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Finkteam KIM喇叭广州音响展:中国大酒店S113

文摘   音乐   2024-11-23 08:00   日本  


今天来广州音响展的朋友,可以去中国大酒店S113,到这对传奇小喇叭。也可以看到Finkteam 收购 Epos后,打造的新旗舰——Epos ES 28N落地箱。

系统搭配如下:



喇叭:德国Finkteam KIM

Mola全系包括

  • 解码器Tambaqui
  • 前级Makua

  • 立体声后级Perca,现场用它驱动KIM
  • 唱放Lupe

  • 意大利AQUA La Diva M2转盘+Forumula解码助阵。


为了让烧友对产品有更详细的了解,以下是4年前的测试文章,供参考。


这半年来,一直想夸一夸Finkteam Kim这对用于测试前端设备的参考喇叭。但是每次提笔都觉得落入俗套,无非还是说它多么准确地反应前端素质等等。


直到今天,把它放到一个面积50平米,高度4米多高的客厅,我才真正知道它的极限。



这是一个200立方米的空间啊!可以轻松容纳将近2米高,300公斤重小哑铃,而这对小喇叭身高只有85厘米,体重却还不到30公斤。。。


它就是来自德国Finkteam的KIM。它的设计非常独特:两分频,8寸中低音和AMT气动高音(Air Motion Tweeter)。看上去是一个书架,其实又不是,因为自带脚架并和箱体成一体结构。




为什么会有这一次,喇叭和空间极不匹配的测试?


只为一位烧友想把KIM搬到他50平米客厅之前,模拟搭配一下,没想到成就了一次超越KIM物理属性的变态测试(考验)。




1. 变态测试缘起


这位购买KIM的烧友并不算熟识。他身份特殊,也不方便进入各种发烧微信群学习,所以他(以下简称Tim,为了和Kim的拼写看起来比较像)选择KIM完全不是因为周围朋友推荐,而是基于以下两点,自主选择。


Tim通过微信加我好友后,浏览了我们的视频号,这段录音,吸引了他


系统采用Molamola前后级。


虽然说,录音不能当作判定系统的全部,但是,KIM的表现,太出色了!


这段音乐是古典音乐发烧友非常喜欢测试器材的一个大型管弦乐作品。往往听完这段,下面也就听不听两可了,它就是理查斯特劳斯著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交响诗的开幕曲。


描绘的是日出场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位大人物的诞生。乐曲不到两分钟,乐器极尽大型管弦乐之能事,大鼓、大号、弦乐群奏全部来了一遍。一般的大系统,也未必能过关,但是KIM却轻松做到了!


Tim问我,这是什么喇叭?我说FInkteam KIM,我们都叫它宝弟(左侧),因为它家族系列中还有一位大哥,叫Borg,俗称”宝哥“。



“哥哥”和“弟弟”在设计上有相似之处,但是哥哥的低音单元达到了11寸,身高1米多,体重也是弟弟的三倍。


我问Tim,你客厅多大?


他说,有50平方,高度就是我们日常居家的公寓,不到3米。我说,KIM“弟弟”可能小了点,要不试试“哥哥”吧。


他说,NONONO!!!这就有了第二个原因——


体型和外观


我说,Borg的外观也。。。


Tim打断我说,夫人指示,喇叭不能太高太大,她虽然支持我客厅里听音乐,但是最好是那种看着不起眼的,不太像喇叭的喇叭,放在50平方的客厅里,几乎就等于不存在了



Borg和KIM站一起看,确实小巧了很多。那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但是,Tim又提了一个要求:你能不能帮我找个50平方的空间,搭配其他设备听一听。他看我有点犯难,补充说,这喇叭,我就确定要了,50平米空间里,行不行,都认。


其实这倒不是问题,而是去哪里找这么大的空间模拟一下呢。不过这也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我常用的测试空间,也就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录音的那个空间,只有20多平米,算是KIM比较合适的空间。



真要到50平米的空间里让KIM练练,还真没底。


Tim说,我是初烧,要求也不高,自己也不太会搭配,家里平时不方便折腾,你搭配好,我搬回去就行。。。但是,一定要让我先听听50平米空间里KIM的声音。


预算不超过50万!




2. 超50万预算的“极限(变态)测试”


对KIM喇叭来说,这个投入蛮高的。但是,对于50平米的空间来说,也并不算浪费。


这个事情发生在1个多月前,德国工厂已经休假,Finkteam不再接受订单。KIM喇叭也只剩下我刚打开的这对。Tim说,不等新的了,就这个KIM吧。


于是,我和这对KIM的缘分就结束了,打包后,开始寻找测试空间。一周前,终于找到了。唯一不算理想的是,这个空间高度有4米而不是3米,实际面积也有50平还要多一点。这意味着挑战难度进一步增加。


因为没底,我就把手边猛一点的功放YBA签名版后级拿过去了。当然,也有更猛的,比如高文2500单声道,Trinity参考后级。但预算妥妥会超过100万。



注意,Tim的总预算不超过50万。初步测试清单如下


  • 前级:Mola Makua (吸引它的视频里用的就是这台)

  • 后级:YBA签名版立体声后级

  • 转盘:Aqua La diva

  • 解码:Vermeer two

  • 喇叭线:阿卡佩拉老大

  • 信号线:Atlas Hyper DD和阿卡佩拉老二

  • 电源线

    前级——Kuro老三

    后级——音乐的净化之伏羲

    解码——Wk the ray

    转盘——阿卡佩拉老大

  • 电源处理器:Gigawatt PC-4 EVO+ 


为了挑战超大空间,这个清单超预算了。下面说说我的搭配要点。



2.1 音源 


先说音源,我的想法是,大空间小喇叭,音源一定要强大,确保足够的信息量,实践证明,这是对的。现场把Aqua La diva转盘接入Mola makua的解码(6-7万档)后,明显不如10万级的Vermeer two。


所以50万预算,这部分花掉20万,合理。



我们曾经把La diva转盘和一代神器Sony R10转盘进行对比,竟然不遑多让一般,今天这个搭配,也是让我大吃一惊。


它不仅拥有极好的音乐性,而且素质足够挖掘出唱片所蕴含的信息量。遗憾的是,不能播SACD。所以我也在盘算替换为20万左右的SACD更妥当。



La diva+Vermeer two,再加上各自的线,预算超过了20万。



2.2 喇叭线


喇叭线,我的思路也是先猛一点,就用了比喇叭还贵的阿卡佩拉老大!这个显然超预算,权当变态测试的一个乐趣吧。Tim最终的方案里,其实有一个廉价的替代品,虽然达不到阿卡佩拉的极致表现,但是不会影响系统的素质。


相对空间来说,这么小的喇叭,确实需要喇叭线提气。



实践下来,效果确实好。



2.3 前后级


Mola前级非常优秀,纯前级价格也不过分,在这个价位应该算最佳选择了。说它具有10万级别前级的能力,并不过分。


当然,比它贵出5万的YBA前级,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预算也会增加到10万了。



这次测试中,我没有采用MOLA自己的后级,其实,这也是一个极好的选择,Mola单声道后级Kaluga数值很好——


  • 400W/8 欧

  • 700W/4 欧

  • 1200W/2 欧


吸引Tim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交响诗录音中,就是Mola西装的联手之作。YBA签名版,标称数值只有200瓦/8欧,实际驱动力会更好,声音的细腻度,还是要出色一些,当然也更贵。




2.4 电源部分


这个清单里,电源部分比较豪华,除了Gigawatt的旗舰电处,还有一些中高档线材


  • 前级——Kuro老三

  • 后级——音乐的净化之伏羲

  • 解码——Wk the ray

  • 转盘——阿卡佩拉老大


这部分,总体花费居然超过了15万,这不行。但是,我还是认为要保留Gigawatt电处。其他可以通过减配,比如采取合并功放,合并音源,或者减档,比如采取阿卡佩拉铜线,进行。



Gigawatt的电处,非常出色。它的工作原理,类似滤波,和屏蔽,不进行主动处理,也没有一般隔离牛那样的巨型牛。


它有三类输出:数字(转盘,数播等),小电流(前级/DAC),以及大电流(后级)。


声音表现上,也极其出色,声音宽松,声场宽大,质感朴素,背景安定。这就是保留它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要素可以加持整个系统。




3. 顶配版极限测试


初次试听是本次测试的顶配版。随后,会逐步减少预算,达成50万。测试,我们先从钢琴和大编制开始,这么大空间KIM只要这两类曲目能过关,都好办。


第一天搭配好后,Tim没有来,Gigawatt也没有搬过来,我简单热了热机,觉得整体系统缺乏活力。


第二天Gigawatt来了,Tim没有来,我略微调整了一下摆位和座位的关系。声音表现令我大吃一惊。


第三天,请Tim一起来听。




3.1 阿巴多《卡门》


我们的试听从阿巴多的《卡门》开始,这张唱片是Tower重置的SACD,下面录音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咏叹调



这段卡门咏叹调,里面不仅包含了女中音独唱,混声合唱,也有大量管弦乐爆发式的片段。


除了绝对的能量受身形影响,不可能给你带来绝对的感官刺激外,小KIM在大客厅里鸣放出的音乐所具备的平衡度,声场,规模感,定位,音色,非常出色


要说遗憾,还是因为空间太大,稀释了一些些密度。这个客厅还没有经过任何声学处理,四周还是光板墙壁。如能适当处理,中频密度会大幅改善。



3.2 塔霍演奏肖邦华尔兹


第二张唱片,是塔霍德肖邦华尔兹。这不算一张新片,发行于2007年。



14年前德霍塔风格没有现在恬淡,依然朴素,朴素中流露着些许华丽。


MOLA Makua属于中性的前级,但并不清淡,它有着天琴那种注重质感和细节的表达方式,和YBA签名版后级搭配可谓极其恰当。


KIM在重播钢琴上,再次体现出良好的平衡,流畅的衔接,高频的泛音也是恰到好处。



小型喇叭大空间重播钢琴,极容易丧失密度,而KIM却保持得极好,甚至还有余力。Tim很满意,但是他也知道此刻的配置超预算。

随后听了几曲声乐歌儿,就进入减配阶段了。看看降低预算后,效果会怎样。



4. 关于Finkteam 家族

到这里,其实我特别关心的事情已经结束了,KIM可能是扬声器历史上的一个突破,就身形和音乐呈现来说。

尽管Tim选定了KIM,但是,他还是忍不住问,如果是Borg会怎样,Finkteam还有没有比Borg更大的喇叭。

我说,Borg如果在这个空间,能量和密度肯定更好,但是,平衡度和易用性未必比KIM出色。而更大的叫作WM(Washing Machine)洗衣机



KIM和Borg都是两分频喇叭,而WM则是三分频,低音单元达到15寸。


不过,我也没有听过WM,如今它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因为疫情的影响,Finkteam团队的研发受阻,产品依然没有推出,而第四代已经停产。


我们的老朋友,对Borg并不陌生,资深粉丝瘦胖子就是中国的第一位用家,他还为我们写作过一篇关于Borg的心路历程。


点击下图进入——



他的系统大件如下,


  • 喇叭:Finkteam Borg

  • 音源:天琴privilege 转盘+高文20H NG解码器

  • 前级:YBA签名版

  • 后级:YBA签名版单声道。


这套系统总体素质肯定远远高于我们今天搭配的KIM。虽然,我很熟悉Borg的声音,但是对KIM依然有极大的偏爱,因为,他并不算Borg的简化版,而是遵循了另外一种设计理念,进行了更加极致的探索。


Finkteam团队设计初衷,并非妥协,而是——


设计一种可以轻松融入生活空间的喇叭:形状、尺寸和高度应该与客厅中的物品融为一体,不高于窗台、椅子、桌子、餐具柜等。



这样做的结果是,Finkteam通过自己喇叭研发多年的积累,对小型扬声器实现了超越其物理属性的突破。


今天在200立方米的空间内的变态测试就应证了这一点。


FINK TEAM(也是品牌名称),是一个具有非常丰富经验的喇叭设计团队。


他们在推出自己品牌的喇叭前,更多参与其他欧洲大牌的设计咨询,拥有德国最先进面积最大的声学测试空间。



他们的产品,算是现代喇叭中的异类,它并没有像魔域,YG,卡玛这种,采取高刚性的材料,而更看重箱体的结构、容积以及单元的声学特性的共通作用


在KIM身上,我更容易联想到木下正三那种经典两分频喇叭所追求的乐感和声音表达。这一理念在KIM身上比Borg更加极致。


Tim听完这些介绍,自然欣喜,不过他的担忧依然在,如果减配,KIM会怎样呢?





5. 成功减配依然通过极限测试


为了更加真实模拟他搬回家去的效果,第四天,我用上了他选定的正式音源,法国文豪的T+C AQWO。


5.1 音源定妆T+C AQWO


以下是T AQWO转盘




以下是C AQWO解码器



我们知道文豪最顶级的音源是Kalista 30周年,外观更加奢华,去年我们曾经有过对比。当然,播放CD,售价只有Kalista 30周年一半还不到的T+C AQWO依然会落败,但是,它有自己的绝招,就是可以播放SACD。


这也是Tim选择T+C AQWO的一个重要原因。



Tim去年看过测评后,一直对这个能播放SACD的文豪四件套念念不忘,我当时测试完毕是这样总结的——


  • T+C AQWO 四件套,对比自家的Kalista,神似,但是不全像。神似在于,声音依然大开大合,并不靠柔美了,浪漫了那种所谓调音,投机取巧。它是一种带有密度、能量和冲击力的声音,是一种接近现场也接近模拟音源的高密度的声音。



  • 音色上,和高文、天琴、DCS、Eso等等这些声音,非常不同。它很接近我们测试的Ideon绝对解码的那种朴素的表达,但是姿态并没有走那个带有权威感的路线,而是灵动且带有重力感,举重若轻。

    Ideon时刻让你觉得,它就是天生的艺术家,而T+C AQWO则更加内敛。该爆发的时候,也能才华横溢,这几天我一直迷醉于,它不经意之间在乐曲行进到某个弱奏阶段,突然营造出的峰回路转。宛若顶级赛手,在山路开一辆超级跑车。



  • Kalista 30周年的声音更具重量感,能量呈传统的金字塔分布;而AQWO也许因采用了SACD转盘和与之配合的升频技术,能量分比较全景化。这和采取ESOTERIC转盘机芯的天琴在表达上非常近似。它们都是升频算法的顶尖高手!


5.2 功放定妆高文590NG2


同时在第三天测试结束时候,把前后级换成了高文590NG2,热机一个晚上。



第四天,高文590NG2热机一天后,开声一瞬间,我觉得成功了!


虽然控制力没有前后级那么好,但是,并没有丢分太多。毕竟KIM是容易驱动的喇叭。在我几个月的把玩中,曾经尝试过不少功放,都能够搞得有模有样,比如宝达866,德国之声RG10 MK5 super,甚至3万不到的YBA passion合并机,胆机300B也能搞到及格水平。



590NG2推出已经有两年了,每次听到它,依然觉得还是10万级合并功放中的首选。在200立方米的空间里,它再次与KIM创造了奇迹。


590NG2驱动下的KIM,声音是另外一个风格,活泼,爽朗,明快,精致;前后级呢?权威、稳定、成熟、容。



想一想,从前后级到合并功放,会少很多花钱的地方:


一条电源线,一条信号线,一层架子,当然还有一台机器。


Tim的预算,马上就降低到可控范围了,现在还是有点超。



5.3 喇叭线定妆“黑大粗”


在超配测试中,我们采用了一条比喇叭还贵的喇叭线,就是阿卡佩拉的旗舰。10多万啊!我深知喇叭线在这里的意义,尤其在大空间,线径的粗细几乎决定了喇叭发挥的潜力。


于是斗胆为Tim推荐了这款,非大牌非主流的国产定制产品,Faith audio定制版,我们把它叫作音乐的净化系列,江湖人称“黑大粗”。


和阿卡佩拉老大放一起,线径几乎差不多。



我们分别为两条喇叭线在系统中的表现,进行了录音。


应该说,10万级别的阿卡佩拉,在安定度、微动态、气质上胜出,但是“黑大粗”却以1/10的价格,保持了足够的能量和平衡度。


下面可以比一比两段录音。


地上放着一条阿卡佩拉线的,就是“黑大粗”喇叭线的录音。


到这里,我们成功把预算控制在40多不到50万的样子,而且声音的素质和品质并没有下降太多,Tim对此刻KIM在比他家客厅容积还要大的50立方米的空间的表现,很满意。





6. 极限测试结语


此刻的清单如下(除了KIM)



  • 合并功放:高文590NG2

  • 转盘:T AQWO

  • 解码:C AQWO

  • 喇叭线:“黑大粗”(Faith audio定制款之音乐的净化)

  • 信号线:阿卡佩拉老二

  • 电源线

    解码——Kuro老三

         功放——音乐的净化之伏羲

          转盘——Wk the ray

  • 电源处理器:Gigawatt PC-4 EVO+ 


献上最终定妆的录音,来自Inbal的马勒1,最后乐章。



其实,Fink team Kim真是进可攻,退可守,并和居家和谐共处的喇叭。



如果不是Tim要求这么高,他房间又不是50平米这么大,音源可以替换为小天琴Absolute,立马减去10万大几;电源线,还会少一条Kuro老三。


这样妥妥20多万搞定一套HIEND,这是KIM真正的使用场景!



更多视频,可以翻阅古典音乐相对论视频号获得。或者联系springson,微信号:topgeardriver。


更多内容,阅读原文。。。

古典音乐相对论
一切为了最好的音乐及重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