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涉及到的示范区及车网公司的代表有: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战略总监王赛、上海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国华、苏州先导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佳利、无锡市车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贤平、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智车科技总经理刘凯、西部车网总经理游绍文,以及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车路云一体化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机遇
李克强院士提出单车智能与网联赋能相结合的中国方案,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国华认为,车路云一体化不仅有助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能力增强,更是车企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成本压力下,车路云一体化为车企提供了成本控制的新思路,通过将部分算力移至路端和云端,有效降低车端成本。邱国华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家战略在持续推进,全球领先国家和地区都在发力推进车路云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美国全面转向C-V2X车联网技术,欧盟成立协调27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技术委员会“EU ITS Platform”,国内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市场规模在持续扩大。2019-2022年L2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2.4%;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 75%。
新技术正快速涌现。车联网计算、感知和基于AI的大模型,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深度融合,多模网络支持高可靠、低时延和大连接车联网服务,车联网数字孪生底座和仿真测试应用加速技术突破进程,为车路云一体化提供了更多选项。
全国各地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全国各地示范区、先导区基本探索建设云控平台,开展车路城数据融合处理、算力调度,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
市场规模庞大,经济增长潜力可观。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机车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级,路端投资建设接近1.7万亿,从云端来说,数字经济贡献值达到6.7万亿。(注:以上资料数据来源包含中国信通院、瑞银证券、亿欧、 前瞻产业研究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
挑战
车路云一体化发展仍在快速探索实践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地在探索运营车路云示范区,进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产业化发展和应用推广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与挑战。
无锡市车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贤平表示,自从2019年5月先导区落地以来,团队主要面临三大困惑:一是否应推进车路协同与车联网的发展;其次,才是具体如何推动实施;最后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目前看来,虽然经过了数年的努力,但道路侧的网联化与智能化建设仍远落后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西部车网总经理游绍文同样提及,车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更加专注于单车智能的研发,对于路端虽有一些思路和方法,但仍需深入探索。
此外,游绍文认为,路端覆盖率方面,存在成本、建设标准以及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平衡问题,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高覆盖率。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应通过联盟形式及多元投资方式,加速路侧感知设备的升级换代。
在政策层面,打破部门间数据孤岛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安全地利用存量资源,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和高超的沟通技巧。应用平台作为增值的关键部分,还需要其维护者、运行者、技术提供方以及具体场景中的头部企业和服务单位的积极参与。
苏州先导数字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佳利认为,车路云进一步发展遇到的挑战在于,缺乏产业协同需求引导下的规模化实践应用与商业模式探索,主要痛点分为三个:监管侧痛点、产业侧的痛点、运营侧痛点。
监管侧痛点主要是交通事件识别效率较低,重点车辆监管难度大,拥堵治理缺乏有效手段,突发事件处置提升困难等。
产业侧痛点主要是车路协同网联服务尚未形成规模上车,网联协同式智能服务方案不足,接入城市服务平台的车辆数量非常有限,准入测试与过程监管缺乏,全链条业务保障能力缺乏等。
运营侧痛点一是数据运营能力不足,数据如何“看的见、算的清”,数据如何“用在哪、用什么、用的好”;二是商业模式尚未闭环,比如车企联动不足、无人车辆不足、业务应用不足、反馈优化缺乏机制等。
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智车科技总经理刘凯,从标准、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方向分析了当下的产业挑战。
一是法规标准体系尚需配套健全。满足相关条件的自动驾驶车路及低速无人车上路运行,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走向商业化的一大步,支持自动驾驶全天候全时段无人化应用的路权政策或法规还待突破。
二是部分关键技术尚待突破。感知、决策、控制、网联等共性关键技术仍有差距,比如边缘计算单元对摄像头、雷达的实时融合感知结果还不理想、性能指标不高,技术标准化程度还不够,当前识别结果车辆采用少,车路协同落地场景不多;比如PC5和Uu融合模式不明确等。
三是V2X基础设施投建运营及商业模式亟待创新。以往V2X基础设施是政府投资为主,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创新V2X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运维模式。如何真正的将智能化路侧设备和云控平台运营起来,产生经济价值,是产业化必须达到的前提条件,急需开展商业模式创新。
上海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国华同样提及了标准体系、商业落地等在内的五大难题。
行业上缺乏标准化、规模化车路云一体化整体方案。未形成汽车、交通、通信跨行业融合,缺乏标准化、规模化的一致行动方案。
车路云一体化产业效益不明显。于公众,场景碎片体验感弱,于车企投入产出比不高、智能化基础设施覆盖有限,量产闭环商业化难落地。
安全缺乏体系化考虑。针对打通车端闭环的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缺乏全方位、体系化考虑。
数据价值亟待整合挖掘。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业务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存在较大阻力。
车联网基础设施运营运维体系亟待建立。示范区重建设、轻运营,运营主体缺位,缺乏面向长周期、全时段的运维体系,无法及时保障设施维护。
也有车路云一体化专家从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新基建目前建设和运营角度,分析了当下面临的主要难点。
首先在基础设施层,存在V2X通讯组网全域高密度推广难度大,V2X车端成本远高于5G,影响上车率;算力的前置程度没有按需定义,过度的前置造成算力碎片化,难以复用,且维护维护成本高,高价值设备在线率差;视频数据相比点云数据有更好的复用价值,并享受AI 发展带来的红利,高价值感知设备在线率差等问题。
在平台和应用层,目前大部分车路协同场景及自动驾驶场景对延时的要求和V2V/V2I直连的要求应该按需定义;各城市开放道路总里程远高于深度改造道路总里程,整体应用需更好服务于监管执法和车企应用;需要以城市为单位,结合自身产业,单一应用上规模,“打穿打透”,形成商业闭环,打造产业。
商业化探索
前期的技术筹备、道路建设、示范运营,最终目的都是指向规模化的商业落地应用,让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发挥真正的商业价值。对于车路云一体化的商业化思考和方向探索,各单位给出了各自的探索经验和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数据的探索运用,成为各单位不约而同提到的重点。
苏州先导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佳利认为,中国车企与特斯拉的竞争,关键在于算力和数据两大要素。在算力方面,中国车企可能暂时无法与特斯拉匹敌,但在数据方面,我们有望通过中国特有的体制优势找到突破口。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取更优质的数据,帮助中国车企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无锡市车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贤平强调,商业模式不仅仅是赚钱,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无锡为例,首先考虑基建闭环,即明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权属归属以及后续的运营模式,倾向于由政府主导,因为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对于平台公司,无论是建设还是运营单位,未来都应更加注重在数据方向拓展商业模式。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特大型经济城市,是率先提出探索闭环商业模式运营的城市,上海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主要聚焦智能网联数据的运营与产业化推广,面向政府管理、产业应用及个人出行等多元化场景的需求,提供包括智能网联信息服务、重点实现云工平台与整车及量产的融合,闭环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数据服务,积极响应政府购买服务的需求,并拓展其他生态服务,以构建完整的商业生态链。
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则从V2X车联网预商用场景、城市级伴随式车联网信息服务、车路协同数据服务、城市开放道路测试合作服务、路网级智能网联公交系统、城市级无人物流配送体系、5G智慧物流场景、工业旅游及大赛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商业模式。
苏州先导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赋能智能驾驶和智能交通、数据赋能、交通态势感知分析、信控优化、数据交易、仿真测试等方面展开了商业化探索。
具体来看,构建车路云网一体化产品,在实践中有效赋能智能驾驶和智能交通的运营。目前,智能驾驶的运营服务、辅助驾驶以及车路协同等领域中,低速物流和环卫车成为落地较快的细分领域;环卫车辆由于具有明确的付费意愿,成为接下来可以重点突破的目标之一。公交车具有潜在市场,但需要进一步得到政府侧的推动与支持。
数据赋能智能驾驶方面,为公众、车企、算法公司等提供交通对象、交通事件、信号灯、高精地图等信息服务,提升驾驶体验,降低单车智慧化成本。
交通态势感知分析方面,借助智能网联道路分级感知体系,兼容传统检测手段与数据,完成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特征分析,车辆出行分析,相较传统路网运行监测系统,面向公安交警等监管部门,支撑拥堵溯源、事件监测、交通态势预测分析等。
信控优化主要面向政府各相关部门,比如公安交警和交通局,通过一系列治堵措施,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拥堵节点可视化改善、评估比选,单交叉口信控优化和干线绿波协同,区域级信控优化管理以及响应性公交服务等。
数据交易则是促进高价值场景数据、交通流量数据、驾驶行为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打通车企、第三方平台、运输企业等主体间的数据壁垒,满足国家17部门《“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要求。
此外,还有为车企、算法公司提供仿真测试服务,缩短算法测试迭代周期,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更加安全快速的商业化落地。
西部车网总经理游绍文认为,商业模式关键在于,从一个小切口切入,真正让它扎到底,打出油,分别提了商业化和可复制的建议。
商业化探索方面,质量为重不求数量,功能要实用化,真正对用户有价值,而不追求数量;重视优先存量需求,用新技术解决存量需求,保证解决真实问题;充分利用生态资源,此基础上建立服务,提高成功率;服务协同招商政策,结合招商政策和企业发展诉求,在示范区落地应用和服务模式。
可复制性探索方面,建设方案标准化,建设技术和实施方案、技术标准、数据交互协议等标准化,适应不同地区需求;应用服务标准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服务具有标准化,能适应不同地区同类用户的需求;分层解耦充分化,针对用户服务差异化需求,要在分层解耦的充分性方面加深,要在跨域服务方面做到深度融合。
创新突破
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示范在推进过程中策略并非一成不变,一些来自模式、政策、标准、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突破,能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
北京车网通过技术方案优化创新,解决了车辆协同感知和协同决策的精确性问题。其战略总监王赛介绍,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参照行业标准开发路和云的服务,目前云能提供22类数据服务,路能提供17类数据服务。为验证车路云一体化的实际效果,2023年联合了业内的12家自动驾驶企业和车企,共计300余辆车,进行了系统的功能验证项目。验证工作聚焦于解决自动驾驶车辆面临的痛点问题,例如在示范区内,无人配送车在通过红绿灯路口时,往往因为无法实时感知灯态变化而导致交通拥堵和市民投诉。
为此,北京车网采用云云对接的方式,将红绿灯的灯态信息实时传输给自动驾驶车辆的决策系统,使其能够提前获知红绿灯的倒计时,从而做出更精准的决策。此外,还进行动态协同感知和全局路径优化的功能验证,提升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感知和决策能力。对于量产车,关注辅助信息交互功能的上车应用,特别是红绿灯信号的应用,项目完成后,车辆能够更好地感知和应对路口的客观情况,决策准确性得到提高。
在无锡市车联网建设运营实践中,无锡市车城智能科技有限董事长华贤平表示,红绿灯上图上车这件事情走对了,现在一些车辆不需要驾驶员也可以自己跑。无锡是全国首个实现城市信号灯态规模化“上图上车”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首次面向百度地图开放了城市级红绿灯实时数据,将无锡全域车联网路段的灯态数据展示在地图导航上,为广大用户提供精确的红绿灯读秒数据,累计服务了无锡超20万终端用户。联合奥迪、福特率先实现红绿灯数据量产上车。打通公安、交警数据链路,实现全市红绿灯数据1743协议级开放,对外数据共享超340TB。并且已经推广到20多个城市,同时也在推动长三角灯态信息一体化发展。
在数据的前瞻性布局方面,上海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对接了智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的多源数据,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并面向全国各示范区及交通交管部门,深入挖掘数据价值。通过上海交易所与城市运营集团合作,完成了低足作业车时控数据的产业交易,有效解决了低速作业车在高架上易被追尾的问题。此前,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支持,仅能通过简单的展示牌来提醒驾驶员,效果有限。
上海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还助力临港地区打造智能网联云控平台标杆,平台公司承担了临港片区的软件平台开发工作,并与车企合作,将V2X技术融入量产车规划。随着临港示范区的建设推进,还将同步对接上汽飞凡品牌整车V2X应用开发,并通过PCS及UU通讯链路,逐步实现V2X技术的量产上车。预计到2024年,该技术将推广至余系量产车型,这在全国范围内将是一个新的突破。
重庆西部科学城示范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重视顶层设计,由重庆高新区牵头、市级部门共同推动,通过央地、川渝合作,在李克强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充分融合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特征,以云控基础平台为核心,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当前基本实现中国方案完整服务能力,成为可为全部机动车辆赋能、支撑智能网联汽车量产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模式的示范区。坚持“盘活存量、做强增量、做大总量、做优质量” ,助推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梯队。
针对运营模式、运营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边界问题,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探索新模式,明确国有平台公司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运营主体,统筹智慧城市发展需要,对城市基础设施集约建设,按照“国企平台统筹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引导”的总体思路,根据不同项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合适的建设模式,有序推进智能网联新基建投资建设模式优化。
坚持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纵使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推进过程中有各种阻碍和挑战,但与会者均认为,
车路云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是突破国外单车智能瓶颈的全新发展路径,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国方案,要坚持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而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落地实施,需要跨行业、跨领域的企业一致行动与合作共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致力支撑政府产业政策和行业管理,协同示范区、车企、基建、通信等多方主体,培育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
因此,要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结合目前发展困境,还需进一步在顶层设计、技术、基建上下功夫。
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强顶层设计与跨部门协同,以支持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创新体系;加强法律规范制修订,持续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要素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标准制定,让跨领域跨平台互联互通更顺畅,让更多的场景服务落地。
需要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创新。实现感知、决策控制、数据采集与测试等技术突破,加快预期功能安全等技术攻关;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场景库,推动智能网联应用商业化和规模化。
需要加速支持政策、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创新。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体系,支持低速功能型无人车应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车联网运营商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企业合作,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创新运营模式,探索特许经营机制,将V2X基础设施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投资建设和委托运营。鼓励试点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的商业化推广。持续推进汽车、交通、城市融合发展,加速跨地区互认和协同发展,支持规模商用。
特别鸣谢: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指导下,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办的“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区发展产业路径研讨会”在重庆高新区召开,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作为唯一的合作单位,共同为车路云一体化产业路径建言献策。
中国移动将以连接为优势,构建“泛在融合”的新基础设施,为车联网应用提供信息感知、传送、存储、处理一体化服务。同时,中国移动将探索多种合作模式与科技企业、研发机构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场景验证等合作,构建百川生态,携手推进车联网产业大发展。
即可获会议资料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研报告
推荐阅读: