈尔内,最后的这几卷回归的歌唱家越来越多,哪怕只在最后的几卷中演唱一首小歌,他们的也情愿在繁忙的日程中挤出时间来到伦敦参与这项“前无古人”(极大可能也后无来者)的舒伯特艺术歌曲丰碑的录制。

第三十四卷的主题,詹森先生显然一方面为了补全之前一些编年体选题的欠缺,另一方面为了归来的歌唱家们能得到一首或几首符合自己嗓音和艺术特点的歌曲,真是可谓煞费苦心啊!

从1817到1821年是舒伯特从少年走向成年的关键阶段,在这期间他第一次搬出父母家,来到朋友斯潘家中借宿同住;

他认识了对他作品今后的推广至关重要的那位退役歌剧明星,男中音约翰 迈克尔 沃格尔,除了得到他在艺术上的肯定,还经常得到为这位歌唱家伴奏公演的机会,并且在沃格尔照料下一起走出维也纳做巡演和旅行。

舒伯特的名作《魔王》在“舒伯特党”最初的“党徒”们努力宣传下,得到了若干次重要公演的机会,朋友们还集资为他印刷出版了这首歌曲的乐谱,且销售成绩斐然,这应该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第一次获得如此的成功。

舒伯特在1818年夏天来到匈牙利短期工作,担任埃斯特哈齐伯爵女儿的音乐老师,在这他谱写出难度不大,但是非常动听的一些歌曲,有可靠证据表明这些歌曲是为了业余男低音伯爵,她的次女高音太太和女高音小姐而做。

1819年舒伯特与好友迈尔霍夫合租了一间非常窄小的公寓,作曲家上午作曲,出版物检查员兼业余诗人迈尔霍夫则在下班后占用这间公寓写诗,二者正处于“蜜月期”,迈尔霍夫的诗给了舒伯特灵感;这几年间舒伯特继续努力向自己在歌剧方面的梦想前进,歌剧《孪生兄弟》(Die Zwillingsbrüder)得以在剧院上演过6场,这是舒伯特的歌剧中最成功的一部,虽然此后在他有生之年再没听到过复排的消息。

在前面相关卷的简介中,其实我们已经聊过不少舒伯特在1817到1821年间的经历,我想也不必再多说一次,让我们进入第三十四卷的歌曲正题。

这一卷一共收录了19轨,第1轨是迈·霍夫作词的《阿尔卑斯山的猎人》(Der Alpenjäger),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在阿尔卑斯的山脊上猎人正在回头眺望乡村景色,越来越多的绿色让他身心愉悦……

男中音马尔特曼具有弹跳力的嗓音正好可以表现出歌曲的跃动和情感的抒发。

第2轨是意大利诗人哥尔多尼(Carlo Goldoni)作词的《草地上的牧羊女》,这是一首意大利语男声四重唱,同样歌词的还有一首为女高音独唱,在第九卷能够听到,曼妙的意大利式和声给这首歌穿上了“轻纱般”的外衣,歌词非常简单,短短几行树立起一位羊羔环伺周围的美丽牧羊女形象;

第6轨是迈尔霍夫作词的《阿提斯》(Atys),迈尔霍夫以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最晦涩,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为题材创作的这首诗,阿提斯是一位美貌的青年,生育女神西贝勒爱上了他,然而阿提斯却爱着另一位姑娘,生育女神杀死了阿提斯的爱人,阿提斯最终也殉情而死,他的献血浇灌的鲜花正是紫罗兰,迈尔霍夫抽取了故事的某一个场景,舒伯特为这个悲伤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略显忧郁的抒情歌曲,托马斯 汉普森自带金辉的声音也具备了古希腊神话的叙述者最需要的“神性”。

第10轨和第11轨,都是舒伯特在匈牙利的埃斯特哈齐伯爵家短期任教期间的作品。

第10轨并没有歌词,这首三分多钟的歌曲分女高音和次女高音两个声部,埃斯特哈齐家的两个姑娘,长女是女高音,次女和母亲一样是次女高音,这首无词歌两个声部互相并行、缠绕、回旋,意大利式长线条旋律想必可以让两位颇具声乐天赋的小姑娘觉得有趣。

第11轨是施莱伯(Aloys Wilhelm Schreiber)作词的《日落》(Das Abendrot),这首歌据江森先生考证是为了业余男低音歌唱家—埃斯特哈齐伯爵本人写的,诗人用日落的炙热和黎明的冷光做对比,人间所有的光都来自不同的维度,当日落的那一刻另一个世界被打开了,这首歌的演唱从音域上并不难,给业余歌手的歌曲不能有太宽的音域,但是真想唱好的话,需要用气息控制半声演唱,第三十四卷由尼尔 塞维斯演唱,他纯熟的气息控制力给这首歌以暮色苍茫之感,不知道当年埃斯特哈齐伯爵自己演唱会如何呢?

第13轨是施莱格尔作词的《少女》(Das Mädchen),这首诗选自诗人的诗集《阿本德罗特》,女孩在质疑自己的男友对她的爱是否足够真诚,自己如何才能知道男友对她的甜言蜜语是真是假呢?利波夫舍克的演唱,让这首两分多钟的小歌儿在情感的层次上非常分明,这可能就是大歌唱家对作品驾驭的本领吧。

第15轨是歌德作词的《普罗米修斯》,这是一首取自古希腊神话中传统形象的戏剧性独白,歌德借古喻今,在启蒙主义的影响下,以普罗米修斯、主神宙斯、巨人泰坦以及暴风雨等情景描写,暗示了当时欧洲在拿破仑统治下,需要普罗米修斯来推翻他的独裁,舒伯特为这首自由体的诗歌谱写的歌曲,让我瞬间想到京剧中“反二黄”的庄严和悲怆,男中音金利赛德的演唱给这首歌曲平添了史诗性。

第19轨,也是本卷的最后一首歌,来自歌德作词的《浪游者的夜歌之二》(Wandrers Nachtlied II)舒伯特创作过两首浪游者的夜歌,歌词来自歌德31岁是旅行期间在山顶狩猎小屋的题壁诗,演唱者还是第1轨的男中音马尔特曼,他清晰的吐字配合了舒伯特静静展开的旋律,一点点把听众带向歌德所描述的疲惫,渴望休息与和平的心境,最后我把这首小诗选用冯志先生的译文全文转载如下——

一切峰顶的上空

静寂

一切的树梢中

你几乎觉察不到

一些生气;

鸟儿们静默在林里

且等候,你也快要

去休息




36.
《舒伯特 1822—1825》
(Schubert 1822-1825)

第三十五卷是编年史体例的1822到1825年舒伯特歌曲的“遗珠”合集。


  • 演唱者:琳恩·道森(Lynne Dawson)、杰拉尔丁·麦格里维(Geraldine McGreevy)、菲利普·兰里齐(Philip Langridge)、托马斯·汉普森(Thomas Hampson)、马丁·康宁斯贝格(Maarten Koningsberger)、克里斯托弗·马尔特曼(Christopher Maltman)、尼尔·戴维斯(Neal Davies )等 
  • 钢琴:格雷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98年1月在英国伦敦新南门的圣保罗教堂录制,2000年4月发行。

这一卷的演唱者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位新加入的年轻歌唱家,英国女高音杰拉尔丁·麦格里维本科毕业于伯明翰大学的音乐专业,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研究生,1996年在凯瑟琳·费丽尔比赛的获奖者,随后又在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继续学习各个声乐流派的演唱风格。

麦格里维的歌剧角色多种多样,既有早起古典的格鲁克、莫扎特歌剧女高音,也有瓦格纳《莱茵的黄金》、《女武神》这种偏重一些的角色,艺术歌曲是她另一类演唱的重点曲目,96年获奖后,她经常回到伦敦威格莫厅举办不同作曲家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詹森先生邀请她参加了第三十五卷的录音,正是这次录音让她被唱片届认识,继续参与了Hyperion的舒曼、沃尔夫、福列和普朗克艺术歌曲全集的演唱。

在本卷之中,麦格里维一共唱了其中的3首歌曲,我们后面还有详细曲目推荐。

第三十五卷的时间跨度从1822到1825年,这几年间的事情我们在前面已经多多少少的做了叙述,1822年间舒伯特从维也纳某位“夜莺”那里感染了梅毒,在抗生素非常完备的今天,梅毒尚且无法根治,更别说舒伯特时代的欧洲了,但医生们并非束手无策,他们有各种来自古代的方法折磨花柳病人,

1823年舒伯特住进了今天仍是奥地利最好医院之一的维也纳总医院,这所创立于17世纪末期的医院,依然按照欧洲古老的体液论学说来进行医疗,人体内存在四种液体, 分别是血液、痰、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相互平衡,维持人体的健康。

当一种体液过多或者过少时,疾病就产生了,而通过一些方法和灵丹妙药,让患者排出他们认为致病的体液就可以“治愈”疾病,舒伯特在维也纳中央医院接受的是氯化汞的水印熏蒸浴,患者一个阶段内不可以洗澡,每天在熏蒸炉内接受“沐浴”,不但身体被水银蒸汽围绕,而且被要求大口吸入雾化的氯化汞,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舒伯特一方面身体被折磨,大量吐口水和排出黑色粪便(汞中毒的典型症状)一方面在目睹医院同病区的梅毒各个发展期的病友,眼看着终末期(三期)病人肉体与精神遭受的痛苦。

舒伯特不可避免的会想到自己的结局,住院期间,伟大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诞生,也许死亡对于舒伯特并不可怕,而是一种解脱吧。

1822到1825年期间,舒伯特还经历着舒伯特党的迭代,他最重要的朋友,业余诗人迈尔霍夫和他闹翻了,虽然舒伯特还在继续少量用迈尔霍夫新出版的诗作谱曲,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回不到早年共同居住时的密切友谊。

舒伯特也曾经和男中音歌唱家沃格尔产生过一定的梳理,好在不久就重归于好,沃格尔依然是舒伯特党的坚定成员,他不遗余力的演唱舒伯特的歌曲,推崇舒伯特的天赋,并且支付所有他和舒伯特在一起聚会、旅行的费用,这对长期处在贫穷状态且不善经营的作曲家来说,是一种恰如其分并保留着相当自尊的帮助。

第一代舒伯特党另外的成员们有的在布雷斯劳度假,有的远赴意大利,有的因为笃信宗教而变得没有以前有趣,这时候两位年轻人的加入让舒伯特党输入了新鲜血液。

一位是1821年就认识舒伯特的画家施温德(Moritz von Schwind),两位艺术家互相因为“最忠诚的艺术同志”,按照19世纪初期维也纳艺术圈子的流行方式,二者“浪漫主义式”的夸张描述了解对方艺术才华后的感受。

施温德在舒伯特去世40年后的1868年,绘制了一张素描,表现了1827年12月15号在舒伯特朋友冯 施保恩男爵(Freiherrvon Spaun)家举行的一次舒伯特音乐晚会的情景,这张同样名为《舒伯特党》(Schubertiade)的素描本是施温德计划中壁画的草图,画家在四十年后依然努力抬高他心中的好朋友舒伯特的“地位”,这幅画绘制了一些当时并不在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努力让这场记忆中的聚会达到“完美”。

另一位是诗人和剧作家爱德华·冯·鲍恩菲尔德(Eduard von Bauernfeld,1802-1890),他在认识舒伯特以前就是一位舒伯特音乐的坚定支持者和欣赏者,这位具备足够音乐天赋的年轻人为舒伯特翻译了莎士比亚诗作,还是舒伯特最后一部仅有草稿的歌剧《格莱兴伯爵》(Der Graf von Gleichen)的编剧,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舒伯特生命的最后阶段成为舒伯特党的核心,他们陪伴作曲家走过离世前的最后几年。

1822到1825年间的经历中还有一点值得特别记述的事情,患病后的舒伯特被迫远离了与异性肉体间的接触,而更多表现为浪漫的理想主义。

1824年沃格尔安排舒伯特和他一起前往匈牙利埃斯特哈齐伯爵家度过夏天,在这里有舒伯特一直引为“挚爱”的年轻美貌伯爵夫人卡洛琳 埃斯特哈齐,这是舒伯特第二次来到伯爵家短期担任夫人和小姐们的音乐教师,在他给画家施温德的信中提到“有一颗他生命中的“明星”,闪闪发光,美丽而遥远”,这位漂亮、聪明、有音乐天赋的女人发出的“光芒”照射进了舒伯特患病后被迫关闭的心灵之窗。

1825年舒伯特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女演员、歌手穆勒(Sophie Müller),这位聪明伶俐且深度沉醉于阅读的姑娘是歌唱家沃格尔介绍给舒伯特的,舒伯特不但从和她的交往中被激发了歌曲创作的灵感,邀请她演唱了这个阶段谱写的歌曲。

而且通过穆勒,舒伯特得以深入了解沃尔特·斯科特(Sir Walter Scott ,剧作家,歌剧《湖上夫人》、《拉美莫尔露琪亚》编剧),还读到了费尼莫尔 库珀(Fennimore Cooper,美国作家,《最后的莫西干人》作者)的作品,这位美国人的小说一直伴随舒伯特到临终。

这几年的故事头绪很多,也很纷乱,当然舒伯特所面临的其实和头些年变化不大,作曲,谋生,和朋友们聚会,旅行,唯一增加的就是被水银迷雾笼罩下的不治之症,时好时坏的身体让他的艺术歌曲作品数量不多,不过即使已经被前三十四卷筛选了多次,詹森先生依然为我们准备了一席盛宴。

第三十五卷一共收录了18轨录音,

第1轨是冯·克莱斯特(Ewald Christian von Kleist)作词的《自然界中的上帝》(Gott in der Natur),这是舒伯特为音乐学院的女学生所做的四重唱,由两位女高音和两位次女高音演唱,这首四重唱无论是诗人歌颂上帝在自然界中显示神迹的歌词,还是舒伯特的谱曲,都散发出一种莫扎特甚至巴洛克式的复古风格,这首歌后来因为它的古典和壮丽还被后人改编成男生合唱与管弦乐队版本;

第2轨是诗人布鲁赫曼(Franz von Bruchmann)作词的《妹妹的问候》(Schwestergruß),诗人布鲁赫曼是舒伯特曾经的密友之一,后来成为天主教救赎派神父而脱离舒伯特党,这是他为了早逝的妹妹所做的一首诗,以一种清冷的文字表达出生者对死者的眷念,舒伯特谱写的曲调同样淡雅但不失内在情感的表达,本卷加入的女高音麦格里维演唱了这首将近7分钟的歌曲,她的声音完全在气息“托举”下前行,随着歌词情节的发展,她歌声中的感情一点点蓄积和释放,真是一次好演绎!

第4轨是舒伯特的朋友肖伯作词的《朝圣者之歌》(Pilgerweise),这首歌在舒伯特生前并未能出版,这首歌可能是富有的肖伯为了鼓励患病的舒伯特而作,描写了一位朝圣者挨家挨户的讨要施舍,只是坚定的为了达到自己最终神圣的目的,舒伯特谱写的乐曲流畅自然而赋有动力,仿佛是朝圣者坚定的脚步。三十五卷的演唱者道森嗓音朴实无华,正像这首歌曲一样。

第6轨是诗人吕克特(Friedrich Rückert)作词的《欢笑与哭泣》(Lachen und Weinen),笑和哭是人类的本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去压制自己的本能,但是恋爱时这些被压制的本能又忽然变的不受控,在爱河中徜徉时哭与笑随时会光临我们身边,舒伯特为这首诗谱写了跳跃性极大的旋律和音型,这就好像我们的情绪起伏不定,麦格里维再次担任了这首具有哲学意味歌曲的演唱。

第8轨是吕克特作词的《你是安宁》(Du bist die Ruh),这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非常著名的一首,不但好听,而且特别难唱,这首四分多钟的小歌儿节奏均匀,旋律平静,正像歌词所表达的那样,爱人是安宁,爱人是和平,这首歌需要演唱者对于气息具有随心所欲的控制,也善于通过歌词和语气的来营造色彩变化,虽然这是一首很多艺术歌曲的初学者都会演唱的歌曲,但当你听到像第三十五卷的演唱者道森这样顶级歌者的阐释,你就能理解这套舒伯特艺术歌曲大全集存在的真正意义了。

我用《你是安宁》的中文译词结束这一卷简短的推荐(邓映易翻译版)

你是安宁,温柔恬静;

你是渴望,脉脉含情,

我愿奉献,满怀喜悦和苦衷,

请你住进我的心和眼睛,我的心和眼睛。

请回顾我,满怀热忱,

我愿与你形影不分,为我驱散一切苦痛,

用你的喜悦充满我的心灵,充满我的心灵。

你的光辉,能使我见到光明,

请你给我满腔热情,

你的光辉能使我见到光明,

请你给我满腔热情。


37.
《舒伯特在1827年》
(Schubert in 1827)

第三十六卷把年代推进到1827年,这是舒伯特生命的倒数第二年。

先看看有趣的事情,这一卷我们竟然又看到了两位“新人”歌唱家的加入,至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这场持续了十余年的“新舒伯特党”(New Schubertiad)的“祭祀仪式”,也像当年维也纳的“舒伯特党”一样,有人离开,有人远行,还有更多人加入,他们共同担负起传播舒伯特音乐的重任,这个“新舒伯特党”的召集人就是格莱厄姆·詹森先生无疑!


  • 演唱者:朱莉安·班斯(Juliane Banse)、琳恩·道森(Lynne Dawson)、迈克尔 沙德(Michael Schade)、杰拉尔德·芬利(Gerald Finley)
  • 钢琴:格莱厄姆·詹森(Graham Johnson)
  • 1999年1月在英国伦敦汉普斯特德罗林斯希尔的一神论教堂录音,2000年7月发行。

新加入本卷演唱的两位歌唱家,德国女高音朱莉安·班斯出生在德国南部巴登 符腾堡州的泰特南镇,随家人在瑞士苏黎世度过童年,她5岁开始学习拉小提琴,同时还在苏黎世歌剧院的芭蕾舞培训班接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15岁上班斯开始学习声乐,回到德国后她来到慕尼黑,在次女高音法斯宾德的班上学习(大全集第十一卷的演唱者,师生还共同录制过一张二重唱专辑),在慕尼黑上学期间,这位女高音是比赛和学院奖学金的多次赢得者。

1993年12月班斯获得国际舒伯特研究会颁发的弗朗茨·舒伯特大奖,这项大奖旨在表彰对舒伯特艺术歌曲演唱表现突出的歌唱家,当年评审委员会的成员中包括施瓦茨科普夫、费舍尔·迪斯考。

班斯最早是在柏林喜歌剧院登上歌剧舞台的,她先后饰演了莫扎特的《魔笛》中的帕米娜、《伊多梅纽》中的伊利亚、《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班斯也是一位清唱剧的忠实拥护者,她在巴赫《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海顿的《四季》、《创世纪》中都经常演唱女高音领唱,艺术歌曲方面的录音,有一张去年寻找舒曼《桃金娘》版本遇到的班斯和男中音奥尔夫·巴尔(Olaf Bär),钢琴艺术指导赫尔穆特·多伊奇(Helmut Deutsch)1998年为EMI录制的唱片,是我听过之后最爱的版本之一,我们在第三十六卷中可以听到5首由班斯演唱的歌曲。


加拿大男中音杰拉尔德·芬利1960年出生,童年在渥太华的合唱团唱歌,求学时期来到伦敦,先后在皇家音乐学院、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完成自己的学业,芬利是一位学术作风严谨的歌唱家,他在歌剧方面的曲目仅限于莫扎特歌剧和同类型的轻男中音角色,再就是巴洛克声乐作品以及英国本土作曲家的清唱剧,艺术歌曲上芬利的成就很高,他和钢琴艺术指导朱力厄斯 德雷克(Julius Drake)是音乐会上的长期合作伙伴,他们为Hyperion先后录制过巴伯、舒曼、拉威尔以及舒伯特三个套曲,

芬利以他浓厚的嗓音为第三十六卷贡献了8首歌曲。


1827年,无论是对舒伯特本人,还是维也纳的音乐界都是不平凡的,这年的3月26号,已经病危多日的乐圣贝多芬去世,在此之前这位已经开始被维也纳和时代神话的作曲家经历了从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部刀割样疼痛、足部水肿到因为腹水先后接受四次腹腔穿刺而导致感染,最终于3月24日陷入昏迷的临终状态。

舒伯特他们这些被选出的年轻音乐家们全身着黑色衣服,戴黑手套,手臂上系着白玫瑰和一束百合花,他们会随着由8位著名音乐家抬着的贝多芬灵柩而行进,3月29号维也纳为贝多芬举行隆重的葬礼,学校放假,沿途商店自动停业,包括舒伯特在内的两万多市民自发的为贝多芬送葬,程序繁多而庄严的葬礼结束后,舒伯特(时年30岁)和另外两位一起扶棺的年轻音乐家弗朗茨·拉赫纳(Franz Lachner,时年30岁)、本尼迪克特·兰德哈廷格(Benedikt Randhartinger,时年35岁)来到街旁的一家小酒馆,他们为今天的送别,为最伟大的前辈举杯。

其中有一个人提议到:“下一轮我们为我们之中最先去见贝多芬的人干杯!”,一年零八个月以后,舒伯特追随他崇拜的,并隐隐希望传承其“衣钵”的贝多芬而去。


贝多芬的葬礼前两个月,舒伯特刚刚度过他的30岁生日,1月31号朋友们聚集到一起,按照每年的惯例给舒伯特过生日,通常的庆生会都在舒伯特和朋友们的觥筹交错,演唱演奏,最后酩酊大醉一起大抽雪茄和烟斗中结束,但是1827年的1月31后,作曲家本人并没有出现在生日聚会上,他正“深陷于”为威廉 缪勒的《冬之旅》前十二首诗作谱曲的工作状态,无暇顾及朋友们的邀请。

这些舒伯特党当然也知道自己的矮胖朋友如果创作时应该不去打扰了,于是朋友们就在寿星佬自己缺席的状态下度过了舒伯特30岁生日的夜晚,当天的作曲家也许是在缪勒、吕克特、普拉滕的诗句中迎接黎明的。

1827年,舒伯特的身体开始变的不好,梅毒的侵袭让他那些曾经缓解的症状慢慢回到身上,他的朋友詹格(Johann Baptist Jenger)是一位军人和业余钢琴家,舒伯特的很多钢琴四手联弹是与他一起演奏的,这位来自现在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的人在维也纳的音乐圈拥有巨大的能量,他早想邀请舒伯特去他的家乡转一圈,此前舒伯特已经接到了若干次邀请,全因为舒伯特经济困难而无法成行,1827年9月这趟格拉茨之旅终于实现了。


两周的假期让舒伯特惊叹格拉茨自然景色之美,也让他感受到当地朋友的热情和音乐演奏、欣赏水平之高,逗留期间舒伯特在格拉茨朋友们举办的小型音乐聚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并且为歌唱家们伴奏,舒伯特享受着维也纳所缺乏的宁静乡村野餐和朴素的晚间聚会,但即使环境和人文如此友好,也无法治愈舒伯特的顽疾,低热、头疼、骨疼、三叉神经痛和肋间神经痛轮番折磨着他,脱发也困扰着这位曾经在画像上头发浓密蓬松的作曲家,以至于同时代的人对舒伯特1827年的记载是“那个头发很少的人”,不少朋友为舒伯特这一年的健康问题作出更加“轻松化”的解释,弗朗茨他太劳累了,《冬之旅》的谱曲占用了他太多的时间,作曲家需要好好休息……

然而,一年以后,当这种终极“休息”到来时,“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似乎才是真实的描写。


第三十六卷一共收录了17轨歌曲,

第1轨英国诗人斯科特(Walter Scott)作词的《狮心王理查德浪漫曲》,这是从斯科特的小说《艾芬豪》中选取的,狮心王理查德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的著名人物,这首浪漫曲是他东征归来时演唱的,这位英国国王向他的爱人—一位窈窕淑女致以骑士的问候,舒伯特被十字军东征和中世纪游吟诗人的时代所吸引谱写了这首浪漫曲,他赋予了伴奏部分始终神采奕奕的状态,锤击一样铿锵有力的节奏给这首歌战士的豪气和别样的浪漫,芬利声音的弹跳性很好的塑造了这位传说中狮心王的浪漫形象;

第4轨波拉克(Aaron Pollack)作词的《春之歌》(Frühlingslied),这首歌的第一版最初被舒伯特设计为无伴奏男声四重唱,不到两个月作曲家又把它改成钢琴伴奏的独唱歌曲,犹太人波拉克的诗赞美了春天的来临,云雀的鸣叫接触了所罗门的封印,春天的田野,花香,徘徊的西风,小树林长满了树叶,春天带来亲密的问候,让我们接受春天,班斯在本卷演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春之歌》,这首旋律满是悸动的歌曲被她灵巧的声音演唱的充满春的希望;


第5到第7轨,是意大利诗人梅塔西奥/斯特比尼(Cesare Sterbini)作词的《三首歌曲》(Drei Gesänge),分明为《魅眼》(L'incanto degli occhi)、《被诱惑的背叛者》(Il traditor deluso)、《婚姻的方式》(Il modo di prender moglie),这组歌曲是舒伯特为男低音歌唱家拉布拉什(Luigi Lablache)谱写的,这位正处在巅峰期的男低音在维也纳的音乐会上被听众们一致追捧,舒伯特1827年认识这位歌唱家以后,创作了这组有趣的,也是他最后一次的意大利语歌曲,并提献给拉布拉什本人,男低音也非常喜欢舒伯特的歌曲并且不久后公开演唱了这三首歌,芬利对于这组歌曲的阐释,让我们得知即使在生命终点的不远处,舒伯特依然保持着音乐上的幽默感和旺盛的创造力;

第12轨是女诗人亨佩尔(Caroline Louise Hempel)作词的《暗恋》(Heimliches Lieben),这是舒伯特在格拉茨度假时为当地一位颇有音乐才华的女钢琴家帕琪勒(Marie Pachler)所做,这首四分多钟的歌曲赞美了恋人之吻的甜蜜足以融化生命,班斯的演唱饱含着渴望,充满了热情;


第13轨是莱特纳(Carl Gottfried von Leitner)作词的《星星》(Die Sterne),在19世纪初期,已经开始工业化的维也纳因为煤气灯的安装逐渐看不到夜空中的繁星,而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格拉茨还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光污染,星夜依然属于这座城市,舒伯特1827年来到这里,受到美丽夜空的打动,创作了这首小歌,旋律依照细碎快乐的节奏进行,班斯以夜和星星的爱恋之情演唱了它;

第16轨是作曲家的朋友舒伯作词的《婚礼的烤肉》(Der Hochzeitsbraten),这是舒伯特歌曲中很少见的一首纯搞笑之作,故事背景类似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三角关系,女子,她的未婚夫和一位想得到她的大人物,为了即将到来的婚礼不得不去森林中私人领地偷猎一只兔子做为宴席上的烤肉,这种近乎无厘头的内容需要依靠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三位歌唱家像歌剧演出一样表达出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第三十六卷的推荐,我们就以这首很少能听到的歌曲结束,欢快的闹剧是舒伯特党聚会上的“甜品”,虽然不久的将来主角就会永久缺席这开心的晚会了。

到此,历时3个月的大工程就结束了,本系列共7万字。

作为最后一节,我们套用深受德国诗歌影响,也是中国当代最杰出诗人海子的一句诗,作为总结



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岗,上边是无尽的天空。

——《黑夜的献诗》


古典音乐相对论
一切为了最好的音乐及重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